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管理策略创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实现管理策略创新,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钟祖荣提纲•一、管理策略创新的实践背景与理论依据•二、管理策略创新的目标是有效学校及持续发展•三、校长专业化是策略创新的前提•四、名校管理策略创新的启示•五、从教育家的成长看管理策略创新的规律一、管理策略创新的实践背景与理论依据•(一)课程改革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出的问题•5年级学生的作文本,错别字很多,比如“汤着水”(趟),“建证”(见),“成卫”(为),“一翻情趣”(番),“无动于终”(衷),“让坐”(座),“名子”(字),“茁状成长”(壮)。•(二)教师队伍新情况提出的问题•共900名教师。各年龄段分布,最集中的是26-30岁,占35.3%;其次是31-35岁,占25.6%。也就是说,26-35岁的占到60%。其次是21-25岁,占13.2%。•教龄段分布比较均匀,0-5年的23.3%,6-10年的33.1%,11-15年的21.7%,16-20年的10.2%。•(三)学校竞争与发展的压力••(四)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十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科学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五)新的领导与管理理论•伯恩斯1978出版的《领导》一书中提出两种领导类型,一是交易式领导(Transactionalleadership),一是转化式领导(Transformationalleadership)。•交易式:为奖赏而做/外在的收获(低层次需要)/计算自我得失•转化式:为美好的东西而做/责任或义务(高层次需要)/道德的•美国三一大学教授萨万乔尼在〈道德领导〉一书中,提出了道德领导理论。•组织与共同体不同。•领导的权威的来源,即科层权威、心理权威、技术理性权威、专业权威、道德权威。二、管理策略创新的目标是有效学校及持续发展•(一)“学校发展”是管理理论与实践共同的主题•1、从改进到发展。以前强调教育改进(Improvement),现在强调教育发展(Development)。•2、从数量到质量。从提供教育服务的数量(Quantity)到提高教育的质量(Quality)。•3、从维持到效能。维持(Maintenance)是维持学校的运转,可是它不能保证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现在的学校改革目的是发挥最大的学校效能(SchoolEffectiveness)。•4、从外在控制(ExternalControl)到校本管理(SelfManagement)。•5、从简单技术到成熟科技。应对环境的转变,则需要科技的支持和指引,现在成熟的科技主要有策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发展计划(DevelopmentPlanning)、参与管理(ParticipativeManagement)、素质保证(QualityAssurance)等(二)什么是有效学校?•1966年《教育机会之均等》的报告(科尔曼报告),主要的结论是:学校对学生的成就几乎没有影响,而儿童的家庭、邻里、同伴环境不同,是儿童学习成就差异的主因。•1973年埃德蒙兹提出了5个因素:•第一,构建领导,即校长有很强的专业行为,经常观察课堂,为教学改进提出建议。•第二,教学领导,即学校的人员能够陈述、理解和坚守目标。•第三,学校氛围,有效学校是有吸引力的、组织有序的、安全的。•第四,教师的期待。•第五,监控体系,有与目标相联系的监控体系来监督和评估学生的表现。有效学校的一般特点•80年代,美国教育研究服务公司统计有关“有效学校”的研究100多项(ERS,1985)•对学生成就有高期望;•强有力的教学领导;•有序的学校氛围;•强调基本技能;•对学生的进步作细致而持续的监控。•目标模式•资源-输入模式•过程模式•满意模式•认受性模式•无效能模式•组织学习模式(三)有效学校及其持续发展的含义与指标•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可以分输入、加工、输出3部分。•但归根结底,学校是培养人的,应该以人的素质或发展为根本标准。学生发展好的、全面的、水平高的,就是有效学校。•要检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否灵活全面,不是只停留在是否得到答案和结果;要检查自己读书的质量高不高,不是只停留在读书的数量上;要检查自己能够灵活运用多少知识,不是只停留在输进脑子里多少知识;要检查自己面临问题时有无勇气、胆量和应对能力,不是只会寻求他人的帮助;要检查自己与他人能否真诚地积极地互动,不是只停留在人缘好不好;要检查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否积极向上,不是只停留在世俗的追求上。•(1)教学过程和质量:学生的创造力测验成绩,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数量,一节课上学生提问的比例,学生作业出错率,学生作业出错的类别,学生具有自学能力的比例(让学生自学一篇课文,能够理解70%的即为有自学能力)。•(2)德育过程和质量:常规评比中优秀班级比例,价值观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数(统计),具有道德判断能力的人数(测验结果),学生平均每月做好事的件数,学生的价值观倾向,•(3)体育过程和质量: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学生的近视率,学生生病的比例,运动员人数,有体育特长的人数,学生参加每天锻炼的比例,•(4)美育过程和质量:有艺术特长的人数,参加文艺团体的比例。•(5)教师方面:教师的职称比例,教师的优课率,教师处于各个成长阶段的人数,•(6)设备方面:设备的数量,设备的质量,设备每日利用率,设备每周利用率。三、校长专业化是策略创新的前提•(一)校长怎么样才算专业•校长专业化包括: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培训,专业资格,专业组织,专业地位等方面。学校校长标准(1996年)州际学校管理者委员会•标准一•学校管理者应该是教育的领导者,要懂教育,关于学习的理念要得到学区人士们的认同和支持,通过促进其整合、发展、保障落实,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标准二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倡导、培育并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制定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使全体学生都获得成功。