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毯渲勒吟迂蹄貌拘羞涩偏涯鄂襟跤我知道毯tǎn(毛毯、地毯)渲xuàn(渲染)勒lè(勾勒、勒索、勒令)吟yín(吟诗、呻吟)迂yū(迂回、迂见)蹄tí(马蹄、铁蹄)貌mào(礼貌、相貌、外貌)拘jū(拘束拘留拘谨)羞xiū(害羞羞耻)涩sè(羞涩发涩艰涩)偏piān(偏向偏听偏信)涯yá(天涯海角一望无涯)襟jīn(衣襟襟怀对襟)跤jiāo(摔跤)地毯、渲染、勾勒、迂回、天涯、低吟、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襟飘带舞、境界、洒脱、一碧千里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洒脱: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勒蒙lè()lēi()mēng()méng()měng()勒令勒紧蒙人蒙受内蒙近义词:清鲜(清新)明朗(晴朗)拘束(拘谨)勾勒(勾画)奇丽(美丽)目的(目标)飞驰(奔驰)反义词:洒脱(拘谨)羞涩(大方)团结(分裂)迂回(径直)明朗(阴暗)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下面的选择题。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A、事情发展的顺序B、时间的先后的顺序C、按地点转换的顺序C地点转换的顺序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里蒙古包外告别草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草原景象。课文分两层,先写看到的草原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是怎么样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来写?细读,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2、作者是如何写这些景物的?划出相关的语句。(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碧”是形容_________,“千里”是指_________,“一”是_______的意思。这句话写出草原______、_______的特点。青草很绿草原很辽阔都和全碧绿辽阔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翠色欲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突出了草原的_________,小丘线条的______,整个草原犹如一幅________那样让人赏心悦目。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像在流动,富有生机辽阔碧绿柔美中国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草原十分辽阔。)(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十分静寂。)(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1)“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2)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思考: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划出表面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读后讨论交流。(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