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软件产品的战略规划制定和执行说明:本文中的案例,是我通过调查的实际存在的公司,我在文中作为正反两个案例来讲述,正方案例,我称为“甲公司”,反方,我称为“乙公司”。如果哪位朋友在案例的部分地方可能会寻找出具体公司的踪迹,请不要对号入座。“甲公司”和“乙公司”都有其缺陷和优势。我仅仅把它们按正反方进行的综合。软件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平台(基础结构产品)软件、中间件软件和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如微软,提供底层的软件基础---操作系统、开发语言等;中间件软件如IBM,提供某个领域的连接前端应用和后端服务的软件,加强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沟通能力,拉WEB服务器软件;应用软件是服务前线用户的,直接提供前线用户所能感知到、解决前线用户业务问题的软件,如财务软件。前两在类绝大部分被国外公司所占用,它们要求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技术积累比较多。我国企业绝大部分属于第三类企业,我在这里主要讲的目标也是针对第三类产品(偏重于管理软件)特点的战略规划和执行。纠正一个错误我们一谈应用软件,脑海中是经常浮现出这样一幅图像: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一种开发语言和工具,设计数据库、构建界面,写逻辑,最终完成功能,然后交付产品。在说明这个错误处在哪里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应用软件的老大---SAP在发展过程中对平台的理解。1972年,五名IBM的工程师离开了IBM,在德国曼海母创建了他们自己的公司,这就是SAP(是德文系统,应用和数据处理产品的缩写.德国公司的名字永远这么朴素直接).(2002年4月1日是SAP30周年纪念日)他们创建SAP的原因是,当时他们发现自己的客户正在自行开发类似的程序来处理业务流程.于是他们意识到他们可以提供可重用的标准化的系统,来集成和实现用户的业务流程,并且,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电脑的实现为普及作为业务流程的关键点.当时没有微机,计算机最多仅有500k内存.SAP其实并不是现在才想做业务平台的领导者,自他的ABAP出世,SAP一直就是世界最先进最主流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者.只是现在,特别是J2EE普及之后,人们更多的认识到平台的重要性.SAP将围绕电子商业提供三种平台:1.技术平台TP(TechnicalPlatform)也就是所谓的NetWeaver.它提供了所以技术基础设施.他是J2EE的扩展,它提供的内容远远超过J2EE的范畴.他的架构同时也包括了基于ABAPvm的应用服务器.2.应用平台(AP)NetWeaver虽然提供了技术平台,但是,要用他来实现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根本还是件极其复杂的事.因此必须有离应用更近的平台,提供基础业务设施的封装.这就是所谓的AP(Applicationplatform).他是由SAP的ESA(Enterpriseserverarchitecture)来实现的.简单的说,NetWeaver加上ESA,就是AP,他提供了一个实现基础业务逻辑的平台.3.业务流程平台(BPP)这是一个面向业务流程的平台.基础业务逻辑可以用AP实现,通常SAP已经提供大量基于SAP系统的业务逻辑.同时,第三方也可能提供业务逻辑.BPP的开发人员只需要使用BPP的开发环境(Visualcomposure)去组装这些业务逻辑.下面我们分别来看每个概念SAPBasis应该是从R/3开始(有待考证),SAP的底层已经形成基于ABAP的一个应用平台.有统一的数据设计方案(DDIC),界面设计方案,开发流程,版本控制,数据库连接,进程管理,共享内存管理,事务管理等等.它为商务的应用的编写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简单的说R/3是一个基于ABAP虚机的,基于进程(进程间通过sharememory通信)的,基于数据库的,提供事物特性的简单应用服务器。这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架构。