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散文(1)11拣麦穗学国学1.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安逸,便不配做读书人了。”【品悟】读书人要志向远大、不可贪图安逸,要以事业为重,以天下为己任。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译文】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敬畏的,怎能断定他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品悟】年轻人前途无量,有青春、有激情、有闯劲、要激励年轻人勇往直前。3.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译文】孔子说:“爱他,能不为他劳作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品悟】爱则劳之,忠则诲之,这是真正的公仆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爱国就当为国效力,忠于国家,就当为国家提出宝贵的批评建议。夯基础一、作者名片张洁(1937—),当代著名女作家。其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迄今为止,是我国唯一一位两次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散文《世界上那个最爱我的人去了》,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小说集《祖母绿》;分别获得第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无字》。二、背景剖析本文写于1979年12月,由于受十年动乱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被扭曲,在此之前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只有八大样板戏,文学作品中如有谈情说爱的情节,就会被人说成是小资作风而受到批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解放,文艺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创作出来的。张洁说:“人需要物质的获取,但更需要精神出路,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创造美好的人生之路。然而,那时农村的实际情形是艰苦的、困窘的、冷漠的……”因此,在张洁早期的散文创作中,她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和美,并且创作了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描述了一个憨知、淳朴的女孩——“大雁”——追求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三、知识链接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四、识记字音1.字音辨识(1)单音字。麦穗.()磕.碰()戏谑.()嘎.嘎叫()山坳.()步履.()蹒跚..()田埂.()疙瘩..()呵哒..()歪歪趔.趔()痴.想()(2)多音字。①攒攒.钱攒.射②扁扁.担扁.舟③挨挨.打挨.着④挑挑.拣挑.拨⑤咋咋.呼咋.办令人咋.舌⑥塞塞.外塞.车塞.责答案:(1)suìkēxuèɡāàolǚpánshānɡěnɡɡēdāhēdālièchī(2)①zǎncuán②biǎnpiān③áiāi④tiāotiǎo⑤zhāzǎzé⑥sàisāisè2.字形辨认(1)jiǎn()麦穗dònɡ()梁锻liàn()(2)diē()倒yì()事青fú()(3)zhǎ()眼fàn()滥针biān()(4)kuà()栏子kuǎ()塌kuà()步(5)rónɡ()毛修qì()dā()拉(6)害sào()急zào()zào()热答案:(1)拣栋炼(2)跌轶蚨(3)眨泛砭(4)挎垮跨(5)茸葺耷(6)臊躁燥五、正确理解词语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步履:行走。指脚步。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约莫:估计;大概。企望:希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请分析“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创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将本来艰辛、枯燥的生活表现得非常美好。2.请分析第4、5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两段的环境描写表明了故事发生在美丽宁静的田野上。优美的自然环境,既烘托出田园般的情调,也巧妙地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这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所以姑娘们对爱情、婚姻的想象自然会破灭。3.“甚至她们自己也不会过分地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为农村姑娘的不幸而叹息,更哀叹美好事物的易逝。农村姑娘美好的梦连她们自己都不自觉地放弃了。4.第20~28段中的对话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过对话自然地带出了老人的身世——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居无定所,流浪漂泊,然而他心中充满了“爱”,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人间大爱,同时也表现了“我”对“爱”的理解,充满了童真,是纯朴真诚的爱。5.“烟荷包”有什么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烟荷包”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寄托着“我”童真的情怀和美好的梦想。也是对老人给予自己的“爱”的理解,表达了自己对老人的依恋和关心。6.“小火柿子”象征着什么?