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传统村落建设中的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9年第3期(总第161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GUANGXIJIAOYUXUEYUANXUEBAONO.3,2019(SerialNO.16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强调必须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一直以来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落实到传统村落的建设中,就是如何把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相结合,留住民族的根,留住文化的魂,留住乡愁。一、广西瑶族传统村落的数量和分布2015年中国瑶族人口为285.3万,其中,广西瑶族人口171万,约占全国瑶族人口总数的60%。全国12个瑶族自治县,广西共有恭城、富川、金秀、大化、巴马、都安等6个,占了总量的一半。目前,广西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传统村落中,瑶族传统村落有40余个,主要分布在金秀瑶族自治县(15个)、恭城瑶族自治县(15个)、富川瑶族自治县(5个)、大化瑶族自治县(3个)、南丹县(2个)、灌阳县(3个)、蒙山县1个、资源县1个。二、广西瑶族传统村落建设规划和实践(一)国家级的瑶族传统村落建设规划和实践2012年12月,国家民委印发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重点保护和改造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基本形成静态保护、活态传承,动静结合的民族文化保护模式,基本建立民族文化保护的体制机制[1]。2014年和2017年,国家民委分别发布《关于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民委发〔2014〕190号)、《关于命名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民委发〔2017〕34号),广西共有22个瑶族传统村落上榜。2012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2〕184号),强调“保护发展传统村落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收稿日期:2018年9月14日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2018年度开放课题“广西传统村落建设中的瑶族文化保护和利用”(2018KFYB02)的研究成果。广西瑶族传统村落建设中的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郑慧(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06)摘要:广西在瑶族传统村落建设规划和实践中,注重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取得了一些成效。未来要注意充分保护和利用瑶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发挥瑶族文化传承人和传承场馆的作用、鼓励瑶族居民和社团的参与。同时,为瑶族传统村落建设建档,一村一档,才能为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提供宝贵的凭证和参考。关键词:传统村落;广西瑶族;瑶族文化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19)03-0013-06--13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2]。2017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对外公布了列入2017年中央财政支持计划的传统村落名录,广西上榜的26个村落将得到每个村落300万元,合计7800万元的中央财政补助,这些资金将被集中用于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防灾安全保障、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项目;另外,13个村落也被拟列为2018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对象。广西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建设已经迎来一个有利的历史机遇期[3]。国家各有关机构的一系列举措,都在传递同一个信息,那就是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设经过顶层设计,已经纳入全国一盘棋。(二)自治区级的瑶族传统村落建设规划和实践2016年,广西住建厅颁布了《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体规划》,依据村落自身条件和传统文化特色,把目前已明确的435个自治区级以上传统村落划分为数个保护带/区,开展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摸底调查和建档工作,筹措保护发展资金。2015、2016年,广西分别落实了84个和100个传统村落规划建设经费,合计1840万元,在实际的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治理和传统民居保护修复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广西已有165个传统村落在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前提下开展了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120万人次,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据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处负责人提供的消息,从2017年起,广西各地将在第五次大型摸底调查活动的基础上,启动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力争使广西进入中国传统村落的总量超过250个。同时,积极开展《广西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有关内容纳入该法规。对未进入中央财政支持的传统村落,广西住建厅将督促和指导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逐渐修改完善保护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继续申报项目,争取中央资金支持[4]。(三)县级的瑶族传统村落建设规划和实践1.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传统村落建设规划和实践2011年12月,金秀瑶族自治县编制了《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文化发展总体规划》,颁布了《关于印发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制订了《金秀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实施方案》,分别从“文博模式”、“村寨模式”、“非遗模式”、“文化旅游模式”等四种模式探索加强瑶族传统文化保护,深度挖掘瑶族文化内涵的路子[5]。2017年3月,金秀县人民政府下发了《自治县建设世界瑶族文化展示体验区实施方案》,旨在加快建成世界瑶族文化展示体验区,继续打造金秀“世界瑶都”品牌,提升金秀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金秀县把瑶族文化保持较完整且交通方便的古占、孟村、六段村打造为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村,建造瑶族风情园。2011年6月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六巷乡下古陈村和六巷乡门头村分别建成坳瑶生态博物馆和花蓝瑶生态博物馆。