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必备知识读文—读懂文本才能精准答题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关系类型意义解说关注关键词因果关系原因产生结果。因为、所以、因此。前提条件关系事件发生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只要、就可以、才能。目的关系做事都有目的。为了、使。承接关系事件发生有先后的顺序。然后、之后。并列关系句子之间是横向存在的。同时、又……又……。选择关系按照目的进行选择。还是、不是……就是……、宁可……也不……。递进关系一步步地加强或增加性质。不仅……而且……、不但……还……。转折关系先肯定,然后部分否定。但是、可是、却、然而、虽然……但是……。假设关系句子之间是假想的情况。如果、假如、要是、如果……那么……。2.明晰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关系类型子类型具体特点承接关系相承关系递进关系由观点到分析是承接或层层递进的,也有可能段落之间是承接或层层递进的。并列关系相并关系对照关系文章段落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总分关系分总关系结构安排相属关系总分总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或者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3.辨识论证方法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类比论证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物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常见类型举例范围、程度、频率词“全”“都”“一些”“所有”“更”“极”“比较”“通常”“偶尔”等。时态词“已经”“将”“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尚未”“之前”等。指代词“之”“其”“此”“这”“它”“那”等。肯否词“一定”“必定”“的确”“有”“没有”“无”“无非”“防止”“禁止”等。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只要……就……”“只有……才……”“不但(不仅)……而且(并且)……”“不是……而是……”“虽然……但是……”等。顺序词“首先”“此外”“同时”“第一”等。总结词“总之”“由此可见”等。概念词文中反复出现的概念词语。2.勾画重点句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内容句①能揭示文章题旨、中心论点的语句;②每一个段落中能概括段意的语句;③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结构句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3.勾画论据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第三步:读完全篇画结构画出行文结构图,旨在厘清各段是如何论证论点的。[读文示范](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第一段]①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②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第二段]①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②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③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④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⑤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⑥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⑦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第三段]①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②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③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第四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②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③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④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第五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③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④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⑤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⑥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关键词句①中的“这个问题”具有指代作用。句②中的“首先”是表承接关系的关联词;“根本”是形容词,强调“问题”的重要性;“只有……才……”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文中还提到“文学艺术创作者”“人民”等概念。命题者会在这些关键词上设题。论点与论据首段第②句是论点,也是论据,回答了第①句中“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关系第一段共2句话,第①句是引出话题,第②句借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引出本文的观点。这两句话是递进关系。关键词句①中的“只有……才……”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第③句中的“常常”是表频率的副词;第⑦句中的“那么”有申说结果、提出问题的作用。命题者会在这些关键词上设题。论点与论据第二段第①句强调了文艺界的普遍认同,是论点句;第②③句摆出现象,是论据句。[提示]第1题A项需要结合第①句比对分析。[提示]第2题B项需要结合第②句判断。关系该段共7句话,第①句提出看法,第②~⑥句指出创作实践中许多作家、艺术家的困惑和困难,第⑦句从探索“更深层的东西”的角度引出下文的论述。全段呈总分关系,第②~⑦段呈递进关系。[提示]第3题A项需要结合第⑥句比对分析。关键词句②中的“再次”是表频率的副词;句③中的“只有……才能……才有可能……”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命题者会在这些关键词上设题。论点与论据第三段句①是论据句,文中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第②③两句是观点句,强调作家、艺术家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提示]第3题B项需要结合句③来判断。[提示]第2题C项需要结合句①②来判断。关系该段共3句话,第①句和第②句是解说关系,第③句与前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全段紧承上文展开论述分析,引出下文对历史经验的回顾和总结。关键词句①中的“理性和情感”是并列短语,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的重要性;句②中的“无论……还是……都……都……”是一组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主要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句④中的“或许”是表推测语气的副词。命题者常选用这些关键点作为命题依据。[提示]第1题B项需要结合句②来比对分析,C项需要结合句④来判断。论点与论据第四段句①是本段的过渡句和观点句;句②③④均为分析句,重点强调分析认清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关系该段共4句话,第①句与②③④句间是总分关系,第②③④句间是递进关系。全段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作家应该把生命和创作与更广大的人群联系起来。关键词句②中的“好不好、精不精”指出供给矛盾的焦点,命题者会在论证内容方面设题。句③中的“也是”从侧面强调还有比“娱乐和消费”更重要的内容。论点与论据第五段第①句是观点句,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第②~⑤句是分析句;第⑥句是总结句。[提示]第1题D项需要结合句③来比对分析;第3题D项需要结合句②来比对分析。[提示]第2题D项需要结合句①④来分析。关系该段共6句话,全段为总分总关系,第②~⑤句间是递进关系。本段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观点。全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逐层递进。[提示]第2题A项需要结合全文来加以分析。四、试做“3大考题”题型1筛选信息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B[A项,原文“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是“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的前提,由此并不能推理出“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选项推断过度。C项,从原文第四段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来看,选项说法错误,强加因果。D项,从原文最后一段中“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来看,“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有全面认识,“无须考虑”曲解文意。]题型2论证分析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