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标要求课标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知道: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发展方向。理解: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的成因。应用:能够根据区域地理条件,确定其发展方向,并通过阅读地形、气温和降水有关材料,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第一课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知识点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诗歌中的地理俺们家乡在20世纪中期以前,沼泽遍布,林海茫茫,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大荒原,也是一处野生动物的“天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俺们辛勤的耕耘,家乡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品粮基地。思考探究:(1)你知道“俺们家乡”在哪儿吗?(2)请说出“俺们家乡”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提示:(1)东北地区。(2)地形平坦广阔,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等。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多样。(3)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东北平原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多雨而短促,年降水量400~8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无霜期为80~180天,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要。(2)地形条件: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3)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2)交通运输: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3)人口:开发晚、密度低,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发展商品农业。1.读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冬季的气候特征。简析该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的主要条件。(2)图示区域在我国境内的地区生产的蔬菜大量出口到俄罗斯东部城市,简析其主要原因。(3)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辽河下游地区成为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并分析该工业基地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1)寒冷干燥。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2)纬度相对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处于中俄边境,距离较近,交通便捷。(3)丰富的矿产资源、较为充足的水源。一些工业部门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肥等生产资料,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生产;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特征影响自然资源土地耕地面积广大,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集中连片、地势平坦、便于开垦,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也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自然资源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光照、降水较为充足,雨热同期东北地区的水热条件基本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需求自然资源森林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中国主要林区,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是优质商品木材的集中产地草场草场面积大,草质优良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渔业临黄海、渤海;淡水湖泊、水库多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工业、交通和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下图所示:[思维拓展]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对比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等诸多因素,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特色农业形成的地理条件对比。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基塘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市场广阔;水、陆、空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新疆南部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1.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1)~(2)题。①年均温-3.6℃年降水量355mm②年均温4.9℃年降水量881mm③年均温6.8℃年降水量361mm④年均温-4.0℃年降水量630mm⑤年均温3.6℃年降水量523mm(1)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Ⅰ—①B.Ⅱ—②C.Ⅲ—③D.Ⅳ—④(2)与江汉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B.肥沃的土壤C.雨热同期的气候D.地广人稀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五个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V和Ⅰ位置偏西,根据东北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可以判断降水量小于400mm的①和③与这两个区域对应,再根据V和Ⅰ的纬度可以判断V的年均温比Ⅰ低,所以可以判断①和V对应,③和Ⅰ对应。Ⅱ、Ⅲ、Ⅳ三地根据其纬度可以判断Ⅳ纬度最高,其气温最低,Ⅲ纬度最低,气温最高,由此可以判断Ⅲ对应②④⑤中气温最高、降水最多的②,Ⅳ对应②④⑤中气温最低的④,则Ⅱ对应⑤。第(2)题,Ⅳ地区位于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相对于江汉平原来说的最大优势,杂交水稻技术在各地都有应用,东北的黑土和江汉平原的水稻土都很肥沃,两地都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但江汉平原的水热条件远比Ⅳ地区(三江平原)要优越。答案:(1)D(2)D知识点二农业布局特点生活中的地理“东北三宝”是指东北地区的三种土特产,有新旧两种说法:旧三宝是“人参、貂皮与靰鞡草”,新三宝是“人参、貂皮和鹿茸”。思考探究:其中人参和鹿茸是林产品,你知道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吗?提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1.农业布局(1)含义: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差异,因地制宜地组织农业生产,就形成区域内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2)划分标准: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东北的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业布局)农业区域分布地区主要农林产品和牲畜品种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农业区域分布地区主要农林产品和牲畜品种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马、三河牛和东北红牛等3.农业布局变化(1)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面积增大。(2)以禽、蛋、奶、肉、菜为主的副食品生产在大、中、小城市周围遍地开花,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2.下图为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4)图中A、B、C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答案:(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差异。(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4)畜牧业区林业和特产区耕作农业区(1)区域划分依据: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很多,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正是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项目耕作农业区畜牧业区林业和特产区地形区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区山地、丘陵区主要产品玉米、大豆、小麦、水稻三河牛、三河马等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自然条件①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②地势平坦;③土壤肥沃;④雨热同期①宜牧面积广;②降水较多,草类茂盛;③牲畜优质①宜林面积大;②森林资源丰富2.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1)~(2)题。(1)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2)关于a、b、c三地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地中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农业生产布局。第(1)题,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b、c两地的年降水量都低于400mm,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第(2)题,a地位于长白山区,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答案:(1)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