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pplicationofthe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inEnglishTeachingandLearning一、为什么要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指基于任务的一种教学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各样的语言运用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接触语言、理解语言和学习语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强调意义的理解和意义的表达;在具体形式上强调互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师之问的互动;强调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接近真实世界和真实生活。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国家制订的指导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除了规定课程目标以外,还要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从外语教学发展的角度倡导最新的外语教学途径或外语教学方法。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如果说在外语教学领域有一种新的教学途径和新的教学理论,或者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应该就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也正是因为如此,《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对此,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比如说,有人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还在发展过程之中,还不是十分完善的一种教学途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外语教学方法有很多,而且往往是一个替代另外一个,我们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可能有赶时髦的嫌疑。《英语课程标准》之所以要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直接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的一种教学途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把英语课程的日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利于实现这个课程目标。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习过程。这一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任务型语言教学刚好就是一个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我们可以按照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路径,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三个重要的原因是新课程自然要倡导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教学发展的一个最新的形态,这也是值得倡导的一个理由。外语教学方法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既然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出现,我们就应该向教师介绍,推荐新的方式方法。有教师说,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现在时髦,过几年它不时髦了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事物总是发展的,当任务型语言教学真的不流行的时候,肯定也会有另外一些新思路或者方法来代替它。那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继续调整,我们不能因为担心某一个事物将来不流行了,而现在就不去使用它。另外任务型语言教学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和发展,我们不能够盲目地去反对这样一种教学途径。我们只有对它有一个更广泛的和深入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知道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作用和意义。Skehan(2003)认为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mosteffectivemeanscurrentlyavailable)。这个观点是很值得参考的,首先说到的它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有效的一个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这使我们知道以后可能会出现更有效的方法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会采取或者说倡导一些别的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另外,当教学目标不是强调培养运用能力的时候,或者说某一些课程不是强调运用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会考虑不一定采用或者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二、任务的定义及分类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最关键的词就是“任务”二字,对任务的不同理解将会直接影响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解和运用。现有文献对任务的定义有很多。Bygate,Skehan&Swain(2001)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意义的表达。这个定义中有三个要素:使用语言、达到目的、表达意义。Ellis(2003)给任务下的定义更简单,即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有的学者把任务分为狭义任务和广义任务。狭义任务是指那些涉及意义表达的课堂活动,有一个看得见的结果。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机械操练活动不能算是任务。而广义任务的界定要宽泛得多,很多课堂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任务。我们这里讨论的任务是那些尽量接近真实生活,侧重意义表达,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课堂活动结果的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有不同的分类。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来看,有单向交流任务,有双向交流任务。比如说,我们听广播、看电视,从中获得信息属于单向交流,因为,我们不可能对广播电视说话;我们面对面地讨论问题是双向交流,双方都从对方获取信息,并向对方反馈信息。从结果来看,任务可以分为封闭式任务和开放式任务。比如,我们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这个任务就是封闭式任务;如果这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那它就属于开放式任务。从任务的真实性来看,可以分为真实性任务和学习型任务。真实性任务(authentictasks或者叫real—worldtasks),就是真实生活、真实世界中的任务;学习型任务(pedagogictasks),就是从教学的需要来设计的任务,这些任务在生活中可能不存在,但是它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或发展某种技能。所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分类标准不一样,就有不同类型的任务。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对任务与练习和活动的区别感到困惑。任务与练习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真实的情景,有交际的理由和意义,是否有结果。为任务型语言学习所设计的任务,一般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学生能理解的事情,但不一定是真的发生在学生之中,所以任务可以是角色扮演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缩小学生和真实生活之间的差距,相当于把扮成角色的学生放到了使用所学语言的真实情景中。