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综合2005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答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413国际贸易学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如果用t、G、TR分别表示边际税率、既定的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支出,用y和*y分别表示实际收入和潜在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用*BS表示)和实际预算盈余(用BS表示)分别为*BS=t*y—G—TR和BS=ty—G—TR,二者差额为*BS-BS=t(y-*y)。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概念提出具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就能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并为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依据。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赤字减少了,财政政策就是紧缩的,反之,则政策是扩张的。第二,使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但是,这一概念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或潜在国民收入本身就是难以准确估算的。2.平衡关税:也就是差别关税,是指对同一种商品由于输出国或生产国情况的不同而使用的有差别对待的进口关税。一般意义上的差别关税的形式主要有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报复关税等。此类差别关税的征收税额是在正税之外对有关倾销差额、补贴金额以附加税的形式征收,以平衡其差额,故称平衡关税。3.复汇率: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的情况,不同的汇率用于不同的国际经贸活动。复汇率是外汇管制的一种产物。设置复汇率的主要目的在于:(1)鼓励或限制某些商品出口;(2)鼓励或限制某些货物进口;(3)鼓励某些商品在国内生产;(4)借高价卖出或低价买入以充实国库。4.蒙代尔分配原则:指在调节内外部经济时,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配原则。在调节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作用上,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较大,而货币政策则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因此,应该分配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分配给货币政策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或者根据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不同情况,将二者适当地搭配,以同时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均衡。5.过期提单:指错过规定的交单日期或者晚于货物到达目的港日期的提单。前者,是指卖方超过提单签发日期后21天才交到银行议付的提单,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如信用证无特殊规定,银行将拒绝接受在运输单据签发日后超过21天才提交的单据。后者,是在近洋运输中容易出现的情况,故在近洋国家间的贸易合同中,一般都订有“过期提单可以接受”的条款。二、判断题(只判断正误,无需改正,每小题1分,共7分)1.乌拉圭回合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自然人流动、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跨境贸易四种形式。2.国际商品协定中,缓冲存货指协定参加国通过建立战略性商品库存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供应短缺。3.浮动汇率制度为外汇投机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混乱。4.欧洲债券是一国借款人在外国证券市场上发行的以该市场所在国货币表明面值的国际债券。5.FCA、CPT、CIP三种贸易术语中,就卖方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而言,FCA最小,CPT其次,CIP最大。6.信用证修改通知书有多项内容时,只能全部接受或全部拒绝,不能只接受其中的一部分,而拒绝另一部分。7.运输工具在运输途中发生了搁浅、触礁、沉没等意外事故,不论意外事故发生之前或之后货物在海上遭遇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被保险货物的部分损失,属于平安险的承保范围。答案:1.×;2.×;3.√;4.×;5.√;6.√;7.√。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1.“米德冲突”是指(C)的冲突。A.经常项目改善与资本项目改善B.贬值与进口C.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D.货币政策与外部平衡2.不属于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衡量一国在一时点外债负担的指标是(B)A.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B.外债利率/外债总额C.外债余额/出口商品、劳务的外汇收入额D.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商品、劳务的外汇收入额3.我公司出口大宗商品,按CIF新加坡成交,合同规定采用程租船运输,我公司不愿承担卸货费用,则应选择的贸易术语的变形是(A)。A.CIFLinerTermsSingaporeB.CIFLandedSingaporeC.CIFExShip’sHoldSingaporeD.CIFExTackleSingapore4.我某进出口公司按FOB条件出口一批货物,采用程租船运输,若我方不愿承担装船费用,应采用(A)。A.FOBUnderTackleB.FOBStowedC.FOBTrimmedD.FOBST5.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作为卖方的A公司和作为买方的B公司,B在合同签订后将10万美元定金先付给A公司。后A公司没有履行合同,问A公司应该返还B公司多少万美元(B)。A.l0B.20C.5D.30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l.在研究企业的成本变动规律中,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曲线对企业的成本分别有什么影响?答:(1)规模经济是指厂商采用一定的生产规模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即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变动)引起生产单位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情况。当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小于产量或收益增加的比率时,就是规模收益递增。当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大于产量或收益增加的比率时,就是规模收益递减。当这两种比率相等时则是规模收益不变。当企业存在规模经济时,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递减;当企业存在规模不经济时,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递增。(2)范围经济是指在成本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几种产品比几个厂商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所得到的产量更大。经济中出现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时不同产品之间在生产技术使用方面具有相互关联性。当存在范围经济时,一个厂商同时生产一定数量的几种产品比几个厂商单独生产这些产品花费的成本更小。(3)学习曲线是用来表示企业随着产出的增加而不断学习的过程的曲线,它反映的是厂商的累计产量和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由于厂商的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获得经验,即“干中学”,从而使得平均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但这种效应一般在厂商刚进入一个行业时比较明显,随着厂商日益成熟,学习效应趋向于减小。