此外,金秀县与桂林旅游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设计了扇子、服饰、茶具、灯具、首饰、办公用品等多项具有瑶族文化元素的作品,发展民族旅游工艺品产业。2018年1月,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古民居,金秀县还将金秀镇六段村的50多户茶山瑶贫困户迁移到就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把旧村独特的吊脚楼民居群就地保护起来,建设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民俗度假村[6]。2.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传统村落建设规划和实践2013年,恭城瑶族自治县政府颁布了《恭城瑶族自治县古村落保护规定》,把1949年以前形成的、地方特色鲜明、保护较好的,具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和旅游价值的古民居、祠堂、寺庙、会馆、碑刻等文化遗产,全部列入法规保护范围,并利用各种形式进村入户宣传,普及和传播古村保护意识。2014年以来,该县陆续获得国家文物局专项维修经费和安全防范项目经费共1200多万元,用于“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三庙一馆”(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的维护和修复,目前取得较大进展[7]。2012年初,国家级传统村落观音乡水滨村建立了全国首个村级瑶族历史文化实物档案陈列室,该陈列室收集并展出了舞龙、芦笙、鼓等瑶族文化器物50余件,石磨、犁等生产生活用品100余件,以及历届“盘王节暨梅山文化节”的照片档案[8]。2018年1月17日,观音乡水滨村的传统村落--14桂学研究瞭望郑慧广西瑶族传统村落建设中的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保护进入修缮补盖仿古瓦阶段。纳入此次修缮范围的还包括栗木镇常家村、西岭镇杨溪村、莲花镇门等村、观音乡蕉山村等16个入选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重点村落和重点古民居。为了确保修缮质量,恭城县专门聘请了文物、文化、规划、民俗等行业的专家,为传统村落制定了科学细致的修缮保护规划,获得了“修旧如旧”的效果[9]。3.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瑶族传统村落建设规划和实践为了更好地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工作,2014年,富川县政府陆续出台了《全县传统村落保护的总体规划》《富川瑶族自治县古明城保护暂行办法》《富川瑶族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为古村落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指导。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瑶族传统村落建设和保护工作。一是为传统村落建档立卡。富川根据“一村一档”“一村一史”的要求,调查传统村落的数量,为其建档立卡。至今已完成该项工作的有57个传统村落和21个古民居建筑群。二是对传统村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稳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维修进度。富川坚持整合资金、统筹建设的原则,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些古建筑、古树等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修缮。投入2000多万元对朝东镇秀水村、福溪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古民居保护与维修,投入200多万元对葛坡镇深坡村、新华乡虎马岭村进行了主街古民居的保护与维修[10]。4.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瑶族传统村落建设规划和实践2017年5月修订的《大化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第四十条指出:自治机关加强对自治县行政区域内具有民族传统特点的标志性建筑、民居和传统村落的保护。2015年12月,大化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黄格连同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的人员组成调查工作组,前往该县板升乡弄立村弄立队,展开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活动。瑶族传统文化村弄立队是第二批全国传统村落,始建于1710年前后。调查工作组掌握了村落形成时间、建成原因、自然风貌、民间习俗、历史文物资料、生产生活方式、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人居环境等情况。不仅搜集整理了部分民间文物和民间故事,还拍摄了建筑物、村民生活场景、礼仪风俗状况、学校上课面貌、道路交通情况等图片。大化县文联打算编印出版“中国传统村落——弄立村弄立队图典县卷本”,为下一步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提供信息,奠定基础[11]。三、广西瑶族传统村落建设中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举措(一)充分保护和利用瑶族文化资源1.充分保护和利用瑶族古籍、石刻和牌匾等物质文化遗产第一,瑶族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广西瑶族传统村落的古籍主要有恭城县水滨村的《蒋氏族谱》、村民周民统保存的《过山榜》;恭城县莲花镇凤岩村凤岩屯村民保存的家谱;富川县秀水村的《崖州志》、《毛奎诗文》、《毛氏族谱》等。对于瑶族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可以考虑建设小型的家族博物馆和档案馆,搜集和保护与村落一些较大家族和较大姓氏有关的档案文献,包括文字、图片、音像等记录符号和金、石、竹、木、纸质等载体,突出瑶族传统村落浓厚的人文气息,凝聚和传承人文精神。第二,瑶族石刻的保护和利用。广西瑶族传统村落的石刻主要有恭城县栗木镇大合村立于清咸丰壬子年(1852年)的“圣旨碑”,也称“诰命碑”,反映了大合村曾有的尚武之风;恭城县西岭乡杨溪村杨溪屯有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诰封碑。富川县秀水村的水公水婆碑、大小洞天石刻;灌阳县洞井村古民居内留存的一块清朝廉政禁令碑。对于瑶族石刻的保护和利用,可以考虑建造小型的石刻文化长廊,增加瑶族传统古村落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设置与石刻有关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旅游项目,如让游客为石刻制作拓片、进行石刻书法临摹等,在古村落旅游中传播石刻文化。第三,瑶族牌匾的保护和利用。广西瑶族传统村落的牌匾主要有恭城县西岭乡杨溪村杨溪屯有古牌匾16块;富川县油沐乡福溪村门楼上的“文魁”、“进士”等牌匾;灌阳县洞井村古民居大门镶嵌的皇帝赐匾、姓氏牌匾和地方-提名匾额共5块。对于瑶族牌匾的保护和利用,可以考虑建设以弘扬求知上进为主题的小型展览,展示几代学子为修身治国而努力读书的传统美德,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做好宣传和教育。2.充分保护和利用节庆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瑶族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比较大型的--15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节庆有盘王节、分龙节、祝著节、达努节等,很多瑶族传统村落每逢重大节日,都会隆重举行庆祝活动,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以上,村里的五排瑶保留和传承的盘王节、梅山图以及梅山文化,已经成为弘扬恭城县瑶族文化的标志性品牌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