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火柿子”在这里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寄托了对卖灶糖老汉的喜爱;也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和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着追求。7.“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烟荷包”是我纯真美好的梦想的寄托,又是梦想破灭时,“我”心中仍然不灭的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孜孜以求的信念的寄托。常常想找到它,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还表现了作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不灭的怀念与追求。8.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命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中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农村姑娘、“我”和卖灶糖的老汉。具体内容如下:人物特点和命运农村姑娘怀着美好的梦想拣麦穗、备嫁妆,辛勤劳动,追求爱情和幸福,可悲的是美梦最终破灭。但更可悲的是随着美梦的破灭,她们变得麻木、逆来顺受,从此以后不再有梦想我同旧时农村姑娘们一样,也拣麦穗、备嫁妆,去编织一个美丽的梦,这个梦也一样的破灭。但不同的是,“我”在梦破之后还有怀念存在,不失对至真、至美的人间情感孜孜以求的信念。行文中把“我”的天真幼稚、活泼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卖灶糖的老汉无儿无女,孤身一人;无家无业,居无定所;四处漂泊,随处为家。就是这样一位饱经风霜、孤苦无依的老人,却向童年的“我”献出了一份朴素的爱——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老汉这种纯朴、憨厚、无所欲的爱,是令我们每个人都动容的人间至爱9.本文在谋篇布局上颇具匠心,用“双线”组织结构全文,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其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以“拣麦穗”为明线,以“我”为暗线贯串全文。明暗两线交织在一起,塑造了纯朴认命的农村姑娘们,天真无邪、可爱真挚的“我”,还有慈祥孤独、憨厚懂情的卖灶糖的老汉等人物形象,奏响了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至爱的赞歌。1.老汉真是为了要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是。“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这都是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爱,也是作者讴歌的爱。卖灶糖的老汉听说“我”长大后要嫁给他之后,虽然知道这是无法实现的,但小女孩童真的感情慰藉了这个孤苦老汉。他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小女孩纯真的感情,每逢经过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她。卖灶糖的老汉对“我”的疼爱不仅是带一些小礼物给“我”,还表现在尊重“我”的内心上,他保护“我”的感情,在“我”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称“我”是他的小媳妇。他的爱带着无私的性质,他疼爱“我”,还因为“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所以我被感动。2.课文开头写农村姑娘们拣麦穗时的梦,后来写“我”的梦,删掉开头部分,文章也依然是一个整体,可以删吗?请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方面加以探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可以删。①内容上: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着重写了乡村麦田清晨与傍晚的景象,渲染出景色的恬淡、朦胧和宁静,如诗如画般的美丽。社会环境:农村的风俗习惯——拣麦穗,攒钱,备嫁妆。体现动作的词语,“拣”“卖”“攒”以及“扯”“买”“剪”“缝”“绣”。姑娘们“拼命地拣”,她们拣取的不是关于吃的起码要求,而是在与同伴朝夕相处的岁月里朦胧意识到的对爱的一种向往。为了心中那份期待已久的未知的爱,她们年复一年地“拣”“卖”“攒”,一针一线地“缝”“绣”。在姑娘们的眼中,那一颗颗麦穗就是未来美好婚姻生活的希望,所以她们才如此不辞辛劳,如此执着。②结构上:写农村姑娘们拣麦穗时的梦,是为写小姑娘的梦做铺垫的。两梦相对比映衬,表现出作者对扭曲人生形式的否定,对理想人生形式的执着追求。③情感上:为全文定下忧伤和惆怅的感情基调。④主旨上:丰富了整篇文章的内涵和意蕴。作者关注自我,也关注他人;关注个体,也关注社会。她不仅仅只是回忆儿时的那段经历,更是以充满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胸怀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生活。一、内容梳理拣麦穗讲讲往事拣麦穗(第1~2段)姑娘们寻梦(第3~11段)拼命拣麦穗深情绣嫁妆痴想竟变味梦想幻灭的感伤大雁寻梦(第12~47段)老汉满脸笑意送灶糖送礼物慈祥大雁拣麦穗备嫁妆哭老汉真挚纯真情谊的礼赞二、主旨把握本文以童年女孩“我”的天真单纯为视角,记叙了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小女孩失落的梦,赞美了一老一少之间的纯真情谊,向人们展现了充满爱与美的童年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着追求,歌咏了人性美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三、艺术特色1.运用铺垫和映衬的手法。文章第一部分讲述了农村姑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婚姻的梦想。她们做着美丽的梦,希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