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考点高分突破(三)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课件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点高分突破(三)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考点阐释】艺术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对艺术技巧的分析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在高考中,对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考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解题攻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基本步骤1.审。审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审题目类型,弄清是明考还是暗考;审题干要求,挖掘出隐含信息;审设问区间,明确是针对全篇的内容分析还是针对局部(某句、某联、某阕)的内容分析。2.读。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审读标题,可大体把握诗词类别和题材内容;审读作者,知人论世,可大体了解诗人的个性特点及诗歌的语言风格;审读注解(包括序文),可更全面详尽地把握诗词的主旨内涵;审读尾联,可以基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主旨,还可以获知诗歌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技巧。3.比。比较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现手法指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修辞手法是指能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4.析。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分析评价该艺术手法在诗中的作用或效果。审答题型,就是只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即可,不需要做分析说明。【答题模板】解答艺术技巧题的三步骤说明:(1)若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2)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误区警示】1.不用术语,答不到位。不能准确把握相关术语,作答时缺乏使用。如本来是两种事物的鲜明对比,不用术语“对比”,说成拿什么和什么做比较,这就是不到位。2.不解内涵,错误使用。对一些相近的术语,不能明确区分。如把景物描写中的“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以静写动”统统说成“动静结合”,这就是不解内涵。3.缺乏分析,轻易套用。对表达技巧缺乏分析,生套或乱用相关术语。如看到诗歌中有景物描写的句子,不管景与情到底是什么关系,一概都是“借景抒情”。4.主次不分,分析失重。没有抓住最典型的表达技巧,而是对诗作中的一小点进行分析评价,这样的答案在高考中或许不会得零分,但绝不会得满分。5.不顾实际,堆砌术语。也许是认识到此类题需明确表达技巧,于是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便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烘托”“对比反衬”等罗列在一起。【知识延伸】准确审题,有效作答1.审题型。有的明考,即直接要求分析表达技巧;有的暗考,即以“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表达效果”等用语来提问,更应特别注意。2.审范围。要明确鉴赏范围,弄清楚是整体还是局部,是哪一阕,或是哪一联,不能超出范围。3.审角度。有的提问较为宽泛,直接提问“艺术技巧”或者“艺术手法”,可从多角度考虑;有的提问比较具体,具体到抒情手法,或者修辞手法。4.审数量。分清楚题干中的“哪种”“哪些”“主要”等要求,确保答题的规范与准确。【典例验证】一、(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8分)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淹留”一词,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意为“长期逗留”。“淹”意为迟延、停留。屈原《离骚》中的句子“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注释为“久留”。解题时,联系所学内容、学会知识迁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法。久久留下,不忍离去,情感自然是依依不舍了。答案:久留(逗留)依依不舍★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点染”。点染,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柳永《雨霖铃》下阕,举笔便点明离别的冷落、凄清,接着便以“清秋”做第一重渲染,再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做第二重渲染,其冷落、凄清之气氛便具体可感了。从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君多暮情”一句直接点出了依依惜别之情,这就是“点”。接下去,诗歌按时间顺序细细铺陈眼前所见和心中所想之景,有力地渲染烘托了离情之深。诗歌的最后一联再次用“叹息此离别”直接抒发点明不忍不舍离别之情。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二、(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3.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要指出运用了哪种修辞,二要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比拟、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效果看,比拟手法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风狂雪虐、风雪交加的壮美景色和诗人诗兴随着风雪大发的情景;而排比手法的使用,则描写出诗人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4.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情感变化,可以逐句地分析该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串联起来。“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情,羁旅之思;“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表现诗人诗兴大发的激动之情;“一笑琅然”表现作者的乐观、旷达、豪放。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变化是:孤独寂寞——豪迈旷达。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世纪金榜导学号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韦应物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B.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C.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D.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解析】选D。D项,“意象绚丽丰富”错,应是语言毫无雕饰,用平常语写出不平常的意境。★6.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②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③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现在的情景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写出一点得3分,其中结论句2分,分析句1分。总分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发商水道中陈与义①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草草檀公②策,茫茫杜老诗③。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注】①陈与义(1090—1139),宋朝诗人。1127年,北虏入寇,诗人南奔,途经河南商水作此诗。②指刘宋将军檀道济,他出击魏军时因粮饷不继而仓促撤退,致魏军深入。③杜甫有“干戈浩莽莽”诗句。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地点是商水西门,时间是春天柳枝飘动的时节,标题表明将从商水出发。B.第二句以春风吹动柳枝烘托离愁别绪,写出奔亡途中行程催迫以及不得不离开的伤感。C.“世事本前期”是说眼下时势方艰,但追本求源,也有其前事之因,有命中注定之意。D.诗人借檀公典故有追究北宋贻误战机的罪过之意,借杜诗抒发自己漂泊无定的感慨。【解析】选C。C项,不是“命中注定之意”,而是有暗讽北宋王朝之意。★8.尾联两句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前句写景,写出山川的辽远;后句写自己不敢作归乡之计。(2分)以开阔之景反衬难归之情。(2分)与上联中的前途“茫茫”形成情感呼应。(2分)五、(2019·泸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9分)世纪金榜导学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纳兰性德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注】此词作于康熙十七年十月,词人随驾北巡塞上时。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词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喜欢雪花,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不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B.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雪花与牡丹等人间富贵花的不同,表现雪花高洁的品性。C.五、六句用典,悲叹东晋咏雪的才女谢道韫死后,再也无人怜惜雪花,雪花只落得漂泊天涯的命运。D.整首词中词人以雪花自况,托物言志,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追求至清至洁的精神境界。【解析】选A。A项,“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不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对词句理解错误,词人喜欢雪花,不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而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10.请简要赏析“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的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