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2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点击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重点)基/础/梳/理►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居住地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_______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__年)的迁移活动。(2)19世纪以前(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界1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______、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战争(3)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时__________也会起作用。2.经济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因素。3.社会因素政策、_________、战争和_____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气候自然灾害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宗教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教/材/拓/展►年龄差异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口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口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4.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教/材/释/疑►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主要区别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若定居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更,则为人口迁移。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表所示:推力(排斥力)拉力(吸引力)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政治因素政局动荡、战争优惠的移民政策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方法技巧]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2018·课标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析:1.C2.D[第1题,由图可知,该市户籍人口数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多,A项错误;随着劳动力外迁,该市老年人口比例增大,B项错误;图中显示随时间推移,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的差距变小,说明外出人数减少,该市对劳动力需求增加,C项正确;由户籍人口曲线的斜率变化情况可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减少趋势,D项错误。第2题,我国四个直辖市中,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是重庆;同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大量人口外出务工,而另外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大量迁入,户籍人口应少于常住人口,故选择D项。](2018·江苏单科)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3~4题。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4.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解析:3.C4.B[第3题,图示该国20~59岁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明显大于女性人口比重,而该年龄段人口均为劳动年龄人口,故可能是产业结构偏向于发展男性就业人口多的行业,从而吸引大量外来男性人口迁入所致。第4题,西亚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工业,而该产业主要就业人口为男性。因国内男性人口不足而使大量外国男性人口迁到此地就业,形成如图中人口结构。]5.(2018·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解析:结合图例内容从人口密度和人口迁入的情况来归纳。东区和西区人口总量大,面积小,故其密度大,而周边区县人口总量少,面积大,故人口密度小,可知,攀枝花人口密度差异大;图中还显示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地区迁入人口少。答案: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6.(2017·天津文综)读材料,回答问题。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解析: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迁入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结合材料中“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回答两条社会经济原因即可。答案: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高考经典题)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据此完成1~2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1.D2.C[第1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了城乡间人口流动,这种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第2题,人口流动会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的增长,故A项错误,C项正确。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B项错误。小城镇人口流向大城市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D项错误。](高考经典题)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3~4题。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解析:3.C4.A[第3题,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正确;城市环境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改变最大的地方,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农村相比较差,A错误;农村人口分散,人均居住面积较大,B错;农村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管理相对较为松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城市高,D错。第4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正确;该现象是青年劳动力迁往城市,留守的是老年人口,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村老龄化程度增高,会造成农业基础变差,农村发展减缓,不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故B、C、D三项错误。](2019·广东深圳一模)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5~7题。5.“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6.“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7.“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解析:5.D6.A7.B[第5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体现了政策因素的影响。第6题,注意材料中称“这类人”为“城归”,这类人又是指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的农民工;据此可判断答案。第7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口。而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首先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注意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最先带来的效益,故B正确。]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