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素养解读1.按时序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时空观念)2.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影响一个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因素以及外交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唯物史观)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和中美关系的演变。(史料实证)4.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家国情怀)自主预习探新知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1.独立自主外交方针(1)方针政策①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②政策:毛泽东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2)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和平外交另起炉灶一边倒“一边倒”不是放弃独立自主“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力量一边,其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也不意味着中国绝不与英、美等各资本主义国家交往。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在同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2)内容: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邻近主权和领土完整(3)实践①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②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了“”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日内瓦求同存异(4)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熟。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外交政策社会制度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③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提高。(2)时间:1971年第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亚非拉262.中美关系改善(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的共同要求。(2)过程①1972年,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②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③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改善关系尼克松3.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受改善对华关系的冲击。(2)过程: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署《》,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4.影响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中日联合声明(1)正确区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与“加入”的区别。恢复: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恢复”说明世界上代表中国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集团是非法占据联合国合法席位。加入:等于变相承认“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谬论。(2)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签署。三、新时期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1.国际交流与合作(1)原则:“平等互利、、讲求实效、。”(2)成就①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参加的各项活动,促进其健康发展。③2002年,在中国推动下,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3)意义:推动各种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式多样共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国际交流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仍然坚定不移地反对,维护世界和平。霸权主义(2)外交成就①改善和发展了同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②中国还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正式成立。③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开展“”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世界大国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合作探究攻重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原则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确立史料一①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②独立精神……——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史料二我们要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否则不是狂妄便是自卑。③不卑不亢才是我们的态度。——1949年11月,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解读]①是由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近代中国政府奉行的是“跪着外交”。②体现了与旧中国外交的根本不同,根本原因是新中国的成立。③指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思考](1)根据史料一,新中国具有“独立精神”有何突出表现?(2)史料二中为“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新中国实行了哪些外交政策?提示:(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史料一④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史料二如果⑤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⑥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锦》史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⑦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解读]④表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⑤是指超越意识形态的限制。⑥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大意义。⑦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等于“三大政策”。[思考](1)史料一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哪些特征?(2)根据史料二,概述“这些原则”的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提示:(1)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不论何种社会制度)和平等性(不论大小强弱)的特征。(2)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意义:这些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比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三大外交方针项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大外交方针内容在维护和巩固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以独立自主和巩固独立自主为主特点超越了三大外交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鲜明地体现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外交政策,以争取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支持影响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在其影响下,新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中美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史料一中国在联合国获得支持票数的增长史料二在这个世纪……②遏制已过时。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找个可以依靠的③有利地位。史料三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解读]①反映了中国逐渐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②说明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③指美国利用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对抗苏联。[思考](1)史料一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侧面说明了什么问题?(2)史料二、三说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史料一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从侧面说明了美国遏制战略的失败。(2)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美关系缓和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影响史料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④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⑤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读]④是指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⑤是指美苏争霸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思考]结合史料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从美国方面看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b.随着美国经济发展的日趋缓慢,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其意图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②从中国方面看a.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b.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c.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着重要作用。(2)影响①对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②对国际: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和新秩序起了积极作用。1.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1)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亚欧广大地区出现许多新兴的人民民主国家,美国敌视、孤立新中国。(2)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3)改革开放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2.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1)革命性: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对帝国主义“不承认”。(2)结盟性:“一边倒”最具代表性,倒向社会主义阵营。(3)内向性:外交决策往往受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4)过渡性: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这一转变完成的重要标志。3.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3)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主张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4)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和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兴起。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当堂达标提素养D[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个方针是()A.区域合作B.“另起炉灶”C.反对霸权主义D.“求同存异”2.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