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汉代、唐代、元代中央机构的设置历程,阐述古代选官制度与监察体制的演变历程。2.运用历史解释说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3.从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和评价科举制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的深远影响。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1)背景:汉初郡县与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武帝颁布“”。①内容:规定诸侯王死后,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统辖。②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推恩令嫡长子郡“推恩令”≠废除封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唐朝(1)唐中期:在地方设置,其在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发展为割据势力。(2)安史之乱后:形成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藩镇割据节度使3.宋朝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负责监督措施财政地方赋税大部分由掌控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导致北宋“积贫积弱”禁军通判中央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4.元朝(1)措施①地方实行制度,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②边远民族地区设进行管理。(2)作用①行省制度加强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行省宣慰司中央集权省制知识点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汉初,丞相集、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担任、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体制。尚书令决策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1)措施: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影响①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门下执行皇权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4.宋代(1)措施: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权。(2)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得以总揽大权。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行政权皇帝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5.元朝(1)措施: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中书省知识点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实行,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采取,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察举制孝廉九品中正制3.隋唐(1)内容: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时设进士科,形成。(2)影响①把读书、考试与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隋炀帝科举制做官中央政府选官制的演变合作探究攻重难中央集权的发展史料一汉武帝规定诸侯王……“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①……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②……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③。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解读]①说明汉武帝允许诸侯继续分封;②说明中央对不服从管理、独上作乱者严厉打击;③说明中央防止诸侯勾结。[思考]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提示】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史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④,财也收了⑤,赏罚行政一切收了⑥,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解读]④⑤⑥处信息以不同角度说明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思考]根据史料二,指出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对此有何看法?【提示】表现:军事、财政、行政。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最终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中书省制)。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史料一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①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②;三曰明达法令③……四曰刚毅多略④……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解读]①②③④处信息说明汉代选官对相关人员的要求较严格。[思考]史料一中的选官标准是什么?这种选官制度有哪些弊端?【提示】标准:品德和才能。弊端:缺乏具体标准,容易被权势家族控制,致使官场腐败,不利于政局稳定。史料二唐人沈既济说:“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⑤,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隋唐五代史论集》[解读]⑤处信息说明科举制对个人产生较大的影响。[思考]根据史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提示】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影响1.演变2.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3)选拔形式: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影响(1)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3)对国家选拔出真正适合统治需要的人才有利。(4)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5)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学的发展。1.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相互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君主专制制度: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2)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对地方的控制愈加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使地方势力无法与中央对抗。(3)选官制度:注重选拔方式的多样化,注重文化考试与品行考察的结合。[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历朝中央通过变更官制,以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3.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4.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当堂达标提素养1.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据材料判断,汉代实行()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D[“(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指汉代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指汉代实行的封国制,D项符合题意。]2.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在地方上设置节度使是唐朝的措施,排除④,故选A项。]3.元朝的大一统超越前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元朝在全国推行()A.分封制B.行省制C.三省六部制D.郡县制B[由于元朝版图扩大,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元代设立行中书省管理地方,与材料“元朝的大一统超越前代”“为实施有效管理”相符,故选B项;分封制为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为隋唐时期创设的中央官制,排除C项;郡县制在秦朝时开始在全国推行,排除D项。]4.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B[唐朝时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尚书省。唐朝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负责决策和审议,故A、C两项错误;枢密院是宋朝的军事机构,故D项错误。]5.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B[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因此选B项。]6.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选官标准主要是()A.门第B.军功C.才学D.声望C[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排除A项;军功爵制以军功为选官标准,排除B项;科举制以才学为选官标准,故选C项;察举制以声望为选官标准,排除D项。]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簿系……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南宋)郑樵《通志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之前重视谱系之学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谱系之学逐渐衰落的因素。[解析]本题考查选官用官制度。第(1)问提取省略号之前的“官之选举……家之婚姻……”解答。第(2)问从最后一层“取士不问……”回答。[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在这一制度下,选拔官员完全按照门第高低,在此基础上逐渐兴起了谱系之学。(2)长期的战乱使世家大族受到冲击;庶族地主的不断崛起冲击了世家大族;科举制的实行直接打击了世家大族。Thankyouforwatching!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