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欧洲历史上的改革课件 岳麓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讲近代欧洲历史上的改革[考纲要求]俄国农奴制改革。考点推动国家走向近代化——俄国农奴制改革1.改革的背景(1)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2)农奴制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制。(4)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和推动了改革。2.“解放”法令(1)内容①农民无条件地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②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2)评价①进步性: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2)评价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②局限性: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①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俄国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①政治体制: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②司法制度:参照西方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3)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开始传入俄国。1.背景史料一解读史料表明俄国虽已开展工业革命,但在生产能力、交通运输等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欧。史料二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农奴主可随意打骂、虐待他们,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工具,可以相互转让。农奴主为谋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农奴主残酷压榨农奴,不断增加他们每星期为主人干活的天数,甚至收回份地,将农奴降到奴隶的地位。由于这种种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原材料、市场和资金根本无法解决,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各国,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解读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2.内容与评价史料一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以及进行诉讼;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解读史料反映出《农民改革法令》使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市场,但农民受到残酷掠夺。史料二俄国1861年改革后,土地所有制的形式示意图。解读史料表明农奴真正可支配的土地比例很小,实际上改革是对农民的变相掠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016·高考江苏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转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摘编自华莱士《俄国》史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为,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据上述史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要点提示:(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1.俄国农奴制改革概况2.三大困境逼迫下的改革选择(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因农奴制的存在,发展水平严重落后;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资本依赖西欧。(2)政治:农奴制弊端日益暴露,农奴起义不断,局势动荡,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焦点。(3)军事:克里米亚战争惨败,空前激化了各种矛盾,国际地位大大下降。3.改革内容暴露的本质目的(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的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4.不彻底、掠夺、欺骗性的改革特点(1)不彻底: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2)掠夺性: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考向1立足材料信息、印证历史结论【典例1】(2014·高考上海卷)“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者是()A.林肯B.明治天皇C.威廉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解析】俄国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包括迁徙、婚姻、改变职业、拥有财产、订立契约等;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可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三倍,农民支付一部分,其余由政府以有偿债券方式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清本息,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命题研析·考向聚焦考向2综合考查重大改革的前因后果【典例2】(2014·高考福建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限定词“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即回答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国家;第二小问从俄国制度落后的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积极影响来说明“延缓了革命”,结合改革的局限性说明“不能消除革命”。【答案】(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考向预测】1.引用19世纪中叶俄国与西欧(英、德)等国生铁、铁路里程对比表及当时有关农奴生活遭遇和暴动,分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2.解读、运用史料,用辩证的观点,多角度看待同一历史问题。【总结升华】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