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战略“原点”是否有偏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有人说,在创业领导人眼里的战略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在成长阶段的企业家眼里,战略其实是一种经验,在成熟阶段的企业家眼里,战略其实是一种方法。通过健康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在战略上有两个痛点:一个是战略制定,一个就是战略落地。落地问题,这个似乎还好办,更大的问题是战略设置的原点问题——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一旦确立了这个原点,其战略落地的模式、方法、流程等一系列战略落地的因素就会改变。本期沙龙关注:在新时期战略的走向、战略制定的新观念,以及应对的方法和路径。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运营效益的改善,会带来眼前的组织效率与业务绩效的提高。但这恰恰掩盖了企业对战略的真实需要,会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在外部竞争中选择最佳决战地点,发展出优势定位,最终伴随竞争兴起,不但以前的收益将逐渐回吐,而且很可能已彻底失去发展有利战略的时机。更重视内部的运营效益的胜利,而不是关注企业外部的成果,这也是一些咨询公司在给企业做战略咨询时导致失败的问题所在。商业全球性步入新竞争时期,战略必须以定位为先导才能产生绩效。中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和企业形态的千差万别,导致企业对战略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战略定位和制定?让战略思想能够有效落地,关系到战略原点的制定问题,在商业全球性步入新的竞争时期,企业战略越来越呈现出动态发展和不确定性,如何应对这种新时期的新挑战?战略有原点吗主持人:关于企业战略问题,综观各家经典学派,我们会发现大部分都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经常问自己——我--如何找到差异化,我--如何弥补我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说,更多的企业把战略的眼光更多地瞄向了自己,瞄向了竞争对手。现在回过头来,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做法对吗?孟凡宇:战略是最复杂又是最简单的。战略可以复杂到看不懂,也可以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完。其实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所处的不同行业,其战略的元素和追求也是不一样的。国企、外资、民企,内部文化不同,也影响到企业战略的制定。文化的本源不同,导致战略也会有所不同。管理咨询顾问发现不了战略,战略一定来自企业自己的管理者,是董事长、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多年的经验、直觉,很多时候是靠右脑。管理顾问是管理部门,是用左脑工作的。一个好的想法,要变成现实,顾问做的是计划,是不同路径的选择,是最佳路径的组合。顾问是管理工程师,是把客户好的想法变成可以实施的路径。不同企业客户有不同原点,是阶段性的。很大的企业和很小的企业都是以客户为驱动的。小企业因为需求而找到市场,大企业如IBM是“随需而变”——因为到了那个阶段就一定要变,因为不变就会影响下一步的发展,所以才能让“大象跳舞”。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还是在跟跑阶段的企业,方向目标很明确:从200个厂商,经过5年的时间变成剩下的三四个企业之一。这个时候,更多的是看企业内部的问题,而不是看企业外部的问题。因为这种状态下大家所处的外部问题都差不多,客户需求也是一样的,所以更多的取决于执行能力。但跑到前几名了,肯定就各有各的特色了,会挖掘客户新的需求以应对新一轮的竞争。不同阶段企业的原点需要和战略提升是不一样的。主持人:在中国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当中,战略的问题是不是最要命的,或者是问题最多的?孟凡宇:战略因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江浙一带,大部分是乡镇企业,企业家个人财富都很多,规模甚至做到几十个亿,但它们的战略几乎是在一两个企业家的脑子里。比如大型国企和海外的上市公司,战略都不是一两个人想出来的,靠一个团队,用战略贯穿在整个企业里面,影响整个企业的各个方面,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在战略方面的表现形式都是不同的。