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业达标]1.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华北事变答案A答案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之间一共经历了十四年,故A项应该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排除B项;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排除C项;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到1945年也不足十四年,排除D项。解析2.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A.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全面抗战时期的到来D.民族革命战争的开始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可知是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根据“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可知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我国局部抗战开始,故A项正确。解析3.自古以来,达州儿女就具有一颗爱国心。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达城人民立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下列哪一项描述的是日本这次寻衅的结果()A.“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来占领沈阳”B.“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C.“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D.“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描述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沈阳沦陷,正确。B项与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有关,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是南京大屠杀,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中“华北”,与材料“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的信息不符,排除。解析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有利的客观因素是()A.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B.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困难C.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D.中国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繁答案D解析中国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繁给日本侵略以可乘之机,D项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有利的客观因素。其他三项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观因素,故排除。答案解析5.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短短4个多月便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B.国民政府推行错误方针C.中日力量对比非常悬殊D.中国国内矛盾逐渐加剧答案B答案解析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国民政府推行的错误方针,导致了东北地区迅速沦亡,B项正确。A、C、D三项是便于日本侵略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东北地区迅速沦亡的最主要原因,故排除。解析6.今人只知道地下党通常都用化名,殊不知当年抗联战士的姓名也要保密,因为敌人一旦知道了姓名,家人都难逃屠杀。抗联战士大多以外号或号码称呼,因此抗联战士牺牲后大多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1941年记载的抗联将士阵亡统计只能用“不知姓名者”多少名、“全部壮烈牺牲”等登记。这反映了()A.残酷的斗争环境导致统计不准确B.日伪对东北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C.队伍是自发组成的,组织不够严密D.抗联在东北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当年抗联战士的姓名也要保密,因为敌人一旦知道了姓名,家人都难逃屠杀”可知,当时日伪在东北的残酷统治导致抗联战士隐姓埋名,故B项正确。抗联战士牺牲后大多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并非是统计不准确、组织不够严密、自然环境恶劣导致的,故A、C、D三项错误。解析7.1935年底,蒋南翔写道:“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因为出现了()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底”“华北”“主要因为”等信息可知,B项正确。答案解析8.如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口号。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A.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国共关系进一步恶化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已经完成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口号分析可知,图一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展土地革命;图二表明,由于日本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A项正确。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口号是中共1935年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关系的缓和,而非恶化,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排除D项。解析9.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一二·九运动标志着()A.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开始B.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全国性抗战新时期的开始答案B答案解析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次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B项正确。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日战争始于九一八事变,A项错误;1937年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项错误;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D项错误。解析10.如图是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B.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C.在民族大义感召下西安事变爆发D.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答案C解析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反复劝说蒋介石应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容纳抗日主张的努力失败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答案解析11.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A.一二·九运动的爆发B.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C.八一三事变的爆发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答案D解析西安事变爆发后,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错误。答案解析12.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A.时间地点B.发动者C.解决过程D.历史影响答案D解析国共两党首次合作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故历史影响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解析13.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铁骑肆虐,走向统一抗战成为挽救民族危机的必由之路。全面抗战爆发后,领导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中央政府是()A.瑞金苏维埃政权B.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C.陕甘宁边区抗日政府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答案B答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共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与国民党谈判中,主动作了让步,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改编红军,故B项正确。A项是在国共对峙时期;C项是抗战期间国共合作时中共特区政权,当时中共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D项是辛亥革命后的政权,只存在了约3个月,据此排除A、C、D三项。解析14.“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材料应该是()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C.国民党为不抵抗政策寻找借口D.说服蒋介石联共抗日之必要性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分析了日本进行华北分离运动的原因,从而解释了日本要占据卢沟桥的原因,故选B项。A、D两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与材料不符。解析15.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答案C答案解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项正确。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兴起,A项错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项错误;D项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前,排除。解析16.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际形势决定B.国内形势决定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这使得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故D项正确。国际形势属于外在因素,不是最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当时国内形势由民族矛盾决定,故B项错误;国共两党阶级利益并不一致,故C项错误。答案解析17.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主要是为了纪念()A.九一八事变B.旅顺大屠杀C.南京大屠杀D.七七事变答案C答案解析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城,屠杀中国军民30万以上。201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故选C项。解析18.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B.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C.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答案B答案解析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的见闻可以直观反映日军侵华暴行,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故A项错误;日本的“扫荡”政策是针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南京不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相关信息,D项错误。解析19.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主要是为了()A.实行粮食统制B.掠夺地矿资源C.消灭抗日力量D.解决物资短缺答案C解析“治安强化运动”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地区采取“清乡”、保甲制度、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等手段,以消灭抗日力量,巩固和加强其在华北的统治,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20.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城,也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城市。如图展示的是近代史上重庆曾遭受的一次野蛮轰炸。与此次轰炸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抗日战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重庆曾遭受的一次野蛮轰炸”及图片信息“1938年2月—1944年12月”可知,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均排除。答案解析[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十四年抗战”逐渐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共识,凸现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下列史料,最能印证它的是()A.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在长春活埋了200多人B.1931年到1935年,日军在东北共伤亡169660人C.1933年到1937年,中国完成了沿海要塞区的建设D.中国迫使美英在1943年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答案B答案解析“十四年抗战”凸现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1931年到1935年,日军在东北共伤亡169660人,这说明中国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能体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故排除。解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