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目标导航]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必要性。2.概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认识彼得一世改革与俄罗斯帝国崛起的关系。一、改革的背景(时代的要求)1.改革的必要性(1)社会状况: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2)国际环境:瑞典和土耳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3)面临任务:俄国的当务之急就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2.改革的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了大权,立志改革。(2)1697—1698年,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名师点拨]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二、改革的过程(移植西方文明)1.改革措施(1)军事改革:①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②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军队。(2)经济改革:①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②措施。工业方面鼓励私人开办企业,规定:凡开办工厂的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商税方面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将原来按户收税改为按每个男性农奴征收“人丁税”(3)政治改革: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②措施。a.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b.地方:设立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c.用人:废除旧贵族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4)文化教育改革:①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②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③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2.推进改革的手段(1)强迫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必须上学,不毕业就不准结婚或进军队服役;不服从命令的,就剥夺其特权。(2)严厉镇压保守势力近卫军的反叛,将叛乱者全部绞死,并处死了太子,加强了沙皇的权威。3.存在问题强迫农民当兵或征调农民徭役,加重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名师点拨]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三、改革的评价(俄罗斯帝国的崛起)1.积极作用(1)俄国国力增强,成为欧洲强国。(2)大力移植西欧的文明,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2.局限性(1)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2)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3)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对农民非常残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深化认知]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的发展,尤其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从根本上讲,它是封建王朝推行的改革,其本质上是为加强封建统治,因而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要点正确认识彼得一世改革是历史的进步1.从改革的背景看。(1)17世纪,英、法、荷等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俄国的封建落后势力仍旧非常强大,不仅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了王权。(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但他们自身力量弱小,希望借助王权的庇护得到发展;封建君主也希望借助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封建君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与资产阶级的要求相适应。2.从改革的内容看。(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和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2)改革奉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和经济思想。(3)改革注重实施与本国特点相符的思想文化政策。(4)改革注重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所有这些在客观上都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探究问题]材料一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材料二斯大林评价彼得一世改革说:“这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思考:(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2)斯大林这样评价彼得一世改革的含义是什么?提示:(1)彼得大帝改革是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却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2)彼得一世改革引进了西方成果,摆脱了封闭落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