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感悟自然第3课巩乃斯的马学国学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选自《诗经·王风·黍离》【译文】(面对战争带来的荒凉萧条的景象)理解我的说我内心忧愁,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选自《诗经·鄘风·相鼠》【译文】人如果没威仪,除了死还能怎么办呢?3.满招损,谦受益。——选自《尚书·大禹谟》【译文】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谨慎会得到益处。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选自《诗经·小雅·鹤鸣》【译文】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石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选自《离骚》【译文】我长长叹息不断地拭泪,哀伤人生的路途如此艰难。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选自《离骚》【译文】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夯基础一、作者名片周涛(1946—),当代军旅作家,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其作品多取材西北边疆生活,特别是部队生活,极力张扬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韧性,格调雄壮、冷峻,具有纵深感、历史感。代表作品:《野马集》《马蹄耕耘的历史》《鹰之击》《一座名叫博格达的峰峦所塑的雕像》。二、写作背景1970年,作者被下放到新疆巩乃斯的一个农场接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再教育”,“第一次触摸到冷酷、丑恶、冰凉”的生活实体,不正常的政治气候使他压抑到不能忍受的地步。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打击”他“对生活的热爱”,他从巩乃斯的马身上感受到了人类的“进取精神和崇高精神”,从而使生活充满了活力和信心。本文就是作者20世纪80年代初回忆这段生活时所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三、文学常识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串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乃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依次写来,可以融怀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四、相关知识1.单音字。畸.形()龇.牙()穹.庐()鬃.毛()牝.马()倏.忽()悲怆.()篝.火()蓦.然()答案:jīzīqiónɡzōnɡpìnshūchuànɡɡōumò2.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落落后()落枕()丢三落四()仆前仆后继()仆役()颈瓶颈()脖颈()吓吓唬()恐吓()簸颠簸()簸箕()脉血脉()脉脉()(2)语境辨析法:①四岁的宁宁有板有眼地学着古人稽.()首的礼节,那滑稽.()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②他的书法作品显得苍劲.()有力,那劲.()头真像古代大书法家的作品。答案:(1)luò/lào/làpū/pújǐnɡ/ɡěnɡxià/hèbǒ/bòmài/mò(2)①qǐjī②jìngjìn3.易混辨析。(1)发挥·发扬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①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________钉钉子的精神,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②梁金荣在“潮涌北部湾”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广西行大型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就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东盟合作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如何________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合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2)退化·蜕化退化:①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②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①记者采访发现,不少白领虽然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却面临着“技能________”的困扰。②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对那些无可救药的________变质分子、腐败分子要坚决从党的队伍中清除出去。答案:(1)①发扬②发挥(2)①退化②蜕化一、阅读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1.牛、骆驼、毛驴有何共同特点?作者写牛、骆驼、毛驴的意图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牛、骆驼、毛驴的特点,说它们是俘虏、是仆役,与下面褒扬马是“作为人类朋友的形象出现的”形成鲜明对比。用马与以上动物的对比,引出马;然后再用“橘树有自己的土壤”作类比,引出“巩乃斯的马”。2.作者开篇表明“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种偏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侧面描写。通过自己对不爱马人的态度来体现自己对马的“情有独钟”,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二、阅读第4~17自然段,回答问题3.第6段中作者连用四个“笑”字,反映了作者的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久在塞北,长期的压抑苦闷得到释放后的痛快舒畅。4.第7段中,在雪夜纵马狂奔后,马的“眼睛里仿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点诧异……”,它怜悯、抱怨、诧异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怜悯:“我们”只能如此释放自己压抑的忧郁。抱怨:“我们”不能像马那样直面现实,积极进取。诧异:“我们”人类竟不如马。5.如何理解第16段中的“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为什么在欣赏了一幅奔腾壮阔的景象后,作者却呆了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雨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阔大的崇高场面,使他发呆,在几分钟间见到使他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收藏。三、通读全文,回答问题6.全文主体部分可概括为三幅画面,给这三幅画面各起个名称并概括作者表露出来的思想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本文采用了层层铺垫的手法,将自己对马的感情一步步推向高潮,请结合文本梳理作者思想情感发展的过程。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开头用牛、骆驼、毛驴、盐车之下哀哀嘶鸣的骏马、诗人臧克家笔下的“老马”以及在南方所见过的矮小的马,从反面进行铺垫。②写在农场接受“再教育”的时候,由于精神上的压抑,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纵马驰骋,来发泄自己的抑郁之气,初步表现出自己对马的喜爱之情。③在以后的生活中,观察马渐渐成为一种艺术享受,通过观察马特别是观察一群马,触发自己对人生的思索,马给了作者一个完整的世界,以至于听到马蹄声,就坐卧不宁,听到马嘶,就热血陡涌,热泪盈眶。④群马奔驰的最壮阔的场面,让作者“发愣、发痴、发呆”,将爱马的感情推向极致。2.请结合文本理解“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这几句话的丰富内涵。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所谓“那时被取消的”是指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单调,精神压抑,作者在农场接受“再教育”,被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压抑得连正常的精神生活都没有了。“被取消的”是自由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灵魂的寄托和精神的支撑。作者这时只有一个乐趣:看马。而正是在看马的过程中,作者发现马作为群体而展示的优点——坦荡、公平、勇敢、有序,这些优点正是当时的人群、当时的社会所严重缺失的。作者由此重新感受到了生活不朽的壮美和一种酣畅自由的生命境界。这个境界是巩乃斯的马给予“我”的,“我”的灵魂有了寄托。3.思维争鸣。有人说,作为军旅出身的作家,周涛作品中的马,给人一种无所不在的飞动感,给人视觉上和思想上巨大的冲击力,充满了阳刚之气;可是还有人说,虽然作品中充满了一种豪放和酣畅,但实际上真正控制节奏的,却是静静弥漫全篇的一种忧郁。请你认真品读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观点一:充满忧郁之感。因为当时作者所处的年代,“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像潮闷险恶的黑云一样压在头顶上,使人压抑到不能忍受的地步”,而自己到一个农场去进行劳动“再教育”,与世隔绝,生活单调,因此作品中确实弥漫着一种忧郁;而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万马奔腾的场面更加衬托出了其内心的这种忧郁感。观点二:充满阳刚之气。虽然作者所处的年代的确是“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像潮闷险恶的黑云一样压在头顶上,使人压抑到不能忍受的地步”,但作者在这种压抑的环境里面,内心积蓄着巨大的能量,因此,他通过对“巩乃斯的马”的描写,爆发出一种巨大的力量——对自由的追求,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力量。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一、内容梳理二、主旨把握本文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艺术价值以及给作者的深刻启迪,赞扬了巩乃斯的马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寄托了自己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三、艺术特色1.运用对比手法,首尾照应。用牛、骆驼、毛驴与马对比,反衬突出马的文化、审美价值。首尾照应的形式,或开头交代起因,结尾告知结果;或开头提出问题,结尾做出回答;或开头抒发情怀,结尾深化主题。2.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整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将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非常具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