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考点1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三大方法(1)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①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观察。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观察法一般在野外自然状态下进行,主要应用于观察动植物的外形、研究动物的行为等,如要了解桃花的结构时应采用观察法。(2)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②目的和调查③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其次,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④分析;最后,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法分为普查法和抽查法。a.普查法:适用于精确度高的调查,如人口普查。b.抽查法:当调查范围较大,不适合一一调查时,应采用抽样调查法,如调查某中学学生的视力情况。注意:抽样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分类对照实验模拟实验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原则对照原则:在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单一变量原则:探究实验要求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实验变量);可重复性原则:进行多次实验选取模拟对象要准确;所进行的模拟实验要切实可行举例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米勒的模拟实验(3)实验法:2.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提出问题→⑤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1.概念自然界中具有①生命的物体叫作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考点2生物的特征概念特征举例区别非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不具有生物特征石头、水、落叶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物特征鲸、蚯蚓、细菌3.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②营养。举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自身利用,还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动物间的捕食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生物能进行③呼吸。举例: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但呼吸不一定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厌氧细菌呼吸不需要氧气。(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④废物。举例:动物通过排泄(排尿、排汗、呼出气体)和排遗(排便)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吸等方式排出废物。(4)生物能对环境中的⑤各种刺激做出反应。举例: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会合拢;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5)生物能够⑥生长和繁殖。举例: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生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繁殖)。(6)生物都有⑦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举例:龙生龙,凤生凤(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注意: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⑧细胞构成的。•【知识巧记】•“一需、四能、一具有”1.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1)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②其他生物。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③互利共生、寄生关系等。考点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b.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很多动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如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2)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完全适应,更不会是永久性的适应。(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④数量和分布会影响到环境中的其他生物。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①生物与②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考点4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功能③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命提供能量、营养物质和空间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④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⑤传粉和传播种子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2)生态系统的组成①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莬丝子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②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蟑螂等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分解者的作用;③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如能够进行光能合成作用的细菌(主要指蓝细菌)和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等)属于生产者,而寄生细菌和寄生真菌属于消费者;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直接能量来源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特别提示】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的概念: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⑥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⑦生产者。(2)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⑧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⑨食物链和⑩食物网流动的。(4)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⑪越多。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但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⑫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⑬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4.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成分之间的比较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⑭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⑮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所属类型绿色植物食植动物小型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营养状况⑯自养直接以植物为食,异养以食植动物为食,异养以小型食肉动物为食,异养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⑰物质和⑱能量沿此渠道流动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①生物与其②生活环境的总和。(1)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2)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3)水圈中的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4)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考点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草原生态系统:缺乏高大的植物,但动、植物种类较丰富,在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③地球之肾”之称。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圈的④碳—氧平衡和水循环。(4)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最强,有“⑤绿色水库”“⑥地球之肺”之称。(5)淡水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6)农田生态系统:以⑦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7)城市生态系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非生物因素、地域关系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1.只要是生物,都有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2.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珊瑚每年都在生长,因此珊瑚属于生物。()4.植物没有神经,所以对外界刺激不会做出反应。()5.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抢分必练】√×××√6.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7.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属于对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8.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9.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10.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范围,人类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1.实验材料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1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做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制订计划①设置相同点:在铁盘内放入一层湿土。将10只鼠妇平均分成2组,分别放入铁盘两侧。②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变量为光。③观察记录: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实施计划实验结果:鼠妇在阴暗处的数量明显多于在明亮处的数量。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2.实验步骤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还有哪些因素会对鼠妇的分布产生影响?3.注意事项(1)不能选择个头特别大、跑得特别快的个体。(2)至少选取10只鼠妇,不然实验对象过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结论的可信度。(3)要采取多组平行或多组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避免偶然性。(4)做完实验后,要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例】(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下表为某小组同学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时间(分钟)234567891011明亮环境中(鼠妇个数)4320101210阴暗环境中(鼠妇个数)6781091098910(1)该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做出的假设是。(2)该实验的变量是。(3)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需要计算全班各组的。【答案】(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2)光照(3)平均值【解析】(1)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猜想,根据提出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可知,该小组同学做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2)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光照,要以光照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实验设置中就要使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形成对照实验。(3)只进行一次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所以,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需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