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学业达标]1.宋代得天下,并未能真正统一全国。他们的大敌□□,已经先于宋立国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文中“□□”应是()A.西夏B.辽国C.金国D.蒙古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先于宋立国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结合所学可知,应是辽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故选B项。答案解析2.上京城是辽代营建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首都,也是中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上京城位于今()A.内蒙古B.河南C.新疆D.陕西答案A解析辽上京,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故选A项。答案解析3.辽太宗时,因境内汉族人口日增,原有职官过于简单,故设置两套官僚机构,以汉制待汉人。这套汉制官僚系统称()A.北面官B.南面官C.猛安谋克D.文官体制答案B解析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故选B项。答案解析4.宋至和元年(1054年),西夏派遣到宋朝的使者有庆唐徐舜卿(汉人),其中庆唐为蕃号官称。这说明()A.蕃号官称并非党项人所专受B.党项人可以兼任汉官C.西夏继承了辽朝职官系统D.西夏政权掌握在汉人手中答案A解析汉人能有蕃号官称,说明蕃号官称并非党项人所专受,故选A项。答案解析5.宋人徐梦莘所撰史书《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其地则自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以耕凿为业,不事蚕桑……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材料中的“其人”是()A.契丹人B.鲜卑人C.女真人D.渤海人答案C解析当时女真人在契丹的东北,故选C项。答案解析6.如图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它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上雕有众多的石狮子。下列对该桥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石桥的重要实例B.它体现了金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C.它是北京作为文明古都的地面见证物D.是研究全国性都城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卢沟桥建于金代,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可推知它体现了金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是研究中国古代石桥的重要实例,同时也是北京作为文明古都的地面见证物,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卢沟桥只是一座古桥,并不能作为研究全国性都城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解析7.12世纪后期,中国北方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当时在位的统治者是()A.完颜阿骨打B.金世宗C.耶律大石D.元世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2世纪后期,中国北方”“大定之治”,可知当时是金朝统治时期,大定是金世宗的年号,故选B项。答案解析8.铁木真统一草原以后,蒙古军队到处征战,下列政权中最先被其所灭的是()A.西夏B.金朝C.南宋D.西辽答案D解析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大理等。故选D项。答案解析9.南宋末年的名臣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其中的“胡羯”指的是()A.蒙古人B.女真人C.契丹人D.匈奴人答案A解析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写下《正气歌》,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故选A项。答案解析10.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忽必烈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世袭制度B.加强军事控制C.抑制割据势力D.控制官吏任免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材料“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得出废除世袭制度,属于现象,不属于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牵涉加强军事控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得出其目的是抑制割据势力,故C项正确;控制官吏任免属于表象,并非目的,故D项错误。解析11.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划定了地方行政区域,原属东川地区的汉中不再归属四川,划给了陕西行省。河南又与原属安徽的淮河流域地区,合并为河南江北行省。根据材料,元朝重新划定地方行政边界的目的是()A.扩大行省管辖范围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D.维护民族团结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原属东川地区的汉中不再归属四川,划给了陕西行省”可知,重新划定地方行政边界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扩大行省管辖范围,也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原属东川地区的汉中不再归属四川”“原属安徽的淮河流域地区”可知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维护民族团结,故D项错误。解析12.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下列行省设置在原南宋疆域内的是()A.河南江北行省B.江西行省C.甘肃行省D.陕西行省答案B解析江西行省在今江西等地,属于南宋疆域范围,故选B项。答案解析13.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直接作用是()A.元昊脱离宋朝称帝B.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C.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开端D.元朝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答案C解析1247年,吐蕃宗教首领、藏传佛教高僧萨班与蒙古皇子阔端在凉州会谈,就吐蕃地区归附蒙古政权达成协议。这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开端,故选C项。答案解析14.元朝疆域和唐朝疆域相比,变动方位最大的是()A.西南部B.西北部C.东北部D.南部答案A解析元朝时期,对西藏实际管辖,故选A项。答案解析15.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图中①②③④在管理方式上有明显差异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答案解析对于吐蕃地区,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宣政院进行政教合一的管理,其他地区设置行省管理,故选D项。