也只有这种架构,是的企业级的,可灵活改造的,可高效管理的应用成为可能。当NetWeaver出现后,SAPBasis被改造为NetWeaver中的ABAPApplicationserver.mySAP(mySAP.com)1999年9月,CEO哈索.普拉特纳宣布以”开放和集成”为中心的mySAP.com的战略.改造技术架构和方向,统一和整合原有的系统,推出mySAP协同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当时的背景是Internet技术趋向成熟和普及.独立的应用之间的交流和灵活性扩展性的问题显得异常突出。业界技术的发展使得开放接口,整合产品成为共识。因此SAP决定提供可剪裁的,高度集成和开放的系统。主要手段为:将R/3上的业务系统划分的更细更合理,提供不同功能的组建和系统。数据类型是统一和跨系统的。SAP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接口(如BAPI),让各种应用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开发SingleSignOn来简化Authentication等等。我们从这个构成中可以看出来,SAP在创业的开始,就开始构建的是平台,SAP的创始人首先所做的是业务建模,通过业务建模发现业务的商业价值是很极其重要,从而构建业务标准。我国大部分的软件企业从一开始很少有SAP公司创始人所具备的眼光,这也是我国软件企业一直不能做大的一个原因。但,可喜的是,我国部分软件企业开始这方面的行动。金蝶软件公司开始基于多年的管理软件的积累,构建业务应用平台,而且市场情况还比较好;上海普元软件一直在坚持业务组件化的过程。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多中国的软件企业做的更好。大家已经明白我所说的错误是什么了。界面所代表的是在业务架构中的一种行为习惯方式,业务的架构平台才是最重要而且是能够体现软件产品竞争核心的部分。逻辑部分的抽象和精炼是考验公司产品规划能力的重要指标。软件产品战略规划制定和执行综述分析业务问题、提炼业务元素、归类出业务模型、明确业务价值、构建应用平台、扩展业务应用。这几个步骤才是完成战略级别的产品规划所要做的核心步骤。要想规划好产品,不可避免地需要了解用户和这个业务领域市场竞争情况,从这些信息出发,进入产品规划的流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这个流程。完成这个流程,我们需要产品规划,同时也需要产品构建,如何保证执行的有效性,需要员工理解这个战略,知道自己的力量往哪里使。有效地做好软件产品的战略规划和执行,我们必须认真地做好以下几个事情:软件产品的战略作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是不可忽略的。必须在公司整体战略的描述中,明确产品战略。分析目标客户、市场状态和产业链的发展状态。转换战略到可执行的术语建立一种学习、成长的企业文化,使组织成为一条线,用力于产品战略。构建产品战略为一些可持续的过程,把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为产品战略的实现做出有力的可持续保证通过执行的领导,鼓动变化和创新。无论我们做了多少的事情和步骤,为战略的执行提供保障,我们都需要对这些行为和步骤进行度量,并且是可以度量的。提到度量,就必须转换战略到一些可执行的过程,转换到某个人或某些人身上,有了度量的目标,有明确了度量对象,在确定些度量指标,度量就可以执行了。当然,这些仅是有了度量基础,而不代表着能够度量成功。我们下面就来讲讲如何从战略的制定到执行完成的过程,这里面是如何完成度量任务的。把产品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一个企业的战略描述如何为它的股东、客户和社会公民(包括,企业员工)创建价值。股东关心的是财务指标,客户关系的产品,员工关心的是荣誉、收入、自身价值的成长。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财务指标提出了收益,内部的分配制度,决定了股东、员工的收入程度,特别是员工的收入程度是留住优秀员工的最主要的因素。产品体现了所在领域的客户可以看到的真实的实体,是能够帮助客户的真实提升业务,改变业务,节约成本,平衡竞争关系或者增强竞争关系。没有了产品定义,就没有了客户关注点,也没有市场推进的凝聚点。在软件企业中,软件的制造和软件的销售,目前还没有完全的分解,自产自销的软件企业占大多数。