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传记学国学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译文】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的,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来成全大义。【品悟】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要讲仁义、讲道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果我们没有仁义之心,即使学业有成也是徒有其表。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以实现整个人类的仁道为己任,不也厚重吗?坚持到死才终止,不也长久吗?【品悟】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融身于社会的发展潮流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习的知识就不稳固;忠信是主要品质,不与志趣不同者交朋友,有了过失不害怕改正。”【品悟】君子的理想人格是庄重威严,认真学习,为人忠信,慎重交友,过而能改,可以付之重托。夯基础一、作者名片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1947年生于河南省鹿邑县穆店乡小厂村,197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任河北美术出版社青少年读物编辑室主任、总编助理,现任中国大地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作品达1000万字,多次获国家大奖。在传记界素有“南叶北陈”(即“南有叶永烈,北有陈廷一”)的说法。1990年以稿费设立“老子文学基金会”晨光奖,奖掖文学新人。主要作品有《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上下》《宋氏三兄弟:三个洋博士与民国经济》《宋庆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美龄全传》《青年邓小平》《民国岳父:宋氏三姊妹之父查理·宋传奇》《毛氏三兄弟》等。二、背景剖析本文选自《世纪伟人——孙中山》,课文题目是编者加的。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他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894年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本营,复任大元帅。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他是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称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三、知识链接传记主要是指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的作品。传记文学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描摹物态。一般要求选材精当,高度概括;在形式表达方面写得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语言风格多样化。所以传记具有真实性、文学性、概括性、通俗性的特点。传记分为他传、自传、评传。四、识记字音1.字音辨识(1)单音字。儒.生()烦躁.()锡.制()卤.水()菜肴.()奢侈.()侍.从()踊跃..()辫.子()(2)多音字。①兴兴.奋()兴.趣()②创创.新()创.伤()③强勉强.()强.大()④几茶几.()几.何()⑤仆公仆.()前仆.后继()⑥朴简朴.()朴.刀()答案:(1)rúzàoxīlǔyáochǐshìbiànyǒnɡyuè(2)①xīnɡxìnɡ②chuànɡchuānɡ③qiǎnɡqiánɡ④jījǐ⑤púpū⑥pǔpō2.字形辨认(1)推chónɡ()鬼suì()(2)tāo()出táo()金号táo()(3)杯盘狼jí()jí()贯(4)jìnɡ()然jìnɡ()赛(5)xián()弃zhuàn()钱道qiàn()(6)惊rǎo()担yōu()答案:(1)崇祟(2)掏淘啕(3)藉籍(4)竟竞(5)嫌赚歉(6)扰忧五、正确理解词语六合: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统称六合。课文里泛指天下。独具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津津有味:形容很有滋味或趣味很浓。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信仰或钦佩之情。水泄不通:连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一介儒生:一介,一个;儒生,旧指通儒家经书的人,现泛指读书人。血气方刚:(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血气,精力;方,正;刚,刚强、旺盛。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作为传记,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篇文章传承了一般传记的语言特点,浅显易懂。无论是写早年时期的孙中山,还是写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无论是写孙中山与张之洞对对子,还是写孙中山的生活起居,都使用了浅显的语言,展现出孙中山先生各个时代层面的气质精神,将历史还原,再现了世纪伟人的历史风貌。作者将其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思考并承传伟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节操,以及所辐射出来的个人魅力。2.孙中山见张之洞的故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性?张之洞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满腹学问,却不炫耀;不讲俗套,不卑不亢。②在顷刻之间就能对出工整、得体、不卑不亢的对联,说明孙中山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可以看出此时的孙中山虽然年轻,但已经胸怀大志。张之洞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他尽管摆官架子,但还是善识人才。以张之洞的前后态度转变来反映孙中山的学识和性格。3.“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思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民主、平等、博爱。4.“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剪辫子”在当时象征着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说明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平等、民主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争着走出专制统治的束缚。②因为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所以剪辫子在这一时期成了反对清朝、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明代以前,汉族人都留满发,不剪也不剃。1644年满清王朝取代了明朝,要求汉人一律剃发留辫。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5.“为避免惊扰群众,他总是悄悄出巡,不声不响”这句话中,“总是”能否去掉?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总是”是频率副词,强调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已形成一定的习惯,突出了孙中山先生不事张扬、行事低调的优秀品质。6.文章结尾描写了民众发现孙中山后的激动情绪,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侧面描写的方法。用民众的热情拥戴描写了孙中山甘做公仆时上下齐心的执政环境,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布衣总统”。1.为什么孙中山被称为“布衣总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孙中山当年求见张之洞的名片上自称“布衣”,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他的生活还是很俭朴,仍然保持着“布衣”的特点,十分近民、爱民,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布衣总统”,而他的“布衣”特点恰恰与他的“民主”“平等”“权利”“博爱”等政治理想相符合。2.文章开头一段“孙中山坐都南京后,人们喜欢以‘布衣总统’称呼他”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开头这一段有设置悬念的作用,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为什么孙中山在坐都南京后,被人们称为“布衣总统”?由此吸引读者读下去。另外,这一段还有统摄全文的作用。从结构上看,不仅下面揭示称呼由来的故事与之紧密联系,而且第二部分也是承接着开头这一段来的。第二部分谈及孙中山的衣食住行,“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还是围绕着“布衣”二字来写的。3.文章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孙中山的思想性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恰当运用对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与趣味性。张之洞前后态度的对比突出了孙中山傲王侯的志气;孙中山与唐绍仪、伍廷芳之比,反衬出孙中山之节俭、简朴;孙中山的爱民与巡官的驱民作比,突出了孙中山的公仆精神。一、内容梳理二、主旨把握选文通过对“布衣总统”孙中山先生的简单名片、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等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了他生活简朴,赞美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具有平等民主思想的高尚品质。三、艺术特色1.用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性格、精神以及叙议结合的手法。作者详细叙述了孙中山求见张之洞的故事,通过孙中山的言行,说明他虽为“布衣”,却早怀大志。作者还列举了孙中山住、衣、食、行等方面的大量事例,不但仔细刻画了他的言行,而且还不乏议论性的语言,使文章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孙中山的“布衣”品格与精神。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文中多处使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如张之洞前后态度的对比,唐绍仪、伍廷芳与孙中山的对比,孙中山爱民与巡官驱民的对比等,使孙中山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亦使文章极富表现力而又趣味盎然。3.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作者表现孙中山的品格与情怀时,没有从伟人从事革命的轰轰烈烈的事迹入手,而是从住、衣、食、行来写伟人的高尚情操,这样最能表现一种平民情怀,读起来亲切感人。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