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内容(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斯大林模式”使得苏联日益陷入困境(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黄金时代”。(2)赫鲁晓夫改革,未能彻底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1)美国和西欧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政策调整,发展出“混合经济”和“福利国家”。(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失败告终(1)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起来。(2)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1)“新经济”时代使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2)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主旨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第28讲大萧条、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考纲要求]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一世界经济的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2)重要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_____的矛盾得不到缓解。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产品急剧增加。②贫富分化现象严重,普通大众消费能力严重不足。③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_________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加剧。需求自由放任(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1929年10月24日_____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3.影响(1)生产力遭破坏: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世界贸易严重下滑。(2)国际关系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它们提高_____,实行货币贬值,加剧了矛盾。(3)引发政治危机:焦虑不安与灰心绝望的情绪弥漫于整个西方社会;_______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纽约法西斯关税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2)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2.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通过_________、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2)调整工业生产(核心措施):通过《_______________》等法案。(3)调节农业生产:_____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___________》,采取社会保障措施;政府还举办了许多_________,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整顿银行全国工业复兴法减少社会保障法公共工程3.特点:国家干预经济。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影响(1)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恢复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生活。(2)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_________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自由放任[要点图示]经济大危机[图解识记]罗斯福新政[思维发散]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易错警示]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体制改革,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根本动力。[史论共识](1)在美国,这场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经济危机,是由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共同导致的。(2)新政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对社会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转。要点1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史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思考: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为什么被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提示: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德意日法西斯上台并加紧对外侵略,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1.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胡佛的经济政策始终带有“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特点。他否认危机的严重性,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把自由竞争、自由调节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并未摆脱“自由放任”的旧模式。2.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1)对策①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②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教训①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②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③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要点2罗斯福新政史料一解读数据变化直观地表明:2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整个20年代中后期失业剧增,股市崩溃,是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产物,30年代就业增加,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密切相关。史料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新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思考:根据史料,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提示: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与积极作用1.特点(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的运行机制。(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2.实质: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3.积极作用(1)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将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当今的金融危机相联系,考查其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财政金融措施及影响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考查的题目中,非选择题占有很大比重,考查知识的跨度并不大,大多是罗斯福新政在刺激出口和恢复银行信誉方面的做法,以及新政对世界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和影响。2.本部分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如社会保障问题、民生问题等,命题的内容丰富,时代感强。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也应尽可能多联系时政热点,查找新材料,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理解历史,关注现实,学以致用。3.复习备考时,应关注新政中对农民实行补贴和“以工代赈”等措施,思考其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考情分析](2015·高考全国卷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审题干]“193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同一法案”是关键信息。[联所学]材料信息与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举措一致。[析选项]A、D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排除。[答案]B[真题探究]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横扫全球的经济风暴(1929年经济危机),将世界资本主义的巨宅大厦,推回到早年“国民经济”及帝国时代的陋屋规模。西方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运用国家干预经济模式B.重建世界货币体系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D.建立极权政体[能力提升]解析:面对1929年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了新政改革,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来缓解危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重建世界货币体系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这一时期经济危机早已过去,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面对1929年经济危机,日本和德国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29年经济危机使德国和日本受到重大打击,法西斯趁机掌握政权,建立极权统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2.(2015·高考重庆卷)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解析:罗斯福首次就职于1933年,当时的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罗斯福以“保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赢得大选,就任美国总统,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都发生在1941年。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答案:D3.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年份1927192819291930离婚率10%15%12%3%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再结合表格数据1930年的离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为3%,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失业率剧增,家庭收入迅速减少,人们无法承受离婚的经济压力,C项正确。答案:C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凯恩斯主义1.背景: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弊端,冲击了传统经济理论。2.内容:国家应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3.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___________”。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背景(1)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凯恩斯革命(2)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3)接受_______主义,大力干预经济。(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国家干预(1)表现①实行_______,建立国营企业。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2)评价①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②弊:_________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凯恩斯国有化国有企业3.“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2)含义:股票呈现出_______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3)评价①缓和社会矛盾,反映了___________的趋向。②企业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4.“经营者革命”(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2)表现:企业由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