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学国学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译文】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加给别人。”【品悟】要学会推己及人,自己不想要的,不可强加于人,即使是你喜欢的,也不可强求他人同样喜欢。2.庄子曰:“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庄子·天运》)【译文】庄子说:“以财富为追求对象的,便不能让人利禄;以荣显为追求对象的,便不能让人名誉;迷恋权势的,便不肯给人柄权。”【品悟】对富贵利禄过于上心的人,不会与人分享美好的东西。3.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道德经·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老子说:“能够透彻了解别人思想行为的人是智慧,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长短优劣的人叫作高明。”【品悟】能有自知之明,才是真正的达人。夯基础一、作品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最初称为《诗》,是儒家的经典(儒家经典有“四书”“五经”等。“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之一。《诗经》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二、背景剖析《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有许多诗歌密切地联系政治,针砭时弊。有些关于下层人民的反剥削、反压迫的诗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现象。《诗经》的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为后人所重视,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编纂成《诗经》的目的,除用以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文艺略》)。本文两篇都选自《国风》。《国风》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些周代民歌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有较大的数量。在阶级社会中,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风》中这类诗歌对此有强烈的反映。由于妇女特定的社会地位,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她们的痛苦更深,所以这类诗歌多从女子方面来抒写,《氓》就是有代表性的一篇。《国风》中还有不少恋歌,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和劳动生活,决定了这些恋歌健康、乐观的基调。《静女》就是这种表现爱情生活的和谐与喜悦的小诗。三、知识链接《诗经》“六义”:“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表现手法。“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国的民歌,共160篇。“雅”分为小雅、大雅,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词,共40篇。“赋”者铺陈,叙物言情,直歌其事,随物赋形;“比”者比喻,借物托情,有显有隐,意在词外;“兴”者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四、识记字音1.字音辨识(1)正字音。城隅.()踟蹰..()娈.()炜.()归荑..()帷裳..()蚩.()愆.期()垝垣..()筮.()咎.言()罔.极()彤.管()氓.()夙兴夜.寐()()咥.()隰.()(2)多音字。①汤()()②渐()()③期()()答案:(1)yúchíchúluánwěikuìtíwéichánɡchīqiānguǐyuánshìjiùwǎnɡtónɡménɡsùmèixìxí(2)①tānɡ/菜汤shānɡ/汤汤②jiān/渐染jiàn/逐渐③jī/期年qī/日期2.字形辨认①姝()殊()诛()②偕()谐()③陨()殒()④徂()狙()沮()⑤译()怿()绎()⑥耽()忱()枕()⑦询()殉()洵()答案:①shū/姝丽shū/特殊zhū/诛杀②xié/白头偕老xié/和谐③yǔn/陨落yǔn/殒命④cú/自西徂东jū/狙击jǔ/沮丧⑤yì/翻译yì/悦怿yì/演绎⑥dān/耽误chén/热忱zhěn/枕头⑦xún/询问xùn/殉难xún/洵属可贵五、正确理解词语1.词语释义(1)静女其姝.__________(2)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3)贻.我彤管__________(4)抱布贸.丝__________(5)乘.彼垝垣__________(6)自我徂.尔__________(7)靡.有朝矣__________答案:(1)美丽(2)等待,等候(3)赠送(4)买,交易,交换(5)登上(6)往,到(7)没有2.通假字(1)爱.而不见__________(2)说.怿女.美__________(3)自牧归.荑__________(4)匪.女之为美__________(5)将子无.怒__________(6)于.嗟鸠兮__________(7)犹可说.也__________(8)隰则有泮.__________答案:(1)爱,通“薆”,隐藏,遮掩。(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3)归,通“馈”,赠送。(4)匪,通“非”,不是。(5)无,通“毋”,不要。(6)于,通“吁”,叹息。(7)说,通“脱”,解脱。(8)泮,通“畔”,边,岸。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__________答案:“夙”“夜”名词作状语。4.一词多义其静女其.姝其.叶沃若咥其.笑矣答案:形容词词头,无意义代词,它的代词,他们5.古今异义(1)氓古义:今义:(2)涕古义:今义:(3)宴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女主人公的丈夫。今义:流氓(máng)。(2)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古义:欢乐。今义:宴会。六、文言文句式1.秋以为期__________2.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答案:1.宾语前置2.介宾后置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刻画了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和“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2.“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作者夸赞荑草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并不是物本身有多么美好,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你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姝”即美丽、漂亮,“城隅”,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男青年如期来到约会地点,静女同他逗着玩,隐藏起来,使他发现不了,急得他抓耳挠腮,徘徊不定。诗人绘声绘色地通过一系列连续动作化的镜头,摄下了这对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画面,内容和表现上的真实,使人物“呼之欲出”。4.反复诵读“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唱,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5.从全诗看,《氓》在对比中描写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婚前,女主人公纯真、热情;婚后,女主人公清醒、刚烈。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6.“淇水汤汤,渐车帏裳”两句应如何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淇水”起兴,引出女子被弃而回娘家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女子内心惊涛骇浪般的痛苦。7.《氓》在什么地方使用了比兴手法?请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处使用了比兴手法。这里用桑叶的润泽和枯黄凋零暗示女子容颜由娇美到憔悴,或者比喻夫妻情意由浓厚到淡漠,使表达含蓄生动,情致蕴藉。8.《氓》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纯真、热情,“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婚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负心,“二三其德”。(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憧憬幸福的婚姻,婚后对婚姻心灰意冷,“无与士耽”。(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善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婚后坚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9.《静女》和《氓》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首诗都表现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静女》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氓》的主人公感情更为复杂,初始她怀着对爱情的忠诚决心“及尔偕老”建立了家庭,因此丈夫的负心就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感情伤害,但她并没有在“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在总结出“无与士耽”的教训后,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义无反顾地离开丈夫,开始新的生活,更表现了人格的尊严。1.《静女》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描绘得非常细腻、传神,请分析少年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与少女相约在城隅见面,少年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期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到了约定的时间、地点,却见不到少女的身影,少年非常地焦虑;到后来,姑娘以礼物相赠,少年爱不释手,非常高兴,内心充满对姑娘的无限爱意。少年前后心情的变化,展示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从少年的角度来表现女子的美丽、可爱,更显出他的痴情。2.如何理解《静女》中男子所接受的两件礼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进一步发展的象征意义。3.《氓》揭示了怎样的社会背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族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下贱,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产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