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以工农业等经济活动流程的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意义。如2017全国卷ⅡT37。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环境问题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地理环境决定论①产生背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________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依赖性②核心思想③局限性: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人类中心论①产生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________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②基本思想: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______自然。③评价: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是人地关系______,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生产力征服对立(3)人地伙伴论①产生背景:______、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②核心思想③实践意义: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人口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原因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土地资源短缺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等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能源短缺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全球变暖过量排放CO2,毁林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使用氟氯烃南极臭氧空洞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噪声等城市噪声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石油泄漏[自我检测]读人地关系的演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分别对应的人类历史阶段:A__________________时期,B__________________时期,C__________________时期。(2)若人类过度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会产生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若人类过度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会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严重时也会导致____________。(4)在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类过度排放废弃物而造成的____________。(5)在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利用______________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而造成的____________。答案:(1)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2)资源短缺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生态破坏(4)环境污染(5)资源生态破坏考向环境问题的分析1.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为主过度消耗资源,利用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环境状况大为好转3.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1)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分析人为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4.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主要问题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主要问题具体措施生态破坏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停止和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2019·齐鲁名校协作体模拟)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有人说:“小小餐盒既轻又重,既小又大,既简单又复杂”。据此完成1~2题。1.一次性餐具生产后以就近销售为主,主要原因是()A.产品运量大B.产品价值低C.市场需求大D.产品运输不便2.小小餐盒的“重”与“大”是指()A.产品重量大B.原料消耗大C.环保责任大D.大气污染大解析:第1题,一次性餐具既轻又小,产品的运量小;产品的运量小可使其生产地远离市场地;市场需求大不是其生产接近市场的主要原因;一次性餐具的市场价格低,长途运输会增加运输成本,利润降低。第2题,一次性餐具产品重量小,消耗原料少;一次性餐具容易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环保责任重大。答案:1.B2.C(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通常,底层海水pH高于表层海水,远海表层海水pH高于近海表层海水。据海洋监测研究表明,表层海水pH的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图为2000年以来山东省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4.造成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入海径流带来大量污染物B.陆风不断增强,导致海水上泛C.海水温度升高,浮游植物增多D.海风不断增强,远海海水流入近海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呈现波动下降态势,总体呈下降趋势。第4题,胶州湾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渤海地区,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随着入海径流流入胶州湾,导致海域内藻类大量死亡,藻类吸收的二氧化碳大幅减少,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造成表层海水pH下降。答案:3.B4.A5.(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解析:(1)既要注意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人为原因,还要从当地降水少、湖水的流动性差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2)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水排放、减少农业污染、清淤、建立环保法规和加强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6.(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如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2)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3)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解析:(1)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煤炭工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其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材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煤炭工业的特点为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围绕该角度分析污染严重的原因即可。(2)结合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煤炭工业的特点分析其煤炭运输特点,进而分析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本问为措施类设问,可从两个角度组织答案:一是分析解决该类问题的共性措施;二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措施。答案:(1)(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2)(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3)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质、内涵、原则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_______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实质在发展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中解决内涵______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______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后代人生态社会原则________原则: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公平。________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________原则:各国共同参与。阶段性原则: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2.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1)我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的行动纲领①提出背景a.我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b.我国是__________国家。c.我国是世界上________最多的国家。d.我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________问题的困扰。发展中人口全球性②行动纲领控制人口,__________,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③战略纲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