•标准三学校管理者应该是教育的领导者,要懂教育,为创立安全、高效的学习环境而提供组织保障、机制运作和各种资源,以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标准四学校管理者应该是教育的领导者,要懂教育,通过与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的相互配合,调动社区资源,适应不同的社区兴趣和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标准五学校管理者应该是教育的领导者,要懂教育,通过公正、诚信,以德行政的方式,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标准六•学校管理者应该是教育的领导者,要懂教育,能够在较为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背景下,理解、回应并解决问题,以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二)校长队伍的主要问题•首都要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和富有创造性的校长队伍。与这一要求比较,北京市中小学校长队伍状况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校长的基础结构、工作方式、核心能力、制度因素等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都存在问题。1、校长队伍的基础性结构尚有欠缺,亟待优化。•原始学历层次较低,后续学历的水平含量不足。•知识水平和结构状况不理想,难以应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挑战。•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带来新问题:半数校长属于“新兵”,由于资历较浅,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较缺乏,故专业成熟度不高。(1)学历•中小学校长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78.5%。其中,小学校长达到大本学历或研究生(含课程班)有68.3%。中学校长具有大本学历占76%,研究生及课程班结业者为16.9%。•中小学校长最后学历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业余(半脱产)。专科学历中有72.4%,本科学历中有78.7%是后续学历。(2)知识结构•多数校长自认为对终身教育、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校本管理、环境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等专业新理论新知识了解较多,说明多数校长重视新知识的学习。•对所列新知识新理论的了解程度,大多数校长认为只是处于“比较了解”或“一般了解”的水平,说明校长在这些内容的了解深度上或实际应用方面,尚有明显不足。0100200300400500600A.创造教育B.多元智能理论C.发展性评价D.发达国家教育动态E.行政处罚程序F.学习组织G.校本管理H.研究性学习I.三级课程管理J.全面质量管理K.需要层次论L.环境教育M.终身教育N.校长职级制O.教育国际化系列3系列2系列1•在新知识的结构上存在一定偏差,了解不多的,主要集中在教育国际化、发达国家教育动态等国外信息,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等内容上。(3)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年轻校长占10.2%。•46-50岁年龄段的校长所占比例最大,占36%(三分之一强)。•56岁以上的校长占13.1%(其中60-68岁的校长27人,占3.5%)。该比例比1992年调查的比例要低得多。•其他各年龄段的校长在12%-16.1%左右,比较均匀。年龄段年龄段56岁以上51-55岁46-50岁41-45岁36-40岁35岁以下Frequency3002001000资历•在所调查的772位中小学校长中,14.7%(114人)的人没有副校长的履职经历,副校长的履职经历在1—5年之间占59.1%(456人)(其中,1年的112人,占14.5%;2年的118人,占15.3%;3年的115人,占14.9%;4年的53人,占6.9%;5年的58人,占7.5%)。。无15.6%一年15.5%二年16.0%三年15.7%四年7.3%五年8.0%六年及以上21.8%•再看担任主任的情况:51.8%的校长担任主任的年限在5年以下或没当过主任。还有个别校长没有一线教学经历。如此多的中小学校长职前准备这样欠缺,势必削弱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的内功。无7.4%一年4.9%二年9.4%三年12.2%四年7.5%五年13.1%六年及以上45.6%履职年限•从履职年限来看,担任正校长的年限在1-5年的390人,占50.1%(其中,1年的95人,2年的88人,3年的91人),6-10年的占26%。就是说,5成的校长履职年限在5年以下,这样一支占半数的“新兵”校长,应该说是充满生机的,但是,根据中小学校长成长阶段理论,他们尚处于适应期和称职期,成熟起来还有待时日。2、校长的工作方式多是“事务型”、“会议式”、“权力型”,与知识管理和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需要向专业化的方式转变。•忙于具体事务,工作方式主要是会议式。•权力型管理方式。事务型、会议式•中小学校长普遍反映“很忙”,8成左右的校长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多消耗在参加各种会议、常规的行政管理、接待各种来访、各种公关活动上。会多,是校长工作的特点。权力型•教师多认为校长是“权力型”的。说明依靠其他专业力量进行管理的少。在所列举的“人格魅力型”、“业务能力型”、“权力型”、“民主型”、“经营型”等5种校长类型中,教师认为其校长是“权力型”者最多,占42.6%。•教师“希望的校长类型”是“民主型”(达36.3%),而不是“权力型”(只有1.5%)。3、体制上存在权限不清,职责错位现象,造成校长忙筹钱,而真正属于职责内的专业性的管理工作却不到位。•81.6%的校长为创收和经费奔忙和苦恼。•“经常”深入课堂或教研组的校长很少(2.7%)。4成的教师反映校长在一个学期里,没有听过自己一节课。•校长投入科研的时间更少。4、校长的核心履职能力与积极性欠缺,与教育创新的要求和环境不相适应。•履职能力有严重欠缺,对履职的核心能力重视不够。•当校长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强。•对课程改革的态度,近三分之一的校长明确表示持“无所谓”或“走一步看一步”甚至“非常怀疑”的态度。•能力的强项:中小学校长大多自认为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很强”;在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识人用人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比较强”。他们对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教育教学指导评价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也比较看重。•能力的弱项:校长自认为教育教学评价和指导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公关能力、科研能力、物质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等方面属于“中等”水平,在15项能力中排位靠后面。在当校长应该具备的能力中,他们也把开拓创新能力、公关能力、科研能力、物质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排在后面,认为不太重要。5、校长自我评价比较高,而教师对校长的满意度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