读门里门外谈教育有感由内而外的教育思考慕贤师生平等,是流行的对师生关系的解说。很多文章强调,教师应以平等之心对待教育对象,强调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认为那种平等观只能在公开课上出现,或者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实用。其实,这个问题牵涉到的方面很多。这里,我仅仅想从人的本性、心理需要等角度出发,再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首先,人的本性就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能够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起码的体现。学生也是这样。只不过是,由于他们“人微言轻”,个人的意志往往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发挥,因而常常被“大人”们忽略了,以为他们人小,连起码的人的尊严也没有了,可以任人“宰割”了。因此,在很多时候,他们由于阅历少,更由于“童言无忌”,好于直言,急于抒发,在不恰当的时候发表了些许意见,就常常被斥责为“胡扯”、“调皮”、“不乖”、“好表现自己”等;以至于动辄横遭贬斥,受辱骂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了。这样一来,我们几十年来培养的人才中,出现了不少“唯唯诺诺”、甚至“逢迎溜须拍马”的阿谀奉承式的“接班人”,而时代所急需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却出现了“难产”的尴尬局面。其次,知识这个东西从来都没有谁能够“独霸”,专门拥有。只不过大人们由于经历多、学习多,知识量也就多些;而学生们因年龄小等问题,知识的拥有量少些罢了。但是有一个事实也是不容置疑的: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孔夫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曾明确地提出“三人行必有吾师”。不管怎么说,小孩子也有堪为人师的长处;也不管怎么说,大人们也有向小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何况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时代呢!再次,学生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选择的。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仍然整天煞有介事地摆着一副“师道尊严”的臭架子,动辄“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教,你学,你必须听我的”,或者摆出一副貌似严肃的“尊者”面孔,手持教棍,高兴敲谁就敲谁。固然,这样一来,我们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保持了自己作为为人师者的“风范”,但是这么一来,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就隔了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虽说薄过蝉翼,虽说是无形的,但却以一股无穷的力量阻碍着我们的教学进程,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率,更不用说如何如何地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