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大气的受热过程。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大气成分作用干洁空气N2地球生物体内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O2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____________所必需的物质CO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O3能吸收太阳____________,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蛋白质生命活动紫外线大气成分作用_______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______________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水汽固体杂质温度(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____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____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________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km有若干________,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降低对流增加水平臭氧层电离层(1)对流层的高度有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可达17~18km,高纬度地区仅8~9km;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2)平流层的22~27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3.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①根本来源:A______________。②直接来源:B______________。太阳辐射地面辐射(2)两大过程①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②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地面增温。(3)两大地理意义①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吸收和散射作用。②大气的保温作用:C____________________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反射大气逆辐射(1)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点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点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2)“高处不胜寒”的原因: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为地面辐射,海拔越低,距离地面越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主要因素:云量多少、空气洁净度、空气湿度。一般地,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4)白天一般侧重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一般侧重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自我检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2)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①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即图中的________。②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即图中的________。③大气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大地,从而起到________作用,即图中的________。(3)写出图中显示的大气作用: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和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____________。答案:(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ab大气逆辐射保温d(3)吸收散射大气逆辐射考向一大气受热原理的应用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3.与青藏高原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3)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因此夏季气温低;②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较长,因此冬季气温较高。(4)青藏高原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由于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而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考向二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约降低0.6℃,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m。(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①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②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2017·高考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第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答案:1.B2.C3.(2016·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解析:选C。仔细读逐时气温变化图,图中7月份一天内等温线密集,温差相差大,所以气温日较差大。(2019·南昌质检)下图为20°W海洋表面及大气上界相关地点略图,此刻乙地太阳高度为90°。据此回答4~6题。4.甲、乙、丙三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甲、乙B.甲、丙C.乙、甲D.乙、丙5.造成①③两处此日太阳辐射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白昼长度B.太阳高度C.大气密度D.海拔6.①②③三处,此日太阳辐射量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③①B.③②C.②①D.②③解析:第4题,此刻乙地太阳高度为90°,说明太阳直射20°N,为北半球夏季;20°W位于非洲、欧洲西部,结合纬度可判断甲为热带雨林气候而多雨,太阳辐射受大气削弱作用最大;丙为地中海气候,正处于副高控制下而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最弱。第5题,①③在大气上界,不受大气因素影响,则排除C、D两项。此时太阳直射乙地,甲、丙与乙地纬度差相同,则①③两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但此日越往北昼越长,则③昼长大于①,故A正确。第6题,②地因太阳直射而太阳辐射量最大;①③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但①昼长短于③,则①地太阳辐射量最小。答案:4.B5.A6.C(2019·青岛模拟)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天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7~8题。7.“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8.“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解析:第7题,气温是热量的体现,绿洲、湖泊气温低于周边沙漠戈壁,说明绿洲、湖泊热量少于周边沙漠戈壁。第8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C图符合题意。答案:7.B8.C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___________。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差异→大气的_______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冷热不均气压水平3.常见热力环流(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低于高于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_______,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减小谷风山风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_________的工业。有污染(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_____,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______。以内以外高于(1)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空气垂直运动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水平运动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形成的。(3)只有在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温低的地方,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自我检测]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________。(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________________,气温________________。(4)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________凸,气压低,等压面向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