2.简单说明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的关系,并根据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为什么当一国存在比较优势时,国际贸易具有使该国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消费的效应?答:(1)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具有的相对成本优势,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一国生产时决定生产哪种产品时所遵循的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机会成本是因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换物或失去最好机会的价值。任何一种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分析机会成本的前提。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可以这样解释比较优势:在一国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该国决定生产哪种产品取决于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大小。如果相比较而言,生产A产品的机会成本比生产B产品的机会成本小,即生产A产品所放弃的价值较少,也就是说A产品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生产A产品是有利的。(2)在封闭条件下,一国最多只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消费。而在开放经济中,该国将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专门生产,然后通过国际间贸易换取自己需要的产品。由于按照比较优势生产比在封闭条件下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即资源利用率高,从而能够从同样的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应。故当一国存在比较优势时,国际贸易使得该国能够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进行消费,提高了该国的福利水平。3.简述人力资本说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答:里昂惕夫在以美国为例验证赫—俄理论时发现:资本资源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大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个结论严重违背了要素禀赋理论,因此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对于里昂惕夫之谜,西方经济学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人力资本说以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其结论又符合赫—俄生产要素禀赋的理论。人力资本说认为,劳动是不同质的,这种不同质表现为劳动效率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所决定,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取决于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教育和其他有关的开支,即决定智力开支的投资。因此,高的熟练效率和熟练劳动,归根到底是一种投资的结果,是一种资本支出的产物。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商品生产所需的资本应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入,可提高劳动技能和专门知识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美国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资本,而拥有更多的熟练技术劳动力,因此,美国出口产品含有较多的熟练技术劳动。如果把熟练技术劳动的收入高出简单劳动的部分算作资本,并同有形资本相加,经过这样处理之后,美国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尽管人力资本说解释了里昂惕夫之谜,但是这种解释的困难在于,难以具体衡量人力资本的真正价值,因此,并未被经贸学术界普遍接受。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款“会员国的一般义务”第2~4章规定,经常项目下货币可兑换的标准是什么?答:《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款“会员国的一般义务”第2~4章规定,经常项目下货币可兑换的标准是:(1)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会员国不得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2)会员国不得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复汇率;(3)兑换其他会员国所持有的本国货币结存,这是指IMF会员国应另一会员国的要求,对其在经常项目下累积的本币结存,应无条件的兑换成外币或其所需要的货币。五、论述题(12分)试述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与经济意义。答:(1)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反倾销案发起国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必须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格;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国的原始数据。(2)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①“非市场经济国家”术语的由来“非市场经济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法》有关规范反倾销调查程序的法律规定中,起源于“国家控制经济”的概念。美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属于国家完全垄断经济,控制全部商品价格,因此,出口产品的价格完全不真实,进口国在反倾销调查中很难按其市场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需要寻找第三国的数据作为“替代国”,以此来确定倾销幅度。由此往往导致最终裁定较高的反倾销税,从而实现限制这些国家产品出口的目的。美国《1930年贸易法》以及之后的修正案确定了判断“市场经济国家”的6项标准(该国货币的可兑换程度;该国企业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过谈判确定工资的程度;外国公司在该国投资行为的自由化程度;该国政府对生产企业所有权掌握程度或控制方式;该国政府对资源调配、企业产品定价和生产数量的控制程度;其他美国调查机关应当考虑的适当因素)。根据这个标准,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被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此后,欧共体、加拿大等世贸组织成员也在其反倾销法中确立了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和相关标准。至此,“非市场经济国家”成为了反倾销领域的专业术语。②在长达十几年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表示怀疑。在最终签署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中国接受了一些限制性的条款,一是对中国实行12年特殊保障的条款;二是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相关条款;三是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议定书第15条规定:“如接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世贸组织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