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全球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判读梳理整合考点导析素能专攻梳理整合立足课前自评·提升基础复习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成因:的纬度分布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太阳辐射2.分布(1)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环流名称。①,②中纬环流,③。(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①气压带:A、C副热带高气压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G极地高气压带。②风带:B、D盛行西风带、F极地东风带。3.季节移动规律随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冬季。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形成原因:差异。2.对气压带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低纬环流高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南海陆热力3.典型表现——季风环流1月7月东亚季风风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风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易错点拨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不同,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高于海洋温度海陆因素冬季同纬度地区海洋高于陆地降水:近海多于内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影响气大气环流候的主季风环流要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暖流增温增湿洋流因素寒流降温减湿其他因素:人类活动等考点导析建模思维流程·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真题剖析(2017·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如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思路点拨:读图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风,加上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考点探究1.气压带、风带形成受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地球上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1)“动力”——气压带形成(2)“偏转”——风带风向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3)“分布”——三圈环流位置(4)“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5)“移动”——季节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2.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的判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作为地理示意图的一种,主要体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是大气运动部分的高频考点,解读分析思路如下:(1)借图巧判气压带和风带名称①结合纬度0°、30°、60°、90°,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下图。②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丁;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2)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3)据季节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的关系,例如:若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①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温带再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②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关键信息点对降水的影响典例气压带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低气压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西风影响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信风影响的大陆,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风带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西风带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信风带(2)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①单一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旱少雨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②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多雨为湿季信风带高温少雨为干季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考点演练(2018·浙江杭州模拟)下图中阴影表示某气压带。读图,回答(1)~(2)题:(1)②地盛行风向可能为()①东北风②东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图示季节()A.江淮地区农民忙着播种小麦B.东非高原动物南迁C.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D.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解析:(1)B(2)D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图中气压带①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若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则②地为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若该气压带位于南半球,则②地为南半球极地东风带,为东南风。第(2)题,结合图示可知,气压带相对北移,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考点二海陆分布与季风环流真题剖析(2018·江苏卷,2)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1月~5月B.5月~9月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思路点拨:古代行船主要靠风力。根据图中的图例,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所经海域5~9月盛行偏南风,顺风利于行船。答案:B考点探究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①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②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与季风环流(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3.我国雨带的推移我国雨带的形成及春旱、梅雨、伏旱等天气现象的形成,要与高中所学的锋面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高中所学原理去理解,就会容易得多。(1)雨带的形成: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锋面雨带,雨带推移到哪里,哪里就进入多雨时期,其未到达或离开地区则处于少雨的干旱时期。(2)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①5月份:夏季风北进——影响华南地区(南岭一带)。②6月份:“副高”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长江流域,在江淮地区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③7、8月份:“副高”继续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6、7、8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④9月份:夏季风南退,9月份,雨带开始南移。⑤10月份:雨季结束。(3)夏季风与我国的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①正常年份:雨季到来时间适中,降水量适中,风调雨顺。②异常年份:当夏季风势力偏强的年份,来得早,退得迟,雨带会迅速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给我国南方带来干旱灾害,北方地区则出现洪涝灾害。当夏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来得迟,退得早,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使得南方出现洪涝灾害,北方出现干旱灾害。(4)春旱、梅雨、伏旱的形成①春旱:春末夏初,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因此形成春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②梅雨:6月中旬,夏季风北移,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称为梅雨。③伏旱:每年的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受单一的夏季风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形成伏旱,给水稻生长带来威胁。考点演练(2018·山东潍坊一模)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如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回答(1)~(2)题:(1)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2)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A.1890年B.1920年C.1940年D.1960年解析:(1)B(2)A第(1)题,图示1960~1970年期间,冬季风指数距平值为正值,说明冬季风势力较强,则受其影响,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气温低于平均值,故植物发芽较晚。同理,受冬季风影响较大的东北地区气温也较低而冻土厚度偏厚;南方冻雨频次偏高;天山雪线因气温较低而偏低。第(2)题,正常年份,“副高”北移推动雨带北移,使7月份江淮地区受“副高”控制而出现伏旱天气。1890年夏季风指数距平值为负值,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受其影响江淮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伏旱不明显。考点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读真题剖析(2018·江苏卷,1)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思路点拨: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D项错误。答案:C考点探究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气候不同,主要影响气温。(2)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3)海陆位置: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内陆降水少。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比陆地低;近海一般降水多。(4)洋流:暖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