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诗歌鉴赏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者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设误点诗歌选项分析应对词句含意——命题人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陈鹤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颈联虽没有点明季节,但由残叶飘零的树林、林中满地的落花可知此时是冬季“残叶飘零”错,句中为“无残叶”。“林中满地的落花”错,句中“落花”指的是灯花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调动积累,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设误点诗歌选项分析应对表达技巧——命题人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陈鹤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颔联为虚写,诗人想象远在异地他乡的友人思念家乡,因而愁思染白双鬓“虚写”“想象远在异地他乡的友人”错,“客”指诗人自己,颔联是诗人实写自己“思念家乡,因而愁思染白双鬓”熟练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见到选项中对技巧的分析,要将其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与诗句对应比较设误点诗歌选项分析应对语言风格——命题人故意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界定错误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陈鹤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这首五言律诗含蓄委婉,韵味深长,其中蕴含着细腻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委婉”错,本诗用语平实、自然,不加修饰体会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的内涵,解题时对诗歌作逐句分析,看到底符合哪种风格设误点诗歌选项分析应对文学、文化常识——命题人故意对诗歌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作错误解说岘山怀古陈子昂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①,尚想卧龙图。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注】①堕泪碣:岘山上的羊祜碑本诗为一首五言律诗,涉及许多历史人物。三、四句写诗人登临岘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刘备“五言律诗”错,本诗为一首古体诗。“三国的刘备”错,由“卧龙”可知诗人想到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①了解诗歌发展历史,对其分类及其文体特征熟记于心;②熟记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设误点诗歌选项分析应对诗歌情感——命题人随意引申、任意拔高全诗或诗的某一句、某一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岘山怀古陈子昂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①,尚想卧龙图。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注】①堕泪碣:岘山上的羊祜碑五、六句写在岘山上所见到的辽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错,五、六句由三、四句怀想羊祜、诸葛亮转而谈论三国之事,并非赞美大好河山,而是包含了“人谋胜天险”的寓意在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分析之时,一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看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二要注意诗句中的关键词、典故、意象,对其感情意蕴进行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设误点诗歌选项分析应对诗歌意境——命题人故意曲解全诗或某一句、某一联所营造的意境登云门诸山宗臣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雄浑而壮美的境界“雄浑而壮美”错,首句写景,营造了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找出诗句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其各自的特征,最后整合,整体感知营造的氛围|对点小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开愁歌①•李贺•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注】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此处指酒肆。④贳(shì):赊欠。⑤豗:冲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B.三、四句中,“枯兰”一词形象地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C.九、十句以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解析“以乐景写哀情”错,九、十两句写的并不是乐景。C•2.“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发的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D•解析A项,通过“击剑”这一动作表现自己的决绝。B项,通过“击剑”来表现从军时的豪迈。C项,通过“击剑”来表现壮士们的豪迈。D项和“临歧”句中,诗人都是通过“击剑”这一动作来表现自己不知何去何从的矛盾心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①•刘长卿•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注】①本诗为刘长卿晚年被贬转任途中所作。•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汀洲”四句:早春时节,江中小洲日渐回暖,湘水清澈,美丽春色淡雅和谐,举目所见如此春景,不禁起思乡之情。•B.“日华”四句:春阳普照,旷野雪地浮映一片光辉,湘江清波,春意尽染;春风吹拂,北渚萌生香草,枯枝萌发新绿。•C.“江山”两句:面对亘古不变的江山,不禁泛起悠远的怀古之思;听到凄清的猿鸣鸟啼,又勾起人到暮年的无尽感慨。•D.“君问”两句:湘江中渔人唱歌,其乐融融;君若问渔人为何如此逍遥快乐,渔人定会说,歌唱是为了消解捕鱼的辛劳。D•解析“歌唱是为了消解捕鱼的辛劳”错,“沧浪自有歌”表达了一种隐逸的情怀。•4.“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两句中,“浮”“染”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态景物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解析该句诗写景叙事,其中全是“动”,并无“静”。C•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遥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在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B.竹林环抱的船坞里没有一丝纤尘,只见傍水的亭轩和澄澈的湖水。•C.传递思念之情的书信跨越重重的城镇,送往崔氏兄弟所在的地方。•D.时令已届深秋,浓重的阴云久久沉积不散,孕育着浓浓的雨意。C•解析“传递思念之情的书信跨越重重的城镇”错,根据诗意可知,应是“诗人的思念之情跨越重重的城镇”。•6.下列诗句中的“听雨”营造的氛围与本诗相近的一项是()•A.小沼如盘水浅清,菰蒲新发荻芽生。连筒引却前溪水,养得芭蕉听雨声。(徐居正《即事》)•B.田里熙熙便是春,追游何必艳阳辰。打门吏少花村静,听雨高眠亦可人。(真山民《春游阻雨次韵》)•C.床隐屏风竹几斜,卧看新燕到贫家。闲居心上浑无事,听雨唯忧损杏花。(高启《雨中闲卧》)•D.蝉歇还惊络纬鸣,秋风忽已动江城。山窗寂寂无眠夜,梧落芭蕉听雨声。(黄姬水《秋夜》)D•解析本诗中的雨声是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增加了环境的寂寥,加深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A、B、C三项中的“听雨”营造的氛围都是悠闲自得的。D项,“听雨”营造了寂寥的氛围,与本诗意境相近。•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千年调•辛弃疾①•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注】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1200)。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略地,成为晋国实权派。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B.“径入寥天一”中“径”字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解析“突兀”形容山势高耸的样子,与“嶙峋”并列,不是“突然出现”的意思。D•8.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意蕴丰富,表达凝练。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解析A项,借用了“东山再起”的古事。B项,借用了“燕然未勒”的古事。C项,写实,没有借用古事。D项,借用了“霸王项羽”的古事。•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悲陈陶①•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②回面向北③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注】①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这里作战。②都人:长安的人民。③北:此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交代了战争的时间、地点、结局及参战者的身份,写出了战事的惨烈,呼应了标题的“悲”。•B.“野旷天清无战声”是说战罢以后,原野空旷,肃穆沉寂,渲染了天地同悲的气氛。•C.“群胡归来血洗箭”写出了将士们在叛军入侵时奋死抗敌的决心,显示了唐军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D.本诗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以诗存史,以诗证史”,正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诗史”性。C•解析“写出了将士们在叛军入侵时奋死抗敌的决心,显示了唐军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错,这句诗写出的是叛军得志的骄横之态。•10.诗歌的后四句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B.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二)》]•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D.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周弼《夜深》)•解析“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两句都写了环境的孤寂,不属于对比。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