解析16.《元史》载:“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其所系至重……。大都设置总急递铺提领所……。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扶雨衣,赍(携带)文书以行。”以下对该机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地方治安B.巩固统一帝国C.转运地方财赋D.抑制武将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其所系至重”可知,该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17.随着蒙古入侵及元朝的建立,一批穆斯林异军突起,被任命为中央高官,在国家经济中发挥了有影响的作用。这些穆斯林时称()A.女真人B.回回人C.畏兀儿人D.党项人答案B解析大批穆斯林随着蒙古的征服移居中国,在伊斯兰教整合下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共同体,时称回回人,成为回族的前身,故选B项。答案解析18.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A.民族隔阂的消除B.对外政策的开放C.中央集权的加强D.民族交流的加强答案D答案解析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导致隔阂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朝的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西域之士”“中原之士”的经历,反映出元朝民族交流的加强,故D项正确。解析19.元代实行“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其中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人应属于()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答案C解析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故选C项。答案解析20.元代,许多蒙古族牧民在繁重的军役和租赋剥削之下,大量破产流亡,到元朝中叶,常有大批贫民被卖到汉族之家作奴婢。这造成()A.蒙古贵族大量破产B.阶级矛盾日益尖锐C.南人地位日趋上升D.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元代社会的贫富差距,这必然造成阶级矛盾日益严重,故选B项。答案解析[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辽史·百官志》载:“辽初官职,多由帐院所选,不设科举保荐之法。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太宗兼治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材料表明,辽朝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笼络统治北方汉族的需要B.治理幽云十六州的需要C.借鉴中原农耕文明的需要D.建立蕃汉二元体制的需要答案A答案解析辽朝作为一个落后于汉族的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科举制,“以汉制待汉人”说明其目的在于笼络统治汉人,巩固统治,故选A项。解析2.西夏常以马匹和盐通过边境互市换取北宋的谷物和茶,并铸造有汉文“天授通宝”的钱币;金后期出现我国货币史上第一次铸造法定计数的银币。材料主要反映了()A.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B.经济交流缓和民族关系C.汉文化在边境广泛传播D.少数民族商业发展面貌答案D答案解析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对材料概括不全面,而且活跃商业市场材料体现不明显,故A项错误;宋夏互市只是材料反映的一个方面,材料没有反映缓和民族关系,故B项错误;“汉文化在边境广泛传播”材料体现不充分,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夏和北宋的贸易往来,以及西夏和金货币的发展状况,展现了少数民族商业发展的面貌,故D项正确。解析3.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答案C答案解析材料“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表明行省是为了治理一方,故A项错误;行省制度开启于元代,故B项错误;“金宣宗时,州县……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表明行省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故C项正确;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与材料强调行省制度的形成过程不符,故D项错误。解析4.《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B.全面仿照宋朝的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答案A答案解析从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可以看出,金章宗从礼乐、刑法、官制等方面着手,完善了金朝的典章制度,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金章宗全面仿照宋的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可看出史家对金章宗不吝溢美之词进行赞赏,故C项错误。解析5.空间观念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素养。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从历史空间上来看,这里的“内”是指()A.大都周围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B.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答案A答案解析元朝中书省管辖的范围为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故A项正确。蒙古汗国初建地区属岭北行省管辖范围,故B项错误;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属辽阳行省管辖范围,故C项错误;南宋统治区在元入主中原后属南方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等,故D项错误。解析6.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陷落后,元军统率董文炳指出:“国可灭,史不可没。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太史所记,具在史馆,宜悉收以备典礼。”人们设法收集到多种宋代史籍并送交元朝的史馆。对“易代修史”传统的重视,其主要目的在于()A.显示新王朝统治的合法性B.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纽带C.削弱旧朝遗民的反抗意志D.加强对民众意识形态控制答案A答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代更替后重视修史,主要是为了显示统治合法性,故A项正确。当时人们尚无“中华民族”的概念,不存在民族认同,故B项错误;C项表述并非主要目的,故错误;题目强调的是“对‘易代修史’传统的重视”的目的,D项表述与问题无关,故错误。解析7.历史学家李怀孔指出:“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由材料可知元朝()A.地方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原则B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