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单元总结 能力提升课件 岳麓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单元总结·能力提升历史时段通史线索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市场拓展(15—18世纪中期)15世纪末至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及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17—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荷英法等国殖民扩张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工业革命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德意志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8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1)战后初期(1918—19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2)二十年代(1923—1929年),经济复苏,相对稳定和繁荣。(3)三十年代(1929—1939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1)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2)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到美日欧三足鼎立。(3)1973年—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4)1980年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5)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影响1.积极方面(1)促进了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融合,带动了动植物物种广泛交流,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2)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3)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2.消极方面(1)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2)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不可避免地导致军备竞赛、军事结盟及军事对抗和战争。三、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导国家的变迁与大国的兴衰1.15—16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崛起,占据着世界市场主导地位。2.17—18世纪,通过殖民扩张、争霸,西、葡逐渐衰落,荷兰和英国先后占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导地位。3.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控制了殖民霸权,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5.二战后,欧洲的英法遭到削弱,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主导世界市场。6.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四个注意”破解比较题【典例】(2014·高考广西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解析】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能率先完成新航路开辟,与国内两国王室对金银以及对东方贵重物品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联。故本题选择A项;B说法不符合史实;C是荷兰的性质;D项从属于A项。【答案】A【通关秘籍】(1)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二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二者的联系,或是兼有。(2)找准比较角度。比较型选择题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3)比较题肢和题干。首先要看题肢本身是否表述错误,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其次要看题肢是否满足题干考查的要求,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才能当选。(4)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视角1影响历史进程节点的命题价值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于欧洲、非洲、美洲、亚洲之间,掀起一场“商业革命”,大大加强了洲际经济联系,故A项正确;由材料中的“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可知,当时欧洲的工业品主要销往是非洲和美洲,故B项错误;由材料“(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可知,欧洲的掠夺遍及亚、非、美洲,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开始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答案:A视角2对重大历史现象的客观认知“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解析:新航路开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材料论述的中心观点,分析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推动因素,故选A项。答案:A视角3历史评价·欧洲对近代中国的认识变化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开展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解析:18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以英国为开端,随后扩展到欧美国家。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煤矿成为欧洲工业国觊觎的重要资源。资源丰富,但落后的中国必然成为工业国掠夺的对象。“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等关键信息与这一历史特征符合,故选C项。为开辟市场,寻找原料,欧洲工业国展开了新一轮的殖民扩展。B项是C项的结果,故排除。答案:C视角4中西方城市化的差异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解析:题干资料内容主要涉及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故选B项。答案:B视角5史学热点·社会转型中的东西方世界有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解析:中国明代被清代取代,依然是封建王朝;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两者在社会形态转变上存在本质区别,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视角6史学热点·英国的经济理念创新《大国崛起》:“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可知A项属于各国都采用的政策,故排除;B项属于荷兰,也排除;D项属于美国,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答案:C视角7史学热点·生态史观审视新航路开辟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这表明作者()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向美洲的殖民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的航行解析:生态学者从生物意义视角重新解读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变化与影响是材料的核心观点,比较备选项,只有B项表述与材料立意一致。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答案:B视角8中外对比·东西方文明差异的根源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等、法治的社会传统,而古老的中国则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等级尊卑鲜明的社会秩序。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方式上的动与静的差别B.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C.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D.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解析:经济形态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基础,商品经济因为是开放、动态的,要求平等、法治做保障;农耕经济的相对稳定和封闭性,则要求整合集体的力量改选自然和权力的庇护,自然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其尊卑等级的社会秩序也就随之形成,可以判断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差别都是由C项决定的。答案:C视角9史学热点·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文明史纲》:“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作者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解析:从材料“‘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可以看出世界文明正走向统一;从材料“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可以看出未来的世界文明仍然是多元的文明。在工业文明冲击下,落后的农耕文明必然会发生变化,吸收先进的工业文明的成果,体现出向着未来进步的趋向。但是受到工业文明冲击的民族,并不能完全的否定本民族的传统文明,世界文明继续呈现着多元化的局面。故选B项,A、C两项都是说了一个方面;D项材料未体现。答案:B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