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归纳整合03课前自主复习01高考考点透析02再试高考真题04课前自主复习01成竹在胸高考考点透析02各个击破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2.比较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不同国家的民族节日,表达了不同的民族情感,也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1)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可以体现文化多样性,但文化多样性也可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体现出来。(2)传统习俗≠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3)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传播中为世界各地所接受。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并不意味着任何外来文化都可为我所用。任何民族的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有适合我们的,也有不适合我们的,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吸取先进的、积极的外来文化,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繁荣。(1)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并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发展文化,首先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我们要学习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反对盲目自大地贬低、排斥异族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族文化的错误倾向。(3)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能认为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命题角度文化多样性【典例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C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①错误,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主导因素。④错误,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不是由红色文化规定的。②③正确切题,故选C。【典例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材料中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写的有关长征的著作引起强烈反响,说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80多年来,长征精神一直吸引和鼓舞着世人,说明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②正确。③④表述错误,因为革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是在革命过程当中和当代实践中确立的。故选A。【典例3】(2016·江苏卷)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A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材料强调的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借鉴,排除A。不能说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B说法错误。实践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C说法错误。故选D。【考向点评】高考对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考点主要是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的。常常通过中外文化的具体案例作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分析;关于文化的多样性,常常通过以下几个角度考查:一、单独考查文化是民族的,即考查不同民族文化的个性、鲜明的民族性,尤其是结合传统文化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二、单独考查文化是世界的,即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比如不同国家人民对同一种文化作品会产生共鸣。三、结合文化交流考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考点二文化传播一、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1)文化传播不局限于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这三种途径,而是无处不在地发生于日常生活中。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2)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传媒方式被淘汰。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越来越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促进世界信息的汇集和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应看到,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1.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2.做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能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也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命题角度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及意义【典例1】(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D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中“新现象”的出现,“新兴词汇”“新时代政治词汇”受到国外高度关注等,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这得益于中国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③④正确,故选D;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决定文化的价值,①观点错误;材料不单单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②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典例2】(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C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正确,故选C;本题材料只涉及文化的交流问题,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与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等观点不符合题意,①③观点排除。【典例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材料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材料二: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讲述了三层意思:中国铁路“走出去”、中国企业为他国培训员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将以上信息转换为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并从对我国、对他国的意义角度分析即可。具体分析如下:中国铁路“走出去”、中国企业为他国培训员工、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商业贸易、人员交往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引进来”,让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也有利于我国文化“走出去”,让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答案】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典例4】(2017·江苏卷)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传统社区是一种“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血缘、地缘、感情为纽带,身边都是亲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加快,社区已近乎一个“陌生人社会”,个人权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分明,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动,甚至出现“对门不相识”的状况。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已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这为建设新型“熟人社区”提供了新思路。社区通过建设“云平台”,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社区业务办理流程、活动通知等,实现信息共享。此外,还在“云平台”上专设“邻里互助”“邻里商圈”等专栏,使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顺利置换,实现物品共享;私人厨房、书房、车位临时出借,实现空间共享。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共享、共治使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成为可能。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问题:从经济、文化角度看,“共享”会给社区带来哪些改变?【解析】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市场经济基本原理、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等知识。设问要求从经济和文化两个角度,分析“共享”带来的改变,属于意义类非选择题。从经济上看,“共享”让社区居民通过“云平台”上的“邻里商圈”专栏可以实现闲置物品顺利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