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3讲 文本论证分析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三部分第3讲文本论证分析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准确、鲜明。•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①有的直接出现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出现在文章结尾,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就是文章的标题,直观醒目。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第三,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二、论述类文本的结构•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本论是论述类文本最关键的部分。常见的形式有:•①并列式:各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明中心论点,各论点、各段落是平行的;有时,揭示分论点的语言形式也大致相同。•②对照式: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作分析。•③层递式: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④综合式:综合运用几种结构方式,如先并列,再层递;先对照,再层递等。•三、论述类文本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正确合理类比论证将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道理论证(含引用论证)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即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归谬法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确的,由此导出更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四、论证分析题的命题角度•论证分析题全面考查对论述类文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从选项内容来看,每个选项一般只涉及一种“论证”要素,考查点非常清晰;多数选项只涉及文章局部段落或层次,最后一个选项往往涉及全篇,各选项考查指向明确。如:考查角度典型选项立论的前提(2018·全国卷Ⅰ,T2—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考查角度典型选项论证的角度(2018·全国卷Ⅰ,T2—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论证的思路(结构)(2018·全国卷Ⅰ,T2—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论证的方法(2018·全国卷Ⅰ,T2—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论点与论据的关系(2018·全国卷Ⅲ,T2—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五、解题技巧•论证分析题解题“三步走”•[读文示范]真题文本理层次·理关系(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②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③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④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表明中心论点,“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真题文本理层次·理关系①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②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③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④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⑤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⑥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⑦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第二段为第二部分:分论留住乡村记忆真题文本理层次·理关系①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②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③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④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⑤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第三段为第三部分:分论呵护乡村记忆真题文本理层次·理关系①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②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③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第四段为第四部分:分论活化乡村记忆•[解题示范]•(2017·全国卷Ⅲ)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标注选项敏感点定选项对应区间梳理比对定答案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围绕”“逐层递进”关键字眼显示出对应全篇全文论证思路:回看上表“理层次·理关系”。由上面的图示可知,选项的表述与文章的论证思路完全吻合,A项正确标注选项敏感点定选项对应区间梳理比对定答案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由关键字眼可知对应第二段第二段的行文脉络:回看上表中第二段“理层次·理关系”。由上面的图示可知,“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有机联系”等选项要素均显示在第二段有关“什么是乡村记忆”的论述内容中,B项正确标注选项敏感点定选项对应区间梳理比对定答案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由关键字眼可知对应第二段第二段的行文脉络:回看上表中第二段“理层次·理关系”。由上面的图示可知,“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对应第二段中的“综合甄选”,而“举例”“甄选的标准”在第二段中无对应信息,C项无中生有,不正确标注选项敏感点定选项对应区间梳理比对定答案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由关键字眼“情感”“记忆”“相关”“城镇化与乡愁关系”“前提”可知要立足全篇从整体看,全篇都是在论述城镇化与乡愁的关系问题,而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乡愁’无处安放”,这些都体现了“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正是有了这个前提,才有了本文的论点。故D项正确|对点小练|•(2019·广东百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故事的来源与路径多种多样,从民间故事中寻找资源是一种有效方式。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象,是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故事。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改编、重述、传播与推广,因而不能使之大众化,回到今天的读者中间。•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使之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那它们就更有价值了。•民间童话、神话传说是人类的童年叙事,也是文学艺术的原始叙事。美国叙事学家伯格就说过,作为原始叙事的童话的各种因素在经过派生和发挥之后,可以引发出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化样式。•他曾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来分析其中的叙事元素,认为其中就包括了不同的通俗文学样式的萌芽:怪动物(恐怖小说的元素)、出发去寻找被绑架的公主(侦探小说的叙事元素)、类似于火箭飞船的魔毯(科幻元素)、与怪物搏斗(动作冒险小说的元素)、与公主结婚(浪漫故事元素)。伯格的这种童话叙事学分析说明,民间童话作为人类童年叙事对后来的叙事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和侦探小说等很多通俗文学样式,都是有民间故事这个根的。•除此之外,要充分认识民间故事改编的价值和意义。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民间故事的改编期。它们直接影响了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也奠定了欧洲人的童年阅读,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读物出版及语文教育奠定了广泛的读者基础,甚至直接推动了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不过,民间故事的改编并不容易。改编和重述,不是抄写与重复,而是再创造,用新的语言和思维,用现代观念来再现民间故事的魅力,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重新传播与发扬。同时,改编要考虑最大的读者群。过去,也有一些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民间童话的改编和重述,但都是按照成年人的理解与接受来改编的,而很少按照《格林童话》的方式来改编。格林兄弟在改编和重述中将之定位为“儿童与家庭故事”,这是《格林童话》得以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民间故事要真正改编成广受欢迎的“中国好故事”,要尽量符合儿童的接受需求,使之儿童文学化,这样才能进入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通途。•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需要抓住精神要素,把传统文化中值得传承的元素保留下来。说白了,改编中国民间故事,就是要留存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华美德等核心元素。同时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形式,比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改编《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将民间童话改编成了童话诗,使之成为经典并广为流传。值得肯定的是,目前有一些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受到了少儿读者的喜爱。这一点,与过去的连环画受到儿童读者喜爱是同样的道理。•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民间故事的价值亟待重估。民间故事可以和创意写作、儿童教育学科有机融合,把民间故事的整理和研究,与创造性改编、重述及儿童教育的需求结合起来,用纯正的中国故事,滋养中国孩子的美好童年。•(摘编自谭旭东《以新语言和新思维唤醒民间故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对许多民间故事大都还只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改编和重述。•B.美国叙事学家伯格认为现代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起源于欧洲的民间童话故事。•C.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与欧洲经历过民间故事改编期密不可分。•D.目前一些出版社在形式上作出了改变,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值得肯定。B•解析“认为现代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起源于欧洲的民间童话故事”错,原文第二段的表述是“童话的各种因素在经过派生和发挥之后,可以引发出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借用美国叙事学家伯格的分析充分阐述了必须认识到民间故事价值的观点。•B.文章通过对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分析引出对民间故事如何改编的论述。•C.文章第五段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对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和重述的方法。•D.文章对比分析了我国民间故事改编和重述的过去与现状,引导人们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