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升华(二)时空观念——看转型1.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1)从土地制度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从名义上王有(莫非王土)、实际上公有(贵族所有和村社共有)向名义上国有、实际上私有转变的过程,土地所有制的私有化使收税权最终从贵族手里转到了国家手里,从而大大加强了国君的力量。(2)从政治体制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从封邦建国的贵族分权体制转变为独裁专制的君主集权体制的过程,分权的封建制度被集权的专制制度取代了。(3)从国家形态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从封建王国转变为专制帝国的过程,征服者的族长变成了帝王。(4)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夏商周部族融合为华夏族和华夏族进一步与蛮、夷、戎、狄融合的过程,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融合同化,到秦汉时期汉民族形成了。2.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的唐宋变革(1)政治制度上:伴随着门阀士族的衰亡,科举制大兴并取代了过去的九品中正制。它使社会各阶层都有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尽管这种平等竞争极为有限,但在古代的等级社会中,它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这充分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平等性和竞争性,是商品经济大发展时代的产物。(2)社会关系上①社会出现流动和分层:唐宋社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了财富力量的崛起。经济力量的增强自然会要求按照新的经济关系规范人们的社会地位。这就必然冲击原有的社会关系。旧有的门阀士族和士农工商等级制也再不能维持,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和分层。②富民阶层的兴起:宋代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富人在经济中取得了主导支配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角。富人阶层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中唐以后,租佃契约经济关系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3)价值观念上: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贵义贱利”,而商品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式。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言利的思想主张日益抬头,一批思想家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从中唐历北宋至南宋,言利思想与传统价值观的斗争一直贯穿始终,成为社会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一根主线。(4)思想文化上①文学方面,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②艺术方面,以五代为分界,以前的壁画大多强调传统风格,以后的水墨画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③音乐方面,唐代以舞乐为主,乐律重形式,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3.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明清鼎革(1)经济基础领域①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明后期,农业经济的突出特点是商品性农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这种发展引起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异,是整个明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异的起点。②民营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官营手工业向商品化和民营化转变,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整个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主要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最初阶段的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或包买商。③赋役货币化和货币白银化。赋役、财政白银化导致隆庆开放海禁后大量白银内流,推动了货币经济发展。④全国性市场网络的形成。商品种类增多,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人势力空前壮大与社会地位提高,地域性商帮形成;商人进行跨区域的大规模长途贩运和从事进出口国际贸易。⑤早期城镇化进程启动。明后期,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构成中国古代城镇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的时代特色。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它不仅出现在丝织业、矿冶业,而且还出现在棉织业、制瓷业、造纸业、榨油业、印刷业、商业和农业。(2)上层建筑领域①阶级关系方面,出现了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萌芽的新型劳资关系,工商业城镇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导致中国历史上的市民阶层开始出现。②社会风气方面,各阶层人士竞相推崇消费、追逐财富和金钱,这种社会新风形成了对贵贱尊卑封建等级制度的挑战。③政治维新方面,明后期出现的改革运动、党社运动和市民运动构成生机勃勃的中国社会政治新气象,孕育出了某些带有近代政治色彩的新因素。④思想观念方面,明后期,曾出现两次大的思想解放:一次是由程朱理学向阳明心学的转变;一次是早期启蒙思潮和经世实学思潮的兴起。这都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明显转化。⑤文学艺术方面,反映市民阶层和广大民众、下层知识阶层生活及思想情绪、审美观念的市民通俗文学构成了明后期文学艺术的主要特色。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从两个方面发生着变化:一是权力的转移,二是兼并战争的发展。这两个变化()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B.顺应了人民的普遍要求C.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解析:权力的转移和兼并战争的发展,有利于打破贵族政治,以军事等才能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走向官僚政治,故A项正确;权力转移和兼并战争,并非人民所需,故B项错误;割据、兼并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这一现象是宗法分封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故D项错误。答案:A2.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这反映了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解析:材料“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由材料“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可知,商人不能直接成为上层阶级,不能控制国家政治生活,故B项错误;材料“进而跻身上层社会”说明商人的地位仍然不高,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而不是放弃,故C项错误;据材料“而跻身上层社会”可知,商人自身也不认可商人的社会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A3.明朝后期,一些富商大贾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而希望改变自身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模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现象()A.动摇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B.改变了古代中国的阶级结构C.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和世俗化D.反映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解析: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阶级结构的变化,故B项错误;商人模仿士大夫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能够提升商人的文化素质,从而推动文化知识普及,实现世俗化,此外下层知识分子为商人提供文化服务,反映了文化的商业化,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商人生活方式转变为文明优雅,下层知识分子也有了更多展现才能的机会,但并未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仁宇先生说:“世界上竟有何种名花异卉,会萌芽达三四百年,还不曾开花结果?”不管是王守仁、李贽,还是徐光启、宋应星,不管是海瑞、张居正,还是黄宗羲、王夫之,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涉及由此(所谓“资本主义萌芽”)而引起的社会变动。因为在每次社会变动剧烈之时,总会有一些所谓的“先知先觉”者发出呐喊,呼吁统治者采取行动。在他们的著作中对经济论述较多的仍是“重本抑末”“减赋节役”“富国富民”等其他方面。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思想领域的变动还是伴随着社会变革静悄悄地行进。——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上卷)等材料二西欧14、15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实为其社会所孕育着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式完整基因在内的有机胚胎,主要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或者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其内在素质和传统文化诸关系,逐步培育出这一有着细胞系统构造的胚芽,且在有关条件下茁壮成长。“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他拥有从公民而来的一切权利。他可以自由结婚,并让他的儿女自由结婚,他可以随便迁出,随意往来,可以自由支配他的财产,如同自由支配他的人身一样,可以取得、占有、让渡、交换、出卖、馈赠和遗传他的动产和不动产,而不受领主的管制。他的土地可以转让,可以租出和抵押,可以典当,一句话,容易变成现钱,以便促进商业的一切活动。”——摘编自布瓦松钠《中世纪欧洲生活与劳动》,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成长的有利条件,并分析这些成长是如何促进16、17世纪西欧“政治、经济、文化胚胎”发展的。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传统科技等角度说明即可。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的自由环境、大量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商业贸易自由、思想文化的推动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从通史的角度综合分析。答案:(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持续时间长,自然经济仍占主导;思想界出现新思潮但没有突破封建制度的范畴;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但未出现近代自然科学。(2)条件:城市的自由环境;具有大量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商业贸易自由;思想文化的推动。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济上,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