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5篇奋斗丰富人生,人生在奋斗中升华,人生在奋斗中实现价值。奋斗使人体会到生活的意义、乐趣和本质。以下是网友带来的五个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一、“百家争鸣”1.背景:(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并提出自己的主张。(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3.评价:(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3)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人物主张春秋孔子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战国孟子①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为“仁政”思想。b.发展孔子以德治民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善”。苟子①政治: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恶”。影响:战国后期,儒学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三、道家时期人物主张春秋老子①哲学:a.认为世界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b.认为世界万物是不停地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不断转化的。②政治: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战国庄子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精神自由。四、法家①集大成者:韩非子。②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依法治国。③意义: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学习探究】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项目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2、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提示: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②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③虽然它与我们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2一、从“无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1)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3)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二、董伸舒的新儒学1.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2.内容:(1)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3)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儒家道德观。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三、主流地位的确立(1)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2)措施: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②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为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③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结果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学习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提示:①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②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③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3一、三教合一1.儒学: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2.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3.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4.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二、程朱理学1.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内容:(1)二程的思想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2)朱嘉的思想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人性与天理一致。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3.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为核心。4.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5.地位:(1)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学术影响到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还传及欧洲。三、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陆九渊的思想(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2)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3)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思想(l)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强调内心反省,用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学习探究】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提示:(l)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2)积极:注重气节、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3)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了人性,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进一步巩固和凸现了儒学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4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内容: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内容: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2)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内容: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2)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l)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学习探究】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阶段时间地位、特征产生形成春秋战国(1)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荀子的改进,体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统治者重视。(2)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包含民本思想。遭受打击秦朝“焚书坑儒”,遭受沉重打击确立正统西汉(1)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当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趋向官方化、神学化。走向成熟宋明(1)儒学从道教、佛教中汲取有益内容,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2)由理学发展到心学,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过程。自我批判明清(1)出现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2)批判理学,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儒家思想之所以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正统思想,并不断自我调整,是因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吸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发展。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5一、智者学派l.产生背景(l)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2.研究主题(l)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2)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3.思想主张(l)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3)在社会道德方面,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l.苏格拉底(l)主张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②重视教育,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2)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柏拉图(l)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2)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亚里士多德(l)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2)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学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2)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认为人生的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重视教育。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2)不同点: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