一个软件企业的产品是否可以胜任渠道,取决于产品所依赖的业务模型是否完备,并可以被目标领域的客户所接受。财务软件是个业务模型比较完善和全面的业务状态,而且通过国家的财务制度的执行、相关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企业的市场培育,已经完成了固化的业务模式。财务软件目前在我国的管理软件中是一个渠道走的比较好的产品。另外,其他的管理软件,如进销存软件,在通用的进销存管理中,基本都走不通,对行业进行划分后的进销存软件,相对能够走好中低端市场,但差异化的表现还是比较困难。还有一部分软件企业(在中国,小型软件企业占了不少的比例)依赖于社会的人脉关系来销售软件,这样的企业,一般没有自己的固定产品,按照依赖的人脉关系可以进入的领域,快速定制产品,定制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代理一种产品,在该产品基础上,进行定制;二是在原先的基础上,修改源代码成新的产品,产品没有可持续化。软件企业需要仔细分析自身的市场优势和所在的客户领域目前的业务模式方式,定义好产品的销售和产品的持续模式。这种模式要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明确定义出来。客户在购买产品时,首先购买的是你产品所体现的管理理念,这个理念首先在整体上为客户解决了什么样的业务价值问题。通过这个理念,客户才会认真审视软件企业的产品,评估软件企业的产品,进而购买。在财务软件领域,管理理念基本明确,各个财务软件企业在这样的管理理念的大环境中,不断加强软件的使用特点和对客户的锁定战略来推进产品的销售(如,用友、金蝶在开始时,和地方财务局合作大量推广免费的培训,目的是先入为主,锁定客户,为后期的销售赢得机会)。不是所有的软件企业都需要自己定义一套管理理念,认真分析为客户提供的业务价值管理理念的大环境,确定自己的产品体现的价值目标和营运模式。从而定义产品战略的规划模式。有一句俗语说:一招鲜,吃遍天。我们国家的财务软件的企业在初期,都是完全靠一套财务软件打遍天下无敌手。但随着财务软件的普及和市场的萎缩,放在这些公司面前的是产品转型,这个时候ERP软件进入了国内,ERP在国外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已经成熟和稳定。基于我国的管理环境的基础下,这些国外巨头突然消化不良。不失时机,原来做财务软件的软件企业开始打出自己的ERP软件,并调整了国外ERP的管理理念,重新调整了客户的价值主张,产品线开始作为公司的产品规划模式。不是所有的软件企业都适合走产品线的道路,现在国内的ERP企业,产品线的道路走的还是比较艰辛的。用友的大部分产品收益来源于它的通用产品。明确产品线划分和重点产品的定位,也要作为战略的一部分。企业战略的制定,是否有产品战略的参与,必然会对产品工作的细节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战略执行的度量更能明确。我们从下面的案例中,可以感受到。(案例)但在许多软件企业,并没有明确在企业的战略中定义产品战略。它们往往拿空而虚的语言,让你摸不着头脑。微软公司的前期战略是:让每个家庭都能够用上计算机。这个战略在那个时候的情况下,PC机还没有普及,而且市场的发展状态并不明朗。如果让每个人都用的起计算机,除了解决硬件问题(那个时候,这个是主要问题),还需要解决软件问题,也即使用计算机软件,那个时候,操作系统是被定为成应用软件的。推出廉价适合的操作系统就成为微软的产品战略了。微软的企业战略就是围绕产品战略进行的。我见到乙公司的企业战略是:用8年时间使公司成为伟大公司之一。看到这个战略主张时,我脑子首先浮现的是微软、Google的产品和技术人才。如果这个公司能够成为它们的一员,意味着产品和技术人才的极大提升,以我对中国软件行业的理解,想成为这样的公司,好像难度特别大。相对应的是蒙牛公司在初期,一年几倍的销售额的翻,成为行业神话。在产品定位明确的情况下,牛根生每年都提出了这样的企业战略的财务目标。无论是否可以实现这样的财务目标,但它很具体,让人摸得着。我通过在那个公司工作的朋友关系,了解了一下那个想成为伟大公司的战略指标的分解是什么。听到结果后,我哑然一笑。他们的目标就是8年拥有多少用户,收入多少。和大众理解的伟大公司相差很远。我有问我的那个朋友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和我朋友的对话。我:“你们的产品规划对你有什么影响?“,我的这位朋友是做研发的,朋友:”什么产品规划,老板只知道忽悠和抓市场,我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