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整合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史话题五唐宋变革——从隋唐到宋元时期,古代中国的繁荣鼎盛[主题贯通]“唐宋变革”是当今学术前沿的热点问题,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繁荣鼎盛。唐宋时期,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商品经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必然受到冲击,发生相应的变动,唐宋社会的变革就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要素的流动及其重新组合。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商品经济赋予了唐宋社会新的时代特征1.在政治领域,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1)伴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科举制大兴并取代了过去的九品中正制。对于科举制,以往更多地强调它是统治阶级的选官制度,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2)科举制的产生,在当时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它使社会各阶层都有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尽管这种平等竞争极为有限,但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平等性和竞争性,是商品经济大发展时代的产物。2.经济领域的制度变革,呈现市场化趋势(1)土地制度:土地日益摆脱政治力量的束缚卷入到流通之中,“田制不立”取代中古田制。(2)赋税制度:随着两税法的推行,统治者不得不推行和买、预买、折买、和籴、博籴等政策措施,通过市场来弥补传统赋税征收上的缺陷,赋税征收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和特征。(3)禁榷制度: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卖领域出现新变化,过去将商人直接排斥在外的专卖制度不能维持,政府不得不推行“官商共利”的间接专卖制。3.民族关系领域,民族政策变化,重视边疆开发在民族政策领域,唐宋统治者也逐渐抛弃了过去的和亲政策,转而利用商品经济规律,以互市为手段,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出现了签约议和等新的现象。4.思想文化领域,多种风格共存,体现商品经济发展(1)思想方面:经学由重师法、疏不破注变为疑古,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2)文学方面: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3)艺术方面:以五代为分界,以前的壁画大多强调传统风格,以后的水墨画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4)音乐方面:唐代以舞乐为主,乐律重形式,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无疑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流变性和开放性。二、宋代大变革的表现1.农业革命:农业上租佃关系日益普遍。2.信息革命:科技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3.金融革命: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商业革命: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地域限制,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有所增强。5.能源革命: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三、商品经济孕育了新的社会力量1.社会出现流动和分层(1)原因:由于商品经济是一种富于分化的经济形式,唐宋社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引起财富的两极分化,而这种分化则直接导致了财富力量的崛起。经济力量的增强自然会要求按照新的经济关系规范人们的社会地位,这就必然冲击原有的社会关系。(2)结果:“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先王之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动摇,代之而起的是王应麟所说的“贫富贵贱,离而为四”,富、贵、贫、贱处于经常性的转化之中。随着富贵贫贱的不断转化及其分离,旧有的等级制度便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旧有的门阀士族和士农工商等级制再也不能维持,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和分层。2.富民阶层的兴起(1)在社会流动和分层的过程中,兴起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富民。富民专指那些占有大量社会财富但没有特权的社会群体。(2)富民群体,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营工商业致富的机会,是土地买卖的盛行为其创造了占有大量土地的条件。富民阶层的出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3.新社会力量的影响(1)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宋代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富民在经济中取得了主导支配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角。有鉴于此,宋王朝一改传统的“抑兼并”政策,转而“不抑兼并”。(2)富民阶层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中唐以后,租佃契约经济关系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这是当时生产关系领域重大的新发展和新变化。1.(2019·日照一模)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A.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B.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D.从以门阀为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D[唐代既“尚姓”又“尚官”,宋代则“尚官”,反映了社会心理的变化,社会从以门阀为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故选D项;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即越来越多的官员来自于平民,而不是贵族,强调官员主体的变化,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A项;宗法观念强调血缘关系,故排除B项;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兴起,市民文化发展,故排除C项。]2.(2019·合肥一模)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A[题干中反映在7世纪的中国,无论宫廷还是城市居民,追求外来奢侈商品,说明唐朝政府奉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频繁,故选A项;传统的华夷观念一直存在于古代中国人思想中,直到近代魏源等人新思潮诞生后才被逐渐打破,故排除B项;唐朝社会风气较为优良,故排除C项;民族之间的隔阂在古代长期存在,且唐朝仍存在,而题干反映的是中外关系,故排除D项。]3.(2019·厦门一模)抄劄(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有别于税账、丁账等不计妇女的做法,抄劄的对象包含男女老幼,并按家业分等。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材料体现了宋代()A.奉行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B.扩大丁税的征收范围C.固化儒家伦理的尊卑等级D.建立健全的户籍制度A[材料“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表明政府的赈灾是针对低收入家庭,体现政府的执政理念,故选A项;材料“抄劄(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表明与丁税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介绍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与儒家伦理尊卑等级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的内容介绍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不是建立健全户籍制度,故排除D项。]悟新关注点——激活思维三省六部制与“体制内的民主”[史学新论]“三省六部制”简单地说,就是朝廷下面设立三个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这套制度在唐朝的政治运作中最大的特色归结为一句话,追求体制内最大限度的民主,让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使得权力分配均衡合理且在有效监督下运行,做到理性决策,而且切实可行。以德治国的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最重要的是决策民主,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命题思考]史学主流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是皇权集中的产物,是皇权加强的表现。而材料中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体制内的民主”,突出表现在唐朝的政治运作,让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追求体制内最大限度的民主。1.(权威预测)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D.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D[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可减少政令失误,有利于决策合理化,故D项正确。]宋代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史学新论]坊郭客户为城镇贫民,多为小商小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帮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为佃户、主户的雇工、佣工等,除川陕山区等少数地区外,佃户与地主之间主要是契约关系,在法律上基本上是平等的。——白寿彝《中国通史》[命题思考]理论上讲,宋代佣工人身是自由的,经济上是契约平等的,法律上是独立的,这一切为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提供了不竭的劳动力。2.(权威预测)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宋代租佃制()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D[由“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可知,佃农对地主从以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农民获得了更多的经营自由,即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减轻,D项正确。]宋代在中国古代史上的突出地位[史学新论]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命题思考]依据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断,从广义上看宋代与前代的不同有:(1)从生产关系的变化看:宋代是从庄园农奴制向地主租佃制转变的重大转折时期。表现在通过“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进一步集中到大地主手中,从而使租佃制盛行。(2)从经济观念的演变看:宋代是商品经济观念发生转折的时期。经济领域的成就是这种观念的具体体现,如东南沿海经济地位的上升等。(3)从学术思想的变化看:宋代是从传注之学向义理之学的转变时期。即由“注解、阐述”经典著作,转而探求事物本原、阐发个人观点的方向,表现在理学的出现与发展。(4)从政治体制的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的转型时期。表现在部分士大夫与官员合体的现象,如王安石、范仲淹等。3.(权威预测)史学界认为,宋代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D.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A[根据材料“并非……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可以得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B、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Thankyoufor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