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目标导航]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1.克里木战争原因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土耳其时间1853-1856年双方俄国——英、法、土性质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发达的英法之间的战争结果俄国战败,签订了《巴黎和约》失败根源落后的农奴制影响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农奴制是导致这种落后局面的深刻根源2.变革的呼声(1)十二月党人:1825年12月,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2)平民知识分子: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名师点拨]克里木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各有其如意算盘,但战争结局是俄国战败,说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是无法抗衡的,战争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证明了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3)亚历山大二世的准备:主持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发起酝酿农奴制改革的“大讨论”。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启动(“解放”法令)1.颁布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2.主要内容政治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经济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外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块地3.结果(1)农奴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获得“解放”,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2)农民为了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3)“解放”法令与农民的要求相差太远,在改革过程中爆发了空前的农民骚动。[易错提醒]俄国1861年改革的焦点问题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三、俄国农奴制的延续(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1.司法改革(1)内容: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2)影响:培养了法律人才,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改革进展缓慢,普通群众不具备法律意识。2.地方自治(1)内容: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城市杜马,由选举产生。(2)影响:保证了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地方自治机关对本地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未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3.对改革的总体评价(1)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2)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改革中对农民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名师点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为维护专制统治必须进行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客观上有利于加速俄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四、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背景(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事件概况性质结果影响日俄战争1904—1905年,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俄国战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1905年革命开始于“流血星期日”事件,城市罢工、罢课;农民暴动;军队哗变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遭沙皇镇压沙皇政府再次进行改革[名师点拨]俄国1905年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五、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目的稳定农村社会基础,保护贵族地主利益,扶植富农。2.内容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3.影响(1)积极方面:促成了俄国经济的大发展。(2)消极方面:①使富农愈富,贫农愈贫,社会不公更加严重,导致社会矛盾愈发激烈。②使农民对沙皇政府失去了信任。要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农奴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使得工业发展缺乏广阔的国内市场。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民的反抗,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2.克里木战争是诱发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因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和腐朽,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经济状况更加恶化,使一切矛盾表面化和尖锐化。而此时有些地主已经看到了农奴制不如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更为有利可图,开始放弃自然经济,逐步转向商品经济。3.俄国内部革命是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因素。1825年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起义。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4.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上台的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唯有变革才能自救,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探究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对比表对比项俄国英国比例生铁产量26万吨385万吨1∶15铁路里程1500俄里15000俄里1∶10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思考:(1)根据材料一分析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木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俄国产生了哪些影响?(3)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一位怎样的人物?他的基本主张与十二月党人有何相似之处?从中可看出十二月党人的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结果:俄国失败。影响: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大大动摇了其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加剧了俄国农奴制危机,成为农奴制改革的外因。(3)是俄国历史上杰出的知识分子革命家。相同点: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影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更多的人为废除农奴制度进行斗争。要点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进步性。(1)经济: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俄国工业化。(2)政治: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建立近代司法制度,有利于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3)军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有利于军事近代化。(4)教育:扩大办学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促进了教育近代化。(5)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俄国,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近代化。2.局限性。(1)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2)改革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以及引发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3)改革未从根本上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过于浓厚,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与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深刻的危机,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探究问题]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相似”的表现,并阐释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提示:(1)“相似”: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司法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法治化进程;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促进了民主化。阐释:俄国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或俄国通过学习西欧进行现代化)。(2)体现:改革保留了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影响:农奴制改革不彻底阻碍了俄国现代化进程;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模式——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