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中药治疗联合艾灸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满意,值得推广。标签:胃脘痛;脾胃虚寒型;艾灸;护理体会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1],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带来一定困难。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胃脘痛(慢性胃炎)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之一。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的慢性胃炎患者且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型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对照组36例,男18例,女18例。治疗组年龄为24~71岁,平均年龄46.1岁,病程为3个月~5年;对照组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45.7岁,病程为3个月~4.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无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2]制定,主症: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尤甚,得食则缓,食后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次症: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大便溏薄。1.3治疗护理方案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胃脘痛护理+艾灸护理,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胃脘痛护理,两组疗程均为14d。1.3.1胃脘痛护理方案①胃脘痛护理:指导患者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并可用转移注意力,做深呼吸等方法来减轻焦虑,缓解疼痛,病情缓解时,可适当锻炼如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并注意防寒保暖,可以用热水袋热敷减少痉挛。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规律饮食,定时进餐,避免过饥才进食,嘱咐患者少食多餐,宜温补健脾祛寒,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饥饿时胃脘痛可稍进食,以缓中止痛。适宜热、软、烂的易消化饮食,并禁烟酒,忌食咖啡、浓茶、饮料,以及过咸,过甜,过辣等刺激性食物,禁食海鲜牛肉韭菜等发物,禁食生冷油腻化痰助湿之品。③药物护理:西药的护理,遵医嘱给患者以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胶体铋剂宜饭前30min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可引起头晕,指导患者用药期间避免开车和做其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抗菌药物服用前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服用后观察迟发性过敏反应,甲硝唑宜在餐后30min服用,防止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等;中药的护理,中药汤剂一般温服,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餐前服用或餐后服用,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或不适。④情志护理: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忧伤脾、怒伤肝,肝郁侮脾而诱发或加重胃脘痛病情。因此对患者要做耐心的解释工作,调节患者情志。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和疗效。1.3.2艾灸护理①操作前做好宣教,解除患者对艾灸的恐惧心理,并积极配合。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如有皮疹、水泡等暂缓艾灸治疗。②取穴神阙、中脘以及双侧足三里艾灸,1次/d,15~30min/次,神阙、中脘用双孔艾灸盒,足三里分别使用单孔艾灸盒,固定绷带,点燃艾条,根据患者接受程度调节艾条插入深度,至皮肤温热而不被灼伤为度,勤观察多查问,并注意患者暴露皮肤的保暖。艾灸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心慌、面色苍白、出汗、眩晕等全身反应,若有则立即停止艾灸,嘱其卧床休息,测量生命体征并对症处理。随时查看防止艾灰脱落情况,以免灼伤皮肤破坏衣物,若艾灸局部出现红肿水泡,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即处理。施灸后皮肤微红灼热为正常现象,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收即可,大水泡可用消毒毫针沿水泡边缘刺破水泡放出水后涂以碘伏,保持干燥防止感染。1.4疗效判定标准[3]①痊愈:症状全部消失,6月~1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或有好转,参考症状及体征恢复如常人;②显效:主要症状消除,6月~1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好转,参考症状及体征好转;③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除,6月~1年内虽有复发,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改变不大;④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无改变。2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20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3例,好转14例,无效率9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治疗均有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护理体会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多由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正虚等致脾胃虚弱、脾阳不足、寒自内生,致胃失温养而虚寒胃痛。《医学入门》里讲”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就是通过腧穴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胃肠运动的机能状态,从而达到温通经络,调理肠胃,缓急止痛的作用。神阙穴为任脉之穴,温阳益气,散寒止痛,可治气虚腹胀;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健运中州,调理脾胃;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合治内脏,可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灸法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且可以避免内服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艾灸治疗操作安全方便无副作用,缓解疼痛改善脾胃功能,且费用较为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同时艾灸治疗胃脘痛属于中医学的内病外治,临床疗效好,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2.[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5.[3]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草案)[J].中医函授通讯,1985,03:400-401.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