广义动是有情景的运用型练习(practice),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练习是狭义的操练(drill或exercise),比如:通常用的连锁式操练,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重复同样的句子;接龙式操练,用同样的句型与不同的替换词,一个接一个地依次说下去。这种练习可以是没有情景、没有意义、没有理由、没有结果的。另外,在任务型学习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语言策略,处理人际关系,需要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等等。有的教师问,让学生转换句子或补全句子算不算任务?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活动属于练习,不属于任务。因为,这种教学活动不是直接指向意义表达,或者说不是直接指向真实生活的语言活动。转换句型只是在做一个形式的替换,它属于一般语言学习的活动,而不属于我们所界定的任务。有的教师问,把英文句子翻译成汉语是语言运用,所以翻译也应该是一个任务。在多数情况下,课堂上的翻译属于练习,不属于任务。如果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它可能成为一个任务。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到国外的一个学校参观,或者陪同一位外国专家在我们学校参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要做一些翻译工作,这个真实语境的翻译,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指向真实生活的语言运用的一个活动,是一个任务。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做句子翻译,每一个句子都是孤立的,没有语境,所以它只是一个练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读完文章后把某些信息进行匹配,这样的活动是不是任务呢?这比较接近我们说的任务。我们所说的任务,有的是与生活中的完全一样,有的是接近生活,有的是模拟生活,还有一种任务是生活中没有的,但是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某种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算是一个任务。因此,可以说学生读完文章后把某些信息进行匹配是阅读任务。有的教师可能要问,阅渎理解题算不算任务?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特征,阅读理解中的选择题、判断正误题不能称之为任务。如果我们用真实性这个标准来衡量,称之为任务的活动要与将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活动类似。我们看报纸上的某一条新闻或者一段广告,或者天气预报,看完之后,别人可能会向我们提出问题。比如说,看完今天的新闻以后,有人问某一件事情现在进展如何,我们直接就回答,问问题的人一般不会给几个选项,让我们选择。所以,这种选择题、判断正误题不能称之为任务。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实施作为一种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很多具体的实施方式。同样一个教学途径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模式。其实很多人不太主张用模式这个概念,因为模式就是固定化的东西,实际上课堂教学不可能有一个完全固定的程序或步骤,所以我们要准确理解模式这个词,不要把它当成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步骤。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环节称为任务链(taskcycle),有三个阶段,即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while—task)和任务后(post—task。)活动,也就是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说,语言上的准备,对词汇、语法、句型做一些准备,也可以就话题作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一般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具体任务,需要做事情,做事情就需要有一些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等。现在很多人误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不强调知识学习,甚至在不学知识的情况下就开始做任务。其实任务型语言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是任务准备环节,是要有些知识作铺垫的,这种知识铺垫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开展后面的任务作准备。教师在处理语言点的时候目的很清楚,所涉及的语言项目都是后边要用到的语言知识或技能。第二大环节叫任务中,就是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去执行任务或完成任务,一步一步地落实任务的各个环节。最后一个环节叫任务后,任务后就是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向其他同学,可能是组内的,也可能是全班的同学,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及完成任务以后得到的结果。在这之后,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语言焦点(1anguage-focus),也叫语言聚焦。学生在使用语言做事情之后,要落实一些重要的语言项目,把本次课学生接触到的并理解的重要的语言点提炼出来,进行归纳和总结。由此可见,任务型语言教学从开始到最后的各个环节,都很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有几个具体环节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在任务前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叫做介绍任务,或者叫做呈现任务。呈现任务的作用有三个:第一个是呈现语言运用的形态,就是如何去运用语言,一般包含着要学的新语言内容。第二个是呈现教学目标,也就是通过呈现任务,让学生知道要学习的重要语言内容是什么,要学的新的语言项目是什么。第三个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学生就会很积极地去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二是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最后要有一个展示结果的活动,即把最后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出来,它是任务型语言教学必要的一个环节。如何使这个环节更有效一些呢?这里涉及一些必要的组织策略。比如,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展示还是由小组长作为代表进行展示,是一个小组展示还是所有的小组都得展示一遍,这需要根据各个方面的因素来确定。如果完成任务时占用了过多时间,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展示的结果是一个图片或一个网页,这样的展示,与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相比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不一定每一个小组都展示,可以让每个小组展示一部分,或者只是让一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把他们的任务呈现出来就足够了。因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就在运用语言。如果学生运用语言完成任务以后还有足够的时问,就应该尽可能地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加入到展示的活动中来,每一个人都来介绍自己对这个活动的贡献,使大家都有一个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语言成果的机会,这样做会更好一些。在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由于课时相对较少,要更多地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问分配给开展任务,而不一定要完全放在展示的过程之中,当然展示任务完成的结果也是一个运用语言的过程。三是在展示任务完成结果之后的语言聚焦环节,需要把一节课里面学生学习的或者用过的重要的语言现象梳理一下,对包括句型和语法在内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时也可以把这个环节放在完成任务之前,先让学生对语言本身进行一次详细的梳理,然后再来开展任务。到任务完成之后,再用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语言运用情况进行评价,也就是说用于语言准备的时间要长一些。这也是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