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个什么样?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个什么样?简而言之:“四有”。第一是有人。要做到“目中有人”。要时刻关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对话、合作、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中,依据文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猜测、搜索、选择和尝试,去展示自己的见解与才华,并通过有效反馈,逐渐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在关注学生自我建构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处理解放学生身心与必要引导的辩证关系。不能以牺牲良好的倾听、思维、自我调控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为代价,换取廉价的身心解放;不能以张扬个性为由,忽视或弱化了正面的必要指导。第二是有本。要注重语文学习基本手段的层进与落实。“本”者,根也。这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一定要抓住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手段——读、写、听、说。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务求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那么,小学阶段语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要求是什么呢?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它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识字,整个小学阶段能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字,其中2500个左右要会写;二是写字,经过六年的学习要把会写的字写得规范、整齐,有一定速度;三是读书,要求每一位小学生能够正确、连贯、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并学会浏览和捕捉文章的要点,六年的阅读总量在200万字以上;四是背诵,即要求所有小学生能够背诵200篇左右的优秀诗文;五是口语交际,即要求他们能够用普通话明白、有礼貌地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六是习作,让每一位小学生能在40分钟内写出400字左右文从字顺的文章;七是习惯,即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关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落实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基础和拓展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摆正基础与拓展的位置,强基固本,适度拓展,防止“双基”的折扣和虚化;其次是要注重对文本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充分利用,并由此向课外延伸和拓展。第三是有情。要注重情感的熏陶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要凭借自己对文本的真知与真情,通过宽松、民主、平等的对话去吸引和感染每一个学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振,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们要注意处理情趣与理智的辩证关系:第一、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力避“为文造情”;第二、我们对学生的表扬要“物有所值”,而且要得体,切不可滥用廉价的“夸奖”。第四是有智。要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材料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形式相似逐步走向关系、结构、本质的相似,把握相对不变的客观规律。同时,我们要非常注意处理现象与本质、静态与动态的辩证关系。首先要牢牢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注意引导学生对潜藏在文字背后意思的发现和揣摩;其次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导而弗牵”。理想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晨光已经熹微,艳阳高照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