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加工贸易战略转型及政策调整徐腊平(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宝安区加工贸易取得迅速发展,在深圳进出口总额中占据半壁江山,也是深圳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2008年宝安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047亿美元,这不仅促进了宝安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也为宝安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时至今日,宝安加工贸易以贴牌为主的格局尚未改变,产品加工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加快,宝安加工贸易既面临来自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竞争,也面临来自内地省份等后发区域的内部竞争,宝安加工贸易企业处境堪忧。自2008年下半年起,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给宝安加工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宝安区内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经营困难,其中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甚至出现停业或半停业状态。加工贸易未来发展及政策走向已成为宝安经济未来转型的重要一环,本文拟从宝安加工贸易企业的生态现状、发展环境、现实问题等维度出发,提炼出促进宝安加工贸易转型的政策建议。一、宝安区加工贸易现状1、近年来宝安加工贸易发展情况回顾加工贸易是宝安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达90%以上(见下表1)。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来看,2004年为524.06亿美元,2007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71.81亿美元,2008年为1046.99亿美元。从增长速度来看,2004-2008年宝安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21.39%,但增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宝安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增额指标均出现首次负增长。从加工贸易出口的地位来看,2008年宝安区加工贸易出口635.12亿美元,占深圳市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57.86%,占广东省和全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24.30%及9.41%(见图1)。从外贸依存度来看,2004-2008年宝安区加工贸易依存度和加工贸易出口依存度平均高达443.64%和256.90%,虽整体呈现稳步下降的态势,但依然可以看出,宝安区经济增长对加工贸易仍存在较大的依赖度。表1:宝安加工贸易发展情况:2004-2008200420052006200720082004-2008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524.06716.05918.311071.811046.99-增长速度31.9236.6428.2516.72-2.3221.39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93.4693.8492.7788.0787.0891.04占GDP比重(外贸依存度)443.73499.84479.76446.66348.19443.64加工贸易进口额224.13303.05394.44454.23411.87-增长速度37.3035.2130.1615.16-9.3322.10占外贸进口额的比重89.3690.7489.7585.7383.8387.88加工贸易出口额299.93413523.87617.58635.12-增长速度28.1637.7026.8517.892.8420.33占外贸出口额的比重96.7796.2595.1889.8789.3393.48占GDP比重(出口依存度)253.95288.29273.69257.37211.22256.90注释: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单位为亿美元,增长速度及比重单位为%。资料来源:根据宝安区统计局数据(2004-2008年)整理。图1:宝安区加工贸易出口在深圳、广东和全国的地位(2008年)宝安加工贸易出口在全国的地位91%9%宝安区全国宝安加工贸易出口在广东的地位80%20%宝安区广东省宝安加工贸易出口在深圳的地位63%37%宝安区深圳市数据来源:根据宝安区、深圳市、广东省和全国统计公报数据(2008年)整理2、宝安加工贸易作用的认识就全球范围而言,加工贸易是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以及世界范围的产业内贸易和跨国公司内贸易发展的结果。就宝安而言,加工贸易是宝安区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手段。如何从历史的、全球的视角认识宝安加工贸易的作用对宝安加工贸易的未来走向及定位具有重要的影响。宝安加工贸易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宏观层面来看,宝安加工贸易的发展为国家增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宝安自身层面来看,加工贸易的发展不仅增厚了宝安GDP的量,也促进了宝安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升了宝安的产业层次,推动了宝安的现代化进程。伴随加工贸易的发展,资金、市场资讯、技术等要素也随之流入宝安,形成宝安要素洼地。客观的来看,没有宝安加工贸易的发展,就没有宝安经济社会今天之成绩,更不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宝安经济和社会双转型。当然,加工贸易的“双刃剑效应”在宝安同样存在。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低、资源要素耗用比例大、产品增值率低、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等负面效应在宝安仍具有较浓厚的市场微观基础,这些负面作用如果不能适时妥当处理,容易形成加工贸易发展的路径依赖,难以打破经济低端发展的不良循环。二、宝安区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1、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企业发展空间有限在全球价值链系统中,各类企业的地位都有所不同,企业凭借自己特定的比较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上从事着相应环节产品价值的生产,创造较高附加值的环节通常在价值链上都具有战略意义,比如研发、设计、渠道和品牌等环节。而单纯的加工类企业在价值链中不具有战略意义,往往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外商很容易找到替代企业,因此,贴牌出口企业存在较高的客户丧失风险。宝安的加工贸易企业大都处在这样一种产业生态环境之中,是典型的被动型经济个体。2、对外商强烈依赖,合作中无话语权宝安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属于中小企业,没有足够能力开拓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同时,为避免国内销售应收账款大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问题,加工贸易企业只能选择贴牌出口的生产方式,为外商定点加工生产。另外,大部分的加工贸易企业客户量少,大客户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大,大客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存亡。企业对少数大客户强烈依赖,企业在与外商的合作中无话语权,造成企业的谈判资本越来越少,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空间有继续被外商“压榨”的可能性。3、生产要素成本日益上升,利润空间日益缩小近年来,劳动力、生产原料、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日益紧缺,价格呈上升趋势,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不可逆转。生产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宝安加工贸易企业原有优势的削弱。