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1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点击核心素养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明确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基/础/梳/理►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的类型_______:最主要的水体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陆地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陆地淡水:______是主体2/3(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__________的关系。海洋水冰川相互补给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2)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___________。②缓解:不同纬度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联系:_____间的主要纽带。④塑造:地表形态。动态平衡热量海陆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淡水湖泊水和____________。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江河水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多年平均_________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大洲除南极洲外,_____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国家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径流总量亚洲(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①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_____多,冬春少夏秋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3)科学技术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3.合理利用水资源(1)面临的问题及原因(2)应对措施①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_____分布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_____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时间空间②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____意识改进___________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水农业灌溉教/材/拓/展►1.“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城市水循环系统示意图2.洪水过程线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分析图可知,①的峰值最大并提前,应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③的峰值较小,且峰值出现时间晚,应是水库调节的结果;②为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④为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3.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可知,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冬季。4.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教/材/释/疑►1.农林措施(1)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2)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3)河流上游地区破坏植被将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径流的功能减弱。(4)缓坡修梯田(如黄土高原):①增加下渗,地表径流减少,蓄水保土;②减少含沙量,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减轻洪涝。2.城市化与水循环城市化导致硬化面积扩大,植被和裸地减少,故降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加剧,易造成城市内涝,地下径流减弱,蒸发、蒸腾减弱。建设“海绵城市”则会减轻上述问题。考点一水循环(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解题思路]1.审题干(1)该流域为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则该流域水分的收入和支出途径分别为降水和蒸发。流域内年均降水量210毫米。(2)该流域气候较干,湖面年蒸发量大,可达2000毫米,加之湖水浅,若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将锐减。(3)湖水盐度饱和,水下有较厚盐层,湖水盐度不会再增大。2.析图表3.审设问(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差不大。(2)流域不同部位中,坡面存储水量最少,实际蒸发量最小。(3)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入湖水量减少;湖盆蒸发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流入湖泊的径流带入的营养物质减少,湖水富营养化减轻;湖水盐度已饱和,盐度不再增大。[答案](1)C(2)A(3)B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海洋上空的水汽――→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陆地(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改变地表径流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影响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方法技巧]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2018·课标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解析:D[由所给地形图可知,贝加尔湖为外流湖,湖水更新主要通过河流流出和流入来实现。贝加尔湖的湖水深度大,水量巨大,但只有表层湖水因海拔高而从河流流出,大部分水体都无法流出,故整个湖水更新缓慢。](2016·课标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2~4题。2.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3.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2.B3.C4.D[第2题,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故选B。第3题,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故选C。第4题,在森林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下水后,通过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从图中可知,岩层向乙河倾斜,当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时,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甲河径流量减少;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而地下水并不都补给地表河流,所以甲、乙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故选D。](2019·青岛模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5~6题。5.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沙丘1~2m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脚>坡中>坡顶D.坡中>坡脚>坡顶解析:5.A6.C[第5题,该地夏秋降水少、气温高而蒸发强,则夏秋季不易储存水分;冬季气温低,积雪融化量少而水分少;春季积雪融化而土壤水分最丰富。第6题,坡顶地势高、多流沙,而水分不易存留,则土层中土壤水分含量最少;坡中有坡顶积雪融水、山地降水,植被涵养水源作用使部分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储存在土壤中;坡脚地势低平,土层较厚而储水能力强,加之有坡顶、坡中土壤水流入,以及地表径流下渗,使其土壤含水量最大。]考点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高考经典题)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如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解题思路]1.审题干从材料中可获取“降雨量”和“径流深度”的含义。2.析图表[答案]C1.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最主要的类型)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单向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单向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相互补给的示意图(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019·河南濮阳模拟)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A.冰山融水补给B.雨水补给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地下水补给2.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流域降水量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大量修建水库解析:1.C2.D[第1题,材料显示: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冬三季的径流量占全年的39%,则春

1 / 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