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娄底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年十一月2目录一、现实基础(一)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二)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三)配套环境日趋优化(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二、机遇与挑战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原则1、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2、重点突破与协同发展相结合3、积极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三)发展目标1、近期目标(2011-2015)2、远期目标(2016-2020年)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一)重点发展七大产业领域1、先进装备制造产业2、新材料产业3、新能源产业4、生物产业5、电子信息产业6、节能环保产业7、文化产业(二)培育六大产业基地1、娄底薄板材料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2、娄底市生物产业基地3、娄底市新材料产业基地34、娄底市新能源产业基地5、新化先进陶瓷产业基地6、冷水江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三)建设两大支撑体系1、技术创新体系(1)闪星锑业国家认证理化分析实验室(2)国家电子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半固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4)中南大学红太阳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清华大学氢能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6)轻型低速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中心2、公共技术与产业化服务体系(1)娄底市薄板材料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服务平台(2)娄底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3)新化先进陶瓷公共技术与产业化服务平台(4)娄底市新材料产业公共技术与产业化服务平台(5)双峰农业机电机械公共技术与产业化服务平台(6)娄底市专利信息公共平台五、保障措施(一)完善管理机制(二)发挥引导协调作用(三)谋划重大产业项目(四)制定产业集聚政策(五)完善投融资体系(六)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七)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成果转化附件:娄底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4娄底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成长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是立足新的起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也是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需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远景目标、布局调整、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特制定本规划。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和壮大,一些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部分重要产业的技术瓶颈得到了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正在蓬勃兴起,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十一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增加值达到86亿元,是2005年的2.6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0.29%提高到13.3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7.8%,比2005年提高7.6个百分点,对整个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8%。(二)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5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努力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产业基地雏形基本形成。①新材料产业。加大政府引导、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和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了以华菱涟钢为代表的薄板产业,以红太阳新材、新化湘誉科技为代表的电池新材料产业,以文昌科技为代表的轻合金材料技术产业,以鑫星科技、映鸿科技为代表的复合材料,以创一电子和玖鑫电子为代表的磁性材料,以冷水江有色金属产业园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②先进制造产业。加强与涟钢的合作,积极引进三一集团、五江集团等33个项目,薄板深加工及配套高技术产业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娄底大丰和为代表的低速电动汽车;依托金华车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种汽车和汽车零配件产业初步形成;煤炭机械现代制造产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形成了以华南煤机、远扬煤机为代表的煤炭机械机电现代制造产业。农业机械机电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已建成了中南地区最大的农业机械机电的集聚地,形成了以农友机械、湘园机械等为代表的农业机械机电现代装备制造产业。③生物产业。在牛、猪等动物的繁育和优质稻、蔬菜、中药材的培育上,利用高技术繁育了一批新品种,形成了以五江集团、百雄集团和娄底天源农业高科为代表的生物农业,以国药集团冷江制药、涟源回春堂制药、涟源德仁科技等为代表的现代中药。龙山山脉拥有天然野生的中药材160多种,涟源市积极打造了以龙山山脉为主体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带,其中金银花的规范6化种植已成规模。④先进陶瓷产业。依托几十年来的陶瓷产业基础,加大科技引进力度,形成了以长青电子、林海陶瓷、中瓷电子等为代表的特种陶瓷产业。⑤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以德胜能源、红太阳新材和华剑科技园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氢能装备制造和节能电池的生产初显规模;以光能科技为代表的LED产业来势较好。(三)配套环境日趋优化。“十一五”时期,我市产业配套环境建设成效明显。积极抓好配套政策的建设,在落实好国家、省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突出配套产业的引进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努力争取国家、省在我市布局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将我市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予以支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建设。拥有国家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6项,获得省科技成果奖9项,并成功通过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在生物技术领域,牛猪等动物繁育、杂交水稻育种等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信息技术领域,电子陶瓷的生产技术处于国内先进地位;在新材料技术领域,新型电池材料、炭/炭复合材料、新型耐火材料等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有色金属领域,锑白生产新工艺等四项新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砷碱渣处理技术解7决了一大世界性难题;在先进制造领域,薄板材料新型装备制造、煤炭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机电装备制造等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氢能制取设备、光伏发电系统、生物质能源等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市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创新资源共享的创新机制,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链式发展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上,市政府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开展了“新材料产业技术专家企业对接会”、“生物医药技术专家对接会”等行业性产学研合作,并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大和北京有色研究总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4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效地促进了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娄底、新化、双峰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打造产品研发、检测、专利信息服务和项目孵化的创新创业平台;在产业发展路径上,形成了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模式,如薄板材料装备制造产业的开发,带动了配套产业的发展。虽然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总体水平偏低、规模偏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集团不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高成长型企业融资难,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产业化投入不足,风险投资机8制尚未形成。二、机遇与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将推动产业向智能信息化、高端集成化、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交叉融合正孕育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将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高速发展期,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全球产业的梯度转移,为我市承接香港、澳门、“泛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产业,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展开广泛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生活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转型,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和内需的高速增长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开拓了空间;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意见已发布实施、我省坚持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全面实施“四化两型”战略,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引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迈上新台阶。这不仅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也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适度调整以及发达地区的强力竞争等,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9因而,今后五年及更长一段时期,既是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同时也是各类矛盾相互交织,发展面临诸多考验的挑战期,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低碳发展、空间扩张、资源利用和布局调整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机遇,着眼于超常发展和跨越发展,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扩大产业规模、抢占竞争制高点为目标,按照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要求,积极对接、融入长株潭,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促进全市经济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二)发展原则1、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建立以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发展机制,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产业和园区集聚,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投入等方面的宏观引导作用,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集聚。2、重点突破与协同发展相结合。选择若干产业特色鲜10明、产业前景广阔、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战略项目,进一步加强央企对接,通过重大工程的优先建设,实现重点产业的率先突破和重点园区的率先发展;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和终端产品的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配套,促进企业间的合理竞争和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3、积极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积极挖掘我市科技优势的潜能,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形成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链式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也要立足于战略新兴产业近期内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积极抓好重大项目、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引进,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新突破,迅速建立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良好格局。(三)发展目标规划实施期为2011-2015年,兼顾2020年的总体布局和主要方向。1、近期目标(2011-2015):大力实施“726”战略,即重点发展7大产业、2大支撑体系,6大产业基地和专业园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生物等4大产业,鼓励支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文化产业等3大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11一批在中部地区有影响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强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占GDP的比重30%以上,形成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3家,过50亿元的企业6家,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形成年产值过500亿元的园区1个,年产值过100亿元的园区2个。到2015年,力争建设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检验测试中心,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检验测试中心,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0%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产值占战略性新型产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