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劳动法》,也使加工贸易企业的用工成本大量增加。并且,随着深圳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2009年以来宝安招工难、用工难问题日益凸现。目前宝安劳动力收入真实购买力呈现下降趋势,而内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起则进一步抑制了内地劳动力向宝安这样劳工需求大区的流动。另外,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工业用地价格也大幅上涨。国际上能源价格波动,石油衍生品价格更是急剧变化,如作为原材料的乙二醇(MEG)在2003、2004年只有4000元人民币一吨,2007年市价曾达到10000元一吨。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及其变化因素的不确定,对本来利润就很低的加工贸易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周期的到来,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加工贸易企业的空间利润。4、宝安加工贸易既面临新兴国家威胁,又面临国内后发区域的竞争外商在产业价值链中牢牢掌握着控制权,而宝安企业的生产成本日益上升,导致加工贸易企业面临被再次转移的威胁。据美国默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于2006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同等劳动强度下,中国工人每年比印度工人多挣500美元,管理人员年薪比印度高出一倍多。在同等条件下,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生产成本比中国低15%-30%,且中国平均工资的年增长率在10%左右,远高于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同期水平。随着东南亚国家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将成为外资流动的新“洼地”。此外,随着近年来国内后发区域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内地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也逐步显现出来,宝安加工贸易企业呈现向内地转移之势,如富士康集团在成都的布局就是典型的例证,宝安加工贸易的先发优势正日益褪去。5、受政府宏观政策及金融危机调整的影响,企业面临着被重组或淘汰出局的威胁在贴牌产品利润极低的情况下,出口退税已成了企业继续生存的“救命稻草”,暂时给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了一线生机。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其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对资源也造成浪费。同时,与中央政府提出的自主创新和建立创新国家的总体战略不协调。因此,淘汰低水平的贴牌生产企业已经是宝安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所趋。三、结论与政策建议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加工贸易依然是宝安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宝安加工贸易遭受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众多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但考虑宝安的基本区情,特别是国内劳动力供应充足的基本格局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以及加工贸易促进后危机时代宝安经济增长的特殊作用等因素,今后加工贸易在宝安仍将长期存在。至少就目前而言,宝安简单地限制加工贸易或任其自由发展都是不合适的,应当正确引导,积极调整,把加工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坚定地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使加工贸易的发展与宝安长远战略利益和重点发展目标相适应。决定宝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就是要加快品牌建设。从宝安加工贸易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宝安加工贸易生命周期中大部分企业已开始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少数企业已处在转型期,并且很多企业逐渐在从“政策外逼式”的适应性调整向“自主式”的战略性调整转变。在这些关键阶段,品牌缺失已成为制约其升级转型的重要瓶颈。现阶段宝安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应围绕自主品牌建设为核心,引导加工贸易从最基本形式OEM向高级形式ODM、OBM进行战略转型,提升宝安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建立自主品牌全方位规划的引导机制。系统衔接、整合与完善国家、省、市发改委、质监、工商、外经贸等部门的品牌专项规划,制定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区域的品牌总体规划,确保品牌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别要对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居前列的优势产品进行品牌规划,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品牌梯队,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要尽快制定区域品牌规划,引领块状经济向高端和终端方向提升发展。要加强政府与中介服务的联系,部门和协会多向企业提供产业发展政策和信息,引导和推进优势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明确品牌培育方向、目标和重点。要成立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完善和落实品牌政策,整合分散的品牌资源,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协调各成员单位品牌建设工作。第二,夯实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根本宝安比较优势产业及围绕它们所形成的区域性的品牌文化,是现阶段加工贸易的产业基础。大企业在经营上具优势,要注重采取上市、兼并、重组、联合等措施,以资本为纽带,以产品为基础,整合企业资源,引导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势企业。推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国内外大企业产业链,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分工、品牌共享。加强对小企业进行品牌知识培训和咨询,鼓励企业联合后申请统一的品牌。第三,加快构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建设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以行业公共科技平台为支撑的行业技术创新、以产学研联合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技术中介服务、以产业政策和法律手段为主要方式的政府技术创新调控五大体系。强化企业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意识,推进企业加大对技术改造投入,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抓住为加工贸易产业技术创新服务这一任务,通过财政投入、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杠杆,集成全社会科技资源对优势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进行重点跨越,每年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提高加工贸易的核心竞争力。第四,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要摈弃“小富即安、不思上进”的思想,营造以诚信立业的风气,传承不守摊、敢创业、求发展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