民营企业反映很快,战略比较集中,会及时调整方向,国企调整得慢一些,调整的力度会大一些。对应企业来说战略问题都是非常重要非常致命的。一个企业没有战略就肯定做不长远。主持人:我有一位朋友,强项是信息化和流程建设,当他依照企业既定的战略把信息化越做越深入的时候,发现对战略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质疑,认为战略与原点偏离,导致后面的系统设计越完善越接近死亡。于是他认为,这个企业的战略设计原点有问题——过于关注自身以及竞争对手,而从根本上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在他看来,中国大部分企业都犯了同样的毛病。他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本就谈不上。陈红:我认为战略是要企业自己去制定的,战略是要自己做研发的,别指望把这部分交给咨询公司,战略是你的经历、你对客户的了解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这个是要自己做的,是图画,一定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给你画的。你只能拿这个图像让咨询公司给你做执行。实际我们是在讨论两个问题,是要两个方面看的。战略是要做研发的,就和做自己的研发工作一样,小企业老板想想可能就完了,但随着企业的发展,有更多的人要参与到战略的制定当中。要对比竞争对手、客户、潜在客户以及判断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甚至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带给你什么影响,然后要回到你到底是做领跑者还是跟随者。如果是领跑者,有实力生存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自己公司的战略上,可以找咨询公司帮助你。咨询公司帮你问问题,就像你是一艘船行驶在大海上,一定要观察海面上的情况,有多少船只,外部环境是什么样的,你的方向是什么,分析清楚外部的环境然后是内部的情况,我的优势是什么,我采取这种战略,是不是有相匹配的系统——自己的能力、人力资源的配置、信息系统、客户关系……是不是和新战略匹配?战略本身的原点寻找和界定一定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个方向,有再多的咨询公司也无法帮你触动实质问题。主持人:战略的原点到底是什么呢?各种理论流派关注的点不同,有的关注竞争对手,有的关注外部的生态环境,您认为战略的原点是客户需求吗?通过此次健康调查我们发现,对于战略在理论界和企业界有点类似盲人摸象,每人说的几乎都是一个片面。陈红:谈所谓原点的时候,我个人认为还必须谈一个视角的问题,即战略的制定还取决于战略制定者站得有多高。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能够聚拢的资源信息就越多,能够拿来分析的信息越多,你最后得出的结论会是最客观的。举最简单的例子:公司上市、发行债券为什么要去纽约,那里市场最充分,信息最准确,所能拿到的价格是最合适的,是一个道理。我们公司并不大,我们也要经常研究“十一五”计划,我们要看到这种关系,这些点是会对公司有影响的,你能看到多远,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积淀的东西有多少。当然我也相信,咨询公司在这方面也能帮助你,帮你界定你在什么位置,是要做领跑者还是跟随者。你在这个位置往前走的可能性在哪里?主持人:我的理解是不是这样,战略是动态的?陈红:战略一定是随时变化的,不变的是价值观。比如迪斯尼,不论生产什么产品,娱乐大众的宗旨是不变的。愿景不是战略,战略是低于这个层面的,是企业在一个阶段如何制胜的法宝,战略是阶段性的。纪涌:刚才的话题来自不同的学派、不同视角。大家都知道牛顿经典力学,它曾经兴盛一时,那是一个真理。后来发现有些东西解决不了了,于是大家对牛顿产生了怀疑和困惑,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出来以后,发现原来牛顿经典力学也不是错的,而是有一个适用范围。现在很多的流派也没有错,但是讲的时候没有讲它的假设和限制。如果有一个架构在那里,知道背后的假设和它成功的原因、它的局限在哪里,发现其实整个都是贯通的。比如学少林和学武当,你学来学去都不能成大师,当你把一个学派学通了之后,就融会贯通了。各个流派都没有错,但要关注一下它的假设和适用范围。说说原点问题。为什么有人在争论战略的原点问题,是因为有些东西是显性化的,有些是隐性化的。波特说战略首先是定位,什么是定位?肯定是你和别人不一样的才是定位。定位差异化干什么?是提供产品和服务。提供产品和服务给谁?给客户。如果脑子里没有客户的话,定位就无从谈起。因为有些常识和经验是在潜意识里面,客户的东西已经积淀下来了,只是有时候潜意识不知道或者显现不出来罢了。比如女同志去买鞋,在出门之前并不知道要买什么样子的鞋,逛了六七个小时,到最后发现那双鞋就是她想要的。包括一见钟情,脑子里面其实是有一个模式的。因为企业最终是服务于客户的,只是显性的点不同,对客户的理解有时候是隐藏在经验里面的,所以战略的原点最终、最本质的还是在客户,否则为什么成立一家公司?