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以通史为导向本内容以通史为主线,从广度上拓展历史知识,从深度上挖掘历史联系,还原历史事件的完整系统性和具体客观性,在时代大背景下学历史,记得更快、想得更深、理得更明。模块一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模块二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模块三走向整体的世界模块四选修部分以专题为线索历史按专题复习能有效规避“历史学习螺旋式和循环式”的弊端,能将零散而混乱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串成一条条珍珠链,做到知识线索更清晰、发展历程更完备。串点成线——古代中国纵向专题线索串点成线——中国近现代史纵向专题线索串点成线——世界史纵向专题线索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政治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到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最高统治权力传承秩序逐步确立和完善;西周实行分封制,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过渡;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并发展。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一、远古时代禅让制;刀耕火种;最早培植粟和水稻;学会了养蚕和缫丝技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二、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制定夏小正。三、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1.政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2.经济(1)手工业:开始出现原始瓷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四羊方尊、后母戊鼎。(2)商业:职业商人产生。3.文化: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形成完整体系。四、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1.政治(1)分封制:以同姓宗族为分封主体,周王为“天下共主”。(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2.经济(1)农业: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实行井田制。(2)手工业:“工商食官”,生产斜纹提花织物。(3)商业:商人由政府统一管理。五、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政治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秦国进行商鞅变法;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经济(1)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铁犁牛耕推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重农政策开始出现(2)手工业: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导(3)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文化(1)思想:儒家、法家和道家等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各露峥嵘(2)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数法(3)文艺:《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4)教育: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士人流动频繁民族关系通过兼并战争,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补]商代基层治理是依靠强大的武力威胁,形成内外服制度,中央与地方是盟约关系。►[补]分封制对基层治理是通过控制地方的人事,强化了血缘与文化认同,有利于形成大一统的社会氛围。►[拓]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下,地方诸侯之间横向联系加强,对周天子也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从而形成了文化心理认同,是命题关注的热点。►[联]社会的历史性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是先秦诸子学术兴起的历史土壤;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本文化精神的转变,是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求变”的时代特色构成春秋战国文化转型的显著特征。►[拓]儒家思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等丰富的价值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儒家思想文化精华,结合时代风貌,延续了其中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内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人民发展需求的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滋养的基础上,其时代价值必然日益凸显。主题一先秦国家治理体系的设计1.(2019·高考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点睛:(1)西周王位传承秩序比商朝稳定,这取决于西周什么制度影响?(2)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解析:B对:由“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到“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可以得出由商朝多为兄终弟及到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A错:夏朝时世袭制已经取代了禅让制,当时的王位继承注重父子、兄弟之间的传承,这是宗法世系观念加强的表现,不是受禅让制的影响。C错:不符合史实。D错:西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不是弱化。答案:B2.(2019·高考全国卷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点睛:(1)“孝”“悌”“乐”“礼”均是强调家庭、家族内等级秩序的主张。(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析:A对:材料中强调的“孝”“悌”等思想是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其产生的制度渊源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B错: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族联盟首领产生的方式,和题干材料无关。C错:郡县制是对地方实行有效统治的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中的“孝”“悌”等思想无关。D错:察举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孝”“悌”等思想的产生无关。答案:A3.(2017·高考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点睛:(1)“卫、鲁、燕”均远离西周统治中心。镐京,属原夏、商政权统治区域。(2)时空观念、家国情怀。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王族子弟被分封于京畿之外的地区,既扩大了统治疆域,又奠定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基础,故A项正确;分封制下中央尚未实现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由此可排除B、C两项;D项与材料并无直接联系,也可排除。答案:A4.(2016·高考全国卷Ⅲ)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点睛:(1)铭文从内容到形式均有统一传承与形式。(2)家国情怀、历史解释。解析:“沿用商代→格式化语句→追颂祖先功德→子孙保用”,体现的是家族内价值观习俗的传承,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铭文商代就有,不是西周创造,追颂祖先是维护祖先宗法传承而非挑战,青铜器与商代功用一致,由此可排除A、C、D三项。答案:B5.(2014·高考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点睛:(1)雅言源于西周的起源地。(2)时空观念。解析:A项是商朝的政治中心,不可能形成“周礼”中的“雅言”;B、D两项在当时属于诸侯国管理之地,错误;据材料中的“周礼”可知,“统一的‘雅言’”应指周的官方语言,而周兴起于陕西,因此这种“雅言”最早应产生于陕西,C项正确。答案:C1.分封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2)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3)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4)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5)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2.多命题视角认识宗法制的影响(1)对西周统治①宗法制保证了西周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强化王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2)对封建政治①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②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③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3)对社会习俗①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②影响了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以及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4)对文化认同①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理范式,“忠”“孝”观念深入民心。②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美德。③宗法制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3.归纳总结——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5)稳定延续: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1.历史解释——分封制强化政治认同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不能体现宗法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故B项正确;分封制确实有利于疆土的开拓,但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答案:B2.家国情怀——宗法观念对基层治理影响家族文化的礼俗性是指家族共同体依照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来维持秩序。礼俗实际上外化了家族共同体的秩序,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家族成员也根据礼俗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可见,家族礼俗()A.协调了宗族内部的矛盾B.有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C.束缚了宗族成员的个性D.具备了国家法律的权威解析:“家族文化的礼俗性是指家族共同体依照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来维持秩序”不能体现解决内部矛盾的属性,故A项错误;“外化了家族共同体的秩序,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能够把家族的秩序外化的社会,对于基层社会的稳定有意义,故B项正确;“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家族成员也根据礼俗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与成员的个性不矛盾,故C项错误;“礼俗性是指家族共同体依照世代相传的习俗习惯来维持秩序”可见不是法律,故D项错误。答案:B3.历史解释——早期政治凸显文化自信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王都“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皇权至上的强大吸引力B.经济能力不足无力修建城墙C.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D.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解析:

1 / 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