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能力提升历史内容通史线索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905—1927年)(1)1905年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并在此指导下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3)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919年至今)(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继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技20世纪50—70年代的“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新时期以来的载人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取得巨大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学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新时期以来,“双百”方针重新恢复,给科学和文艺领域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现代中国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发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方针;“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遭到极大破坏;新时期以来,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标志会议核心或精髓解决的问题意义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大会民权主义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指导辛亥革命,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指导国民革命,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七大”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民主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十五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指导现代化建设,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2.中共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中心城市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屡遭挫折。②“走自己的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由城市转入农村,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①“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照搬苏联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当时除了苏联之外别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由于统得过死,权力过于集中,长期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缺乏民主、监督,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②“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党中央高瞻远瞩,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重大成就,20世纪末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3)认识:不管是革命还是建设,既要借鉴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3.中国共产党树立起的理论旗帜(1)党的“一大”,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就没有中国共产党。(2)党的“七大”,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3)党的“十五大”,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逐渐进入小康社会。(4)党的“十六大”,树立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党为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产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三个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4)中国共产党的三大理论成果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中国化的产物,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怎样完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二、现代中国的科、教、文发展时间阶段特点主要表现1949—1956年深受苏联影响(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1956—1966年探索中前进(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科技与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1966—1976年遭受严重挫折(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大批教授受到批斗。(3)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现“百花凋零”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全面繁荣(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2)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比较异同类设问的答题模板1.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有“比较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指出……和……在……上的相似之处(或相同点)”“比较……和……的共同点”等。2.不同点(或相异处)比较类:其呈现形式有“概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上的不同点”“……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等。3.异同类比较:其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典例】(2014·高考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根据材料,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SAT为了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ACT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答案】区别:SAT是为了让中学生更好地适应高校入学考试,ACT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SAT侧重考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ACT侧重考查学生的中学学业水平。制度:联邦制。【通关秘籍】比较类设问的解答基本上分为四个步骤:(1)明确比较对象。首先明确要比较的是哪几项历史事物或者比较哪些历史人物。(2)明确比较方向。要确定需要比较的是二者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3)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解题的关键。一般来说,题目已设置了比较点的按要求比较即可;对于没有设置比较内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层次性等确定比较点。事物(历史事件)类的比较可以从背景、性质、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影响等方面考虑,人物类的比较可以从其历史活动的目的、内容、影响等角度去考虑。(4)组织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关联所学知识。视角1中国梦与毛泽东思想《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梦的实现给予了思想保证,并由此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材料肯定毛泽东思想贡献的内容不包括()A.是中国强国统一梦的指导思想B.指导中国实现了独立C.指导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及民主政体D.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重大问题解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故选D项。答案:D视角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也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化、大众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不包括()A.三民主义理论B.毛泽东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D.科学发展观解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范畴,故选A项。答案:A视角3经济数据的历史思考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提高到741339万亿元,38年间增加200多倍,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企业占79家,仅居美国之后。以下现象与材料数据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C.推行“科教兴国”战略D.“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解析:“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的是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的理论成果,与材料经济发展的主旨不符,故选D项。答案:D视角4中国梦的教育诠释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比去年增加21万多人,2016年7月被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这客观上反映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下列与此联系不大的是()A.“科教兴国”战略实施B.教育立法的完善C.“双百”方针的落实D.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解析:“双百”方针主要适用于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与教育发展联系不大,故选C项。答案:C视角5现实航天科技的历史思考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充分展示了中国航天成就的突破。回首历史,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A.原子弹爆炸B.“东方红—1”号C.“天宫一号”D.“神舟五号”解析: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1970年,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1964年,属于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故C项发生在2011年;D项发生在2003年。答案:B视角6国家政策与科技进步的关联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解析: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出来的,由于国情与时代不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有自己的特点,改革开放前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目的是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科技重点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综合国力服务,为可持续性发展服务等。故选B项。答案:B视角7主流价值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B.发动国民革命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解析: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没有照搬俄国革命道路的模式,走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城市暴动”的道路,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选C项。答案:C视角8主流价值观·淡泊名利,报效祖国“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A.原子弹、氢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