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中国淡水短缺解决对策。2.了解我国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的措施。3.了解土地退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知识点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情景导入]思考探究:该图反映了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是什么?解决措施有哪些?答案:主要反映了水资源短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提高用水效率;重视节约用水;注重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1)世界淡水紧缺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需求量不断增加。(2)解决对策。①开源:a.修筑水库、开渠引水。b.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c.废水处理再利用。d.海水淡化。e.人工降雨等。②节流:a.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b.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1)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3)采取全面节水措施: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在社区、学校、家庭中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1.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材料二50年规划,5000亿元以上总投资——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我国水利地理版图。材料三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3)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4)生态环境的建设,对解决水资源问题有何作用?答案:(1)自然原因: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小。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2)南水北调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3)兴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控制人口增长;植树造林;适当提高水价;雨季回灌地下水、海水淡化等。(4)退耕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储量,对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不足,具有重要作用。[反思归纳]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对策具体措施开发水源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退田还湖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采取全面节水措施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依法)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农业节水)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工业节水)加强宣传,节约生活用水(生活节水)1.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经济持续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措施逐步解决缺水问题。据此,回答(1)~(2)题。(1)下列不属于开源措施的是()A.海水淡化B.修筑水库C.改进灌溉技术D.人工降雨(2)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我国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措施的是()A.海水淡化B.开发水源C.进行生态环境建设D.采取全面节水措施解析:开源是开辟水源,主要包括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改进灌溉技术属于节流措施。因为现有技术条件下成本太高,实施海水淡化不是我国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措施。答案:(1)C(2)A知识点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情景导入]思考探究: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耕地污染。1.耕地的利用与保护(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依靠占世界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随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将减少。(2)具体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2.土地退化的防治(1)概念:土地退化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2)表现。①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②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③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3)土壤侵蚀的防治。①原则: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应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具体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施。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的一份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过去的45年中,由于农业活动、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而造成中度和极度退化的土地达1.2×108hm2,约占地球上有植被地表面积的11%;世界旱地面积约3.27×109hm2,其中,受沙漠化影响的就有2.0×109hm2,占旱地总面积的61%之多。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土壤侵蚀问题,每年流失土壤达2.5×1010t,高出世界上土壤再造速度数倍。(1)上述材料反映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有哪些?(2)怎样才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答案:(1)农业活动、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等。(2)非农业用地可以利用荒地,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1.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与解决措施现状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耕地质量低,低产田比重大措施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提高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2.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土地退化的概念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表现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发生了不利的变化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建立“防、治、用”相结合体系,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程措施水利工程: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修梯田、淤地坝等农牧业措施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发展舍饲养畜,种植牧草3.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思维拓展]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不同(1)西北地区:以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为主。(2)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和土壤侵蚀为主。(3)南方地区:以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4)青藏地区:以寒漠化(两极、高山或高原等寒冷气候下的荒漠)为主。2.读下图,完成(1)~(2)题。我国1998—2008年耕地减少结构示意图(1)关于我国耕地结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B.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C.灾毁耕地面积总体趋势是增多D.建设用地面积总体趋势是减少(2)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酸雨②水土流失③土地荒漠化④臭氧层破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减少的状况有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少的趋势,生态退耕对耕地减少影响最大,灾毁耕地总体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建设用地总体变化不大。答案应选B。第(2)题,土地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有防治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酸雨、臭氧层破坏都是大气污染,与生态退耕的联系较小。答案应选C。答案:(1)B(2)C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