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研究能力的策略(一)努力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的目的先在于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同时提高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使我们能迅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抓住彼此间的联系。我们只有用教育理论及其相关理论来武装自己,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知道学前教育的未来走向。1、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学、心理学。2、方法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辩证唯物主义、逻辑学。3、教育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缺乏教育理论素养的表现:①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但不能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开展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困难。②多年从事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教育经验,虽然一般能完成教学任务,但不见水平有多大的提高,能力不见有多大的长进,不能突破一定的水准而有所跃进。③不太了解幼儿,在教学方法及内容方面违犯教育教学规律,工作好了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有失误,也不知道从何吸取教训。④在实践中只会模仿,只会跟“风”,而不会批判与创造。值得关注的名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他强调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及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教学原则对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仍有重要意义)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强调在当今条件下以教育因素的最优组合及最少的消耗来促进受教育者的最优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要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受教育者不断地向前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强调“活动”的重要,强调儿童的发展是儿童在与客观事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强调每个儿童都有他独特的认知结构,每个儿童都以他独特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他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及发现法对儿童的发展价值);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强化,特别是选择性强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应该关注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刘晓东课程:虞永平、朱家雄、冯晓霞、王春燕健康:顾荣芳艺术:许卓娅、边霞科学:刘占兰语言:周兢游戏:刘焱、华爱华社会:值得关注的刊物:《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湖南长沙《幼儿教育》——浙江杭州《幼教园地》——山东济南《学前教育》——北京《早期教育》——江苏南京理论对进行教育研究确实很重要。幼儿教师应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打好自己在理论方面的基础,只有这样,以后的研究才会有后劲,也只有这样,才能从较高的角度上研究学前教育。(二)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并持之以恒地研究下去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进行定“点”研究,会使得我们的精力更集中,更容易把我们的研究引向深入,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理论基础要厚实;用力要集中,且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有利于产生幅射效应,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课题,产生一系列的成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研究产生“互通效应”。专家成长的前提条件是:“专”选“点”是关键:一是,自己的主观条件:自己的经验、兴趣、能力、资料占有可能性。二是,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方向。我们成才的点应该是很多的:艺术、语言、健康、社会、科学,任何一个教育领域的专家都会受幼儿园的欢迎。我们立足于社会基本要求:“合格+特长”(三)勇于创新研:细磨。石+开。究:仔细推求追查。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教育科研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运用已知的信息生产出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一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也可以是一项新工艺、新技术、新作品等思维成果的物化状态。对于学前教育科研来说,就是探索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未知,发现新的规律,得出新的结论,同时创造出新的更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服务。我的研究信条别人都说“好”的,自己要努力去挖掘它的“不好”,然后寻找出如何避免的策略;反之,别都说“不好”的,自己应努力去发现它的“好处”,并建筑教育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好处”。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用全方位的眼光、全新的眼光、吹毛求疵的眼光、效率的眼光去审视当前的幼儿教育,发现其中的问题,不讨好任何人。我的希望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敢想敢做。不要盲目模仿别人。(四)要学、做、写相结合这里的“学”主要是指理论学习;“做”主要是指教育实践和科研实践;“写”主要是指通过理性的反思,把自己所“学”所“做”中得到的感悟、体会,用适当的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开阔我们的视野,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做”为我们提供经验,提供研究的课题;“写”能使我们的经验不断得到升华,同时,还能使所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系统化,并加深理解,所“定出来”的成果得到承认还会增加我们的成就感,进而又增强“学”“做”的内在动力。三者并进,能使我们的科研能力、教育能力、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五)具有奉献精神,耐得寂寞研究之乐:交流之乐——让人分享自己的思想,读者、编辑反馈的信息创造之乐——一吐而后快得到稿费的快乐成就感——成果及其影响当然,研究在名利方面的收获极少,并且不易,而且如果以名利为目的进行所谓的研究,那么,很容易使得研究变味。