无非是两个驱动:一个是技术驱动,有一个新的技术,认为或者假想会有一些客户;还有一个是需求驱动。这里面都有一个假设就是要有客户,都要以产品和服务的形态去展现和呈现。战略的原点一定是客户,只是说它是显性还是隐性,只是说它的精细化程度怎么样。另外,小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其战略定位是不一样的,最开始可能是拍拍脑门试试。大型公司必须有明确的显性化的战略出来,一个是要有指导方向,同时最主要的是要有统一认识。像跨国公司,那么大的事业部、几万人,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很难把他们统一起来。也许战略的一两句话老板已经说了,但有时也需要咨询公司帮助包装勾画一下,这样说服力强了,上上下下都容易认可。动态战略时代的挑战主持人:如果我们确定了客户需求是战略制定的原点,但是客户需求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当代社会,消费者的显性需求少了,隐性需求在大量增加,隐性需求怎么被挖掘?当一个客户有需求的时候,会发现有多家供应,有很多企业有很多产品和服务供应给你。能不能把隐性的需求挖掘出来,是企业将来能不能挣到钱的一个方向?有没有好的办法挖掘隐性的需求呢?孟凡宇:不同管理流派都有产生的背景和条件。科学管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演变,包括心理管理,包括咨询公司产生的不同阶段,都是有代表性的。战略学派的产生实际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波特为代表的行业竞争定位。十大学派可以归为三大学派,第一是以波特为代表的行业竞争。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机会和定位导向,以客户的需求根据行业的变化看竞争对手的强度,选择进入有机遇的做,叫做机会和定位导向的战略流派;第二阶段,到了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了之前的行业重组、大公司的横向并购,大家发现机会差不多了,显性需求一拥而上,越来越不明显了,但大家并不知道隐性需求是什么,这个阶段是以资源和能力为主导的,只要占有垄断的资源,不管有什么需求我都能满足,只要我的能力具备了,客户的需求也会满足。比如核心竞争力,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成为一个主要的战略流派。后来信息化、IT、互联网的发展之后的阶段,西方谈的更多的是蓝海战略,谈的是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德鲁克更多的是以西方智慧给东方人以启示,蓝海是用东方人的智慧给西方人讲故事,也就到了第三个阶段——动态的战略。互联网之后的世界变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个阶段对全球来讲是这样的,但对于中国来讲,不同行业是不一样的。有些行业还处在第一阶段,有的则到了第三阶段。战略要素是阶段性考虑的,企业先制定了战略,然后逐步去实施,但动态战略的时候,尤其是互联网高潮的时候,大家提出动态战略,其实它会把很多因素同时进行,通常企业的战略变成了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边走边看。因为不确定性太大,没有时间去做战略,只能边跑边想。或者说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边思考边考虑如何调整,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在动态战略上表现更为明显。大家说战略的起源,不得不说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等东西方文明的起源。在中国,“易经”代表第一阶段:周期论讲的非常透彻——你在什么时候有机会、什么时候没有机会,什么时候飞龙在天,什么时候潜龙在渊,必须要遵循这个规律。第二阶段是八卦或者64卦: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方法,强调应变能力。第三阶段是五行:金木水火土。把金木水火土和管理结合起来。一个事情的发起要讲流程,流程的发起、制定,或者过程审批,到其他的五个环节,每一个事情的开始都可以和每一个事情结合起来。五行是五个不同元素——近于动态管理。在五种不同要素和条件下,上下结合。主持人:管理者都希望很多管理是固化的和可复制的,如果客户源头的变化导致企业战略调整加快,那么这种变化和固化的关系又是什么?当前,客户群体的个体意识都在增强,这种需求存在大量移动和不确定性,甚至是转移速度也在加快,这些变动企业在战略上又如何挖掘它?即使企业抓住了,但战略又发生变化了,后端要固化的管理程序和方法的矛盾如何解决?纪涌:所谓的不确定也是某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