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策略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山人海的就业现场一、就业形势分析(一)当前就业现状(二)毕业生现状(三)企业招聘更难二、就业困难的原因(一)社会原因(二)高校原因(三)个人原因(四)教体原因三、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影响(一)负面影响(二)正面影响四、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二)企业:树立人才观,适当改变用人的原则,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三)学校:深化改革,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四)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树立新就业观,自主创业能力(五)培训机构:做好职业培训及保障五、总结目录前言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显著增加,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呈现饱和状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加上以往未能及时就业的将有高达750万,2012年就业人数预计会达到850万以上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面对各种客观现象,我们该如何应对?成为大家深切关注的问题,现对其做浅略分析。一、就业形势分析(一)当前就业现状(二)毕业生现状1、复习研究者2、边看边干者3、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三)企业招聘更难(一)当前就业现状当前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加上以往未能及时就业的将有高达750万,2012年就业人数预计会达到850万以上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呜谈到,“就业难将在我国长期存在,不仅仅是高校毕业生。从劳动力供求全局看,今年新进入就业市场的劳动力达到1500多万人,加上900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将超过2400万人。GDP增速保持在8%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就业和补充自然减员增加就业约为1200万人,城镇就业供求缺口还会在1200万左右。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未来一段时期不太可能有根本性的转变”。————供需差别大(二)毕业生现状“毕业漂族”、“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三)企业招聘更难目前的状况是有相当多的岗位招不到想要的毕业生,或者说是很多的岗位遭到毕业生的冷遇而闲置。现在有些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应届生就业早已不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才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本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跟社会需求不太对口,现行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选才要求高大学生缺乏胜任力上大学就等于高工资吗?十年寒窗苦,一纸文凭难啊。在家人望眼欲穿的期待中,在自己的辛苦拼搏下,终于获得了跃过了“龙门”。没想到前景仍然是这样的迷茫与无奈——找份工作不易,找份薪水高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这种情况,怎叫人心里能够平静?郁闷吧?当然是有一点,又岂止是一点?啃老族•宁苦也不啃老1、复习研究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昭和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不少书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上升研究生,则在3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2、边看边干者有些事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银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3、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补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可以看出: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二、就业困难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对学历的要求2、对性别的要求3、对学校的要求(二)高校原因1、专业设置问题2、就业指导问题3、教学质量问题(三)个人原因1、就业观念问题2、学业不精问题3、个人定位问题(四)教育体制原因(一)社会原因1、对学历的要求目前一些单位对学历的严格要求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虽说会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学历不代表着能力,但是在实际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还是非常注重学历的,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表明学历本科以上。2、对性别的要求网上流传着“男硕士相当于女博士。”这句话虽说流传于虚拟世界中,但是也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就业形势,由于女学生毕业后年纪略大,又涉及到家庭等多方面问题,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注明只要男性。3、对学校的要求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好一些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会优先选择那些好学校的毕业生,有些单位更是在招聘简章上注明只要某某大学学生。(二)高校原因1、专业设置问题近几年,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冷门专业缺人却招聘不到人,而热门专业毕业生又过剩,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2、就业指导问题很多学生到了毕业时才想到就业问题,才认识到就业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这与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匮乏有很大的关系。3、教学质量问题(缺乏工作经验)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三)个人原因1、就业观念问题我国特殊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和学生本身的就业思想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大学生、学生家长及整个社会中有八种观念影响到大学生就业:(1)一步到位的观念;(2)专业对口的观念;(3)收入第一的观念;(4)户口至高的观念;(5)干部身份的观念;(6)创业太难的观念;(7)一开始就想成大事的观念;(8)找一个稳定工作的观念。2、学业不精问题缺乏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扎实的文化功底。有些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学真知,而是为了混文凭,抱着这种想法进入大学的人往往不会踏踏实实地坐下来研究学问。他们有时流连于网吧,有时上课睡觉,这样的学生在走入社会时往往在专业技能方面败下阵来,丧失了就业的机会。3、个人定位问题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及地理位置等。期望值过高不下,已经影响到毕业生顺利就业。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颦值,刻意追求最美满的结果,而错过了其他许多好的机会,有的甚至造成了就业困难。(四)教体原因社会正经历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生产方式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之中。现实需要有更高技能与综合竞争力更全面的新型劳动者。但是与此息息相关的教育却已不能够适应国家的需要。教育体制中对民营教育机构的重视还是没有提高到相应的高度,民营教育机构也没有平等的分享到国有教育机构各种资源。所以大量的学生及职业人士开始接受职业机构的培训,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一方面进行结构调整,一方面加大对民营教育机构在资金、市场准入、学位等方面的支持。2011年高考录取率预计高达80%以上,五年一贯制招生、对口高考、成人高考、中专均在扩大招生大学应届生约为750万人,已经达到今年增长的最高峰,就业形式不容乐观,而企业却依然出现“招聘难”,这两个不协调的矛盾究其的成因分析在于:第一、传统“重理论、轻实践”,过于重视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学的只是既成定论的科学知识,却忽视了对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重视,只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能力的矮子”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不是让他们具有更好地完备自身适应社会的知识和技巧,而是主要为“更高一级的学校做学术准备”,教育的内容更多是理论而非技能,“更没有在课程目标中考虑正在成长的学生个体所急需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应时而变:一位英国科学教育学者曾这样评价我国的科学教育:“中国学校的科学课程有以下特点:分科教学,注重物质科学,学生的实践少,注重内容而忽视过程技能,教材的理论性强而不注重实用。”这致使哪些具备学习天赋的学生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而更多的学生则成为精英教育的牺牲品;第四、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第五、大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第六、职业规划意识薄弱;第七、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难以转变;第八、经济危机下企业廉价的报酬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上原因导致“招聘难”与“就业难”在中国市场上矛盾地存在,并且愈演愈烈。三、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影响(一)负面影响1、对大学生本人2、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3、对社会压力(二)正面影响1、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2、学校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3、企业与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4、培训公司也应运而生(一)负面影响1、对大学生本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以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敬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到毕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2、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来大学期间就花了很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没有办法,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3、对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二)正面影响1、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政府还应该在教育改革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2、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3、企业与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4、培训公司也应运而生培训公司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后的大学生相对会更快地胜任工作。有些民营教育机构更是集合这两种方式,直接模拟企业的技能环境,请企业的人来授课。这些企业和相关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及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劣势凸显出来,这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无疑是一件好事。四、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二)企业:树立人才观,适当改变用人的原则,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三)学校:深化改革,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四)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树立就业新观念。(五)培训机构:做好职业培训及保障。2010年10月24日,受国务院委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尹蔚民表示,中央出台六大措施稳定就业,其中,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是六大措施之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教育部等各部委联合实施了多项职业培训计划,鼓励对大学生、再就业人员、退伍军人等进行专业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