研究者要有对科学真理执着追求,绝不可将科研、学术研究作为一种追求名利的敲门砖。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在教育研究中集中精力,做不到超脱和专一。研究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研究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集中精力,持续用力,长时间地持续地研究同一个问题才有可能得出高质量的成果。我的希望在处理好日常杂务的同时,多花点时间做点学问,努力成为专家学者型教师。(六)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即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经验+反思=成长”。让反思与研究成为一种习惯(1)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发现和明确问题教师借助于内省、对自己所熟悉的观念提出质疑,发现问题。这里的问题不一定是单纯的“不足”或“缺陷”这种意义上的问题,而是中性的,即“课题”的意思。因此,反思性教学的强烈的问题意识本质上是“课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它既可以是“毛病”,也可以是对新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模式”的质疑,以及新理念磨擦模式与自己已有经验的比较中产生的各种想法。因此,反思教学强烈的问题意识实质上是一种“研究意识”。明确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发现真问题。真问题与假问题。所谓真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能够研究并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假问题则是虚构的,无法研究或不能有效研究的,价值不大的。可以这样问自己:遇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是教学方法问题还是幼儿的心理问题?是纪律问题还是学习动机问题?这个问题是普遍的还特殊的?其原因可能有哪些?等等。(2)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症结通过对问题清晰的界定,教师把那些只能用比较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的问题转化为能用比较准确的概念进行说明的问题,这样就有助于他们搞清问题的实质,由对教学现状的反映提升到对教学本质的把握,从而把握信问题的困难所在,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而“对症下药”。(3)假设一种或多种解决办法、途径教师根据对幼儿的了解,自己的经验,以及对自己所能搜集到资料的分析把握,形成解决办法的不同设想,用来解释情境和指导下一步的行动。(4)实践,尝试解决问题对问题解决的各种假设需要在实践中寻找证据,进行证实或证伪。(5)反思、总结对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整个过程的反思,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是否解决,解决到哪一步,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使教师在不断反思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升的高度。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利于教师把在某一特定情境中奏效的思考和行动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并通过比较不同的策略,将相同的因素提取出来,排除那些不恰当的做法。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后感/课后分析,是指课后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总结,将心得记下。写教学后记对积累经验、改进教案写法,使之更加完善,有着重要意义,对以后的工作也起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作用。写教学后记是提高写教案水平、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教学后记及时总结教学方面的得失;写教学后记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又是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怎样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的内容:对某一教学环节的处理;对某一教具、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对某些幼儿的反应等方面的认识写教学后记需要做到五点:一是总结成功的经验。每一次课总有成功之处,如有趣的对话、典型的实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奇妙的方法、有益的启示、灵感的火花、精彩的片段等。教学中,这些闪光的现象俯拾即是,只要我们肯做教学的有心人,就不难发现。长期积累,积沙成塔,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二是查找原因。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无论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总有疏漏之处。如表达含糊、处理欠妥、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甚至是知识性的错误等。也可以是课后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教学必然日臻完善。三是记录幼儿的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幼儿的反馈信息,把幼儿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改进;同时,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常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应及时记录在案,以便教学相长。四是记录再教设想。组织完一次教育活动后,坐下来稍作反省回味,得与失大致有所体会,进而会思索若再组织同样内容的教育活动时,应该如何教才能比这次组织得更好。若及时把“再教设想”记录下来,则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五是记录评价意见。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各级领导、同行来听课、评课,听课者大都是行家里手,他们反映的意见是极其宝贵的,若把评课意见和自己的体会都记录下来,并不断总结、消化和吸收,则对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根据以上五点,构思下次教学便水到渠成。总结教学的目的,就是实现再次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下次教学能否获得进步、升华,关键取决于对上次教学反思的深度。因此,每位教师都应经常写教学后记。此外,写教后记,还应注意:一是不拘形式。教后记或是一个提问、一次建议;或是一点心得、一段资料;少则几十字,多则几百字,皆可成篇。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是长篇大论。二是及时记录。教后记来自实践发自内心,生动具体,是教师课后体会,是感受,是灵感,是智慧的火花。如果教后迅速记几笔,则得与失便清晰明了。三是持之以恒。写好教后记,旨在从教海中拾贝,只有不断地坚持才可能得到最后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