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其应对策略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国家自身的实力;也取决于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调整。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南北差距愈来愈大。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态势继续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1]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国家安全形势上看,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要工作做得好,那将是机遇大于挑战;否则,则将是相反。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机遇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冷战结束后一段时期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所改变,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牵制霸权的因素不断增长。大国之间既相互牵制和竞争,又相互协调、彼此借重和务实合作。一些发展中大国加速兴起,区域集团实力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上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分工体系深刻变动,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生机勃勃,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逐步加深。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不断增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深入发展。各国更加重视通过国际协调合作和多边机制解决发展和安全问题。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维护和加强。现在看来,世界大战和大国全面对抗在较长时期内可以避免。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妥善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广泛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国同国际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务实合作继续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不断推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全面交往深入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2、从国内形势看,政治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局面得到巩固,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持基本稳定。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改善和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重大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形势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天下仍不太平。世界正处于大变动、大调整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争夺战略资源、战略要地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加剧。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矛盾以及地缘、民族和宗教等矛盾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局部战乱时起时伏,一些地区热点短期内难以消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和社会领域扩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能源资源、金融、信息和运输通道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上升。国际恐怖势力依然猖獗,重大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自然灾害、严重疫病、环境恶化、国际犯罪等跨国性问题危害越来越大。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1、传统的军事国防安全仍然在全球安全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苏联解体后,美国便凭借其强大的军事、经济、科技实力在世界各地为所欲为。90年代以来,从海湾战争、对中国“人权问题”的干预,到北约东扩、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从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到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都充分证明了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美国的单极目标将加剧欧亚大陆乃至全球安全危机。国际舞台上,以俄罗斯、中国、日本、欧洲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等为主的主张多极化的力量均势正在形成,一些地区大国也在为维护其大国利益而不断增加军费开支,他们与单极势力的较量以及由此而来的军事、政治冲突可能带来全球新一轮军备竞赛。世界新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竞争加剧,军事力量对比失衡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军事投入,加快研发高新武器装备,抢占新的军事制高点。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更新武器装备,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面临重大挑战。少数国家强化军事同盟、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有新的发展,不利于国际安全形势的改善。这是影响和决定全球和平与安全格局的主要因素。2、经济全球化将导致并加速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传播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资源共享、资金、技术、贸易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和优化组合,意味着世界商品、服务、金融市场自由化与一体化程度的增强和各国经济对世界市场、世界经济的依赖性增强,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国家主权和政府对国家经济干预和调整的程度进一步减少。[2]这就给各国的经济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同时,超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可能会产生相关的毒品交易、有害商品交易、移民、经济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传播。这将成为当代国家安全体系的新内容。3、网络化和信息化使国家安全范围由地理空间到数字化空间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全面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安全观念和国家安全观。在前信息时代,国家安全就是指领土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一种单纯的地理空间概念。信息时代,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不仅是无视国界、无所不在的信息传递工具,而且是国防、战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控制系统的中枢。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代国家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4、国家安全环境进一步宽泛和复杂影响国家安全环境的要素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小农经济时代,构成国家安全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基本上就是保护国内土地和领土。这种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一直延续到近代。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人类经济活动已愈来愈依赖于世界市场,构成国家安全环境的地理要素由土地和人口的数量转变为对市场及其获取资源、市场的条件的拥有。国家安全观念从生存安全转向发展安全[4]。在人类社会由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以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自由化为主要趋势的今天,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都离不开世界这个大市场,使构成国家安全环境的要素大大增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作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大国,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压力,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加之我国又是世界上陆邻国最多、陆地边界最长、跨界民族众多的国家之一,这种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客观上增加了我国领土边界、海洋权益、民族宗教等问题的复杂性,使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环境中的首要方面。二、当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在总体缓和与局部动荡并行,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问题同在,机遇和挑战、困难与希望相辅相成的国际安全环境下,我国的周边安全也处在比较复杂、不断变化的时期,总的来说与缓和的国际大趋势相一致,但也面临着一些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情况和问题,不排除发生较大动荡和曲折的可能性。(一)中国周边地区安全环境特点1、涉及范围不限于海陆邻国中国周边地区不仅限于那些与中国有共同的陆上和海上边界的国家,还包括在地理上靠近中国并与中国有着密切关系的国家,如与中国没有共同边界的东南亚和中亚的其他国家。美国虽然不是我国的周边国家,但美国在东亚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影响最大。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是中国的邻国,而且是最大的邻国”[5]。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分割的一部分,本不属于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个范畴,但台湾问题却是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台独走出台湾,走向国际,尤其是与美国的反华分子相结合,使台湾问题国际化,那么情势可能变得相当复杂,危及亚太情势与稳定”。[6]2、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复杂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文化类型多元化存在,民族宗教问题异常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区。在我国周边地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既有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冲突激烈,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宗教与民族冲突尚未解决,因民族和宗教问题引发的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国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还有宗教神权国家,佛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等世界上几大文明体系都能在这个‘地区找到很多的支持者和信奉人群。3、影响因素多元一是美国因素。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状况,是影响21世纪初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大因素之一,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中美关系。美国视中国为战略攻击对手,以各种手段不断强化对中国的遏制,直接威胁着我国国家安全。特别是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使中美之间发生磨擦、冲突的可能性增大。二是邻国因素。在地缘安全环境上,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大,陆海兼备,边界线长,邻国众多。我国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与11国为邻,是世界上除俄罗斯外邻国最多的国家,而且强国颇多,世界上25支最大军队中7支在我国的周边[7],历史上就屡遭外国(族)的侵犯。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很早就提出,在国际竞争中,接壤国家越多越不利。尤其是我国周边地区热点、爆发点较多且突发性较强。比如,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使我们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又如,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构成当前世界热点问题的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中国周边。还如,除中国之外,世界六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四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拥有核技术以及核生产能力的国家大多在中国周边。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安全形势。三是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因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主要的危险仍然是台独的分裂活动。同时,“藏独”、“东突独”等民族宗教分裂活动也有加重之势,这些敌对分裂势力内外勾联,不断进行捣乱破坏。在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西藏的安定,对中国局势的稳定至关重要。新疆、西藏及中西部的战略地位使其对中国未来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非常重要。一旦新疆、西藏出现了动乱甚至分裂,必然造成内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腹地及战略资源的丧失,同时会造成大量人口回流,加剧内地本来已经严重的土地、人口、资源矛盾,激化内地原本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而可能造成全国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此外,世界上民族和宗教分裂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国家大多在中国周边,如中亚地区、俄罗斯、阿富汗、印、巴、印尼、菲律宾等,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对我国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产生很大影响。(二)美国军事、政治威胁的存在,使我国面临较大战略压力近年来,我们坚持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双方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利益交汇点增多。但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同美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对于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是不情愿看到的。近两年美国的《国防报告》中,称中国在2015年后将成为美国最大的敌人,竭力遏制中国变成强国[8]。1、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21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一个总体特征,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所主导的遏制中国的国际环境。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秩序的“领导者”,站在限制、打压中国的前列。[9]首先,是为了使美国最大限度地保持在世界上的超强地位。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在2000年7月发表的报告中指出:“当今美国是唯一有资格塑造国际体系,促进未来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国际和平与繁荣的国家”。[10]它不会允许任何国家挑战其地位。因此,防范中国不是美国的一时政策,而是出自其国家利益的战略目标。其次,是为了防止形成不利于美国的国际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