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1)地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2)作用: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_____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_________的更替。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生产方式的内容:_______与_________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2)生产力的含义:①含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_____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②要素:其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必备知识·素养奠基基础决定社会形态生产力生产关系自然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3)生产关系的含义:①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_____关系。②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关系、生产中_______的关系和_________关系。(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①_______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②生产力的状况___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_____。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作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产品分配生产力决定反作用推动阻碍(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_______状况的规律。生产力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1)含义:①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_________的总和。②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_________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易错警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区别:(1)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2)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2)关系:①经济基础_____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______。②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_____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_____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_____________的规律。反作用阻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促进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_________。(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_______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_________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基本矛盾生产力经济基础【易错警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1)总趋势:_______、_______。(2)发展的过程:_______。前进的上升的曲折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运动中,即_____________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2)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_________。(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②特点:这一矛盾是_________的矛盾。③解决: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_________、自我完善加以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直接动力非对抗性自我发展【易错警灯】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区别: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4)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①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②根本目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_______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_________的发展。直接动力生产力经济基础3.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实现共产主义。(1)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_________。(2)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_________,建立一个_______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初级阶段阶级对立自由人关键能力·素养形成议题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议题诱思:1957年,苏联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在总路线公布以后,一再加快赶超速度,先改为七年赶上英国,后又改为三年赶上英国。在工业上,1958年错误地确定了全年钢产量1000多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大跃进”。探究:(1)搜集我国历史上关于“大跃进”的史实,分析其错误之处。(2)与同学交流自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归纳·释疑】1.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基本要素构成。(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3)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4)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5)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本矛盾辩证关系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易错提醒】(1)两个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2)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它作为主要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典例·示范】2020年2月10日,中央依法治国办、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依法严惩抗拒疫情防控措施、暴力伤医等犯罪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思维·建模】【解析】选C。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促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是对上层建筑的改革的要求,①符合题意;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②符合题意;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在加深,但并不能说过去的认识是自发的,③错误;“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说法是错误的,排除④。【素养·提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法治先行。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即“外资三法”),打开了中国引进外资的大门。今天“外资三法”已难以适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需要,亟须制定统一的外资基础性法律。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取代原来的“外资三法”。专家指出,作为统一的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必将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当前制定外商投资法的原因。(科学精神)提示: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先进的外商投资法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制定外商投资法,调整上层建筑,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通过制定外商投资法推动法制建设,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议题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议题诱思: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全面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至今已过去六十余载。习近平同志指出,人大制度虽曾经历风雨,但仍大步向前,不断完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推进和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探究:(1)搜集材料,领会在阶级社会中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2)与同学交流分享我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归纳·释疑】1.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不同点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改革根本目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相同点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而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典例·示范】2019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气势如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效果显著、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环保、医疗、能源等领域一系列改革蹄疾步稳……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世纪金榜导学号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②标志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③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④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思维·建模】【解析】选B。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①④符合题意;全面深化改革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而不是完成,②错误;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