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6课 甲午战争和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6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及过程。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分水岭。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经过,成为东方强国,开始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2)导火线:1894年5月,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挑起战争创造了机会。明治维新2.过程(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突袭中国的运兵船,日本挑起战端。(2)1894年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3)平壤战役清军战败。(4)1894年9月战役清军丧失制海权。(5)1894年10月,日军占领辽东半岛。(6)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黄海北洋舰队3.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1)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2)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奋力抵抗,提督自杀殉国。(3)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徐骧组织义军和刘永福黑旗军配合作战抗击日军侵略。邓世昌丁汝昌4.结果: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1)割让辽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和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5.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程度。马关条约台湾全岛澎湖列岛重庆开设工厂半殖民地化《马关条约》不是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和船坞。《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合法化(得到清政府官方承认)。知识点二义和团的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的抗争(1)背景:后,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2)概况:在山东、直隶交界处爆发,并迅速发展到京津地区,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列强态度:由胁迫清政府镇压转变为直接出兵干涉。甲午战争2.八国联军侵华(1)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英国中将率领,由天津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2)1900年7月占领,8月再次进犯北京。8月中旬攻占,到处烧杀抢掠。西摩尔天津北京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扶清”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盲目、笼统排外性质。知识点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标志: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西、比、荷11国签订《》。辛丑条约2.条约内容(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北京设立“”,允许各国驻兵保护。(3)拆除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途的所有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铁路沿线要地。(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性质的组织。3.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国家,清政府完全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使馆区山海关反帝半殖民地半封建帝国主义合作探究攻重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史料一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解读]史料为论述近代战争的诗歌,“瀛东弃”“初传烽火照辽阳”是关键信息。[思考]史料一中的诗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提示: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根据诗中的“辽阳”可知此战事起初在东北,中国最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史料二凡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新华网载某学者的评论[解读]史料出自某学者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评价,注意省略号,它将史料二分成三个层次,体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思考]史料二中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评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据史料二,归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提示:作者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分析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从直接影响看,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间接影响看,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开始参与全球化。民族觉醒的转折点——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1.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2.经济上,出现了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热潮。3.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3.《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说明列强侵华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堂达标提素养C[由材料中“管带邓世昌”可以判断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故选C项。]1.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该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次战争的情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B[材料立足于日本国内的舆论宣传,A项错误;由材料“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可知,日本力图掩盖战争的侵略性、掠夺性,故B项正确;材料从日本国内立场出发,并未涉及中国国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日本的宣传而非侵略的事实,D项错误。]3.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表明()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B.义和团斗争策略高度灵活C.义和团已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D.义和团背弃了义和拳的宗旨A[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出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故A项正确;“扶清灭洋”,扶清说明对清政府的反动面目认识不清,灭洋又存在盲目排外倾向,因此“扶清灭洋”的口号有很大的局限性,B项错误;清政府开始是利用义和团,后来是铲除义和团,C项错误;义和团背弃了义和拳的宗旨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4.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C.晚清政府的改革D.近代的民主革命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都是列强侵华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5.《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C.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C[半殖民地指国家主权丧失而没有完全丧失,保留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治华。]5.《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C.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D[《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可知D项错误。]6.《辛丑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C.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证,但不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伊藤:“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材料二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材料三张之洞说:“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伏与利益,订立密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1)从材料一看,对话双方态度有什么区别?(2)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3)根据材料一、三,分析李鸿章和张之洞在对日本态度上是否有原则性差异。为什么?[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归纳概括能力。第(2)(3)问应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统治集团的卖国行为等角度分析。[答案](1)日方盛气凌人,蛮横强硬;清政府狼狈应酬,俯首听命。(2)不完全正确。因为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造成的。(3)没有。张之洞为反抗日本而向英、俄、德等几个强盗卖身投靠的做法与李鸿章的投降主义没有区别。Thankyouforwatching!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