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解读新素养生成1.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描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坚持的原则。1.树立高度的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树立科学精神,明确法治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3.全民尊法、守法、用法,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树立法治意识、提高公共参与能力。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主干知识·简洁梳理]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1)是治国之重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法律法治法治国家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容(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2)四个体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完备的体系、高效的体系、严密的体系、有力的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3)表现共同推进依法治国、________、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__________、法治社会贯彻实施科学立法、__________、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治理促进国家__________和__________现代化法治体系法治国家法治理论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依法执政法治政府严格执法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主干知识·简洁梳理]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原因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②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有序推进。最本质的特征最根本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法治化(2)要求①党的领导要坚持至上,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②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和。宪法法律依宪执政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依靠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主体为了人民造福人民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原因: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权威,都必须在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宪法法律平等宪法法律宪法法律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共同发挥作用。(2)要求①必须坚持一手抓,一手抓。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③既重视发挥法律的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法律和道德法治德治职业道德个人品德规范教化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2)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具有、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根本遵循中国实际中国特色[相关知识·挖掘补充]教材P83“相关链接”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执政水平[一图串知·成体系]议题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探究分享]材料法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明确要求。这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在法治轨道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问题](1)为什么要重视法治建设?(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提示](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系统认知]1.从“人治”到“法治”(1)40年的中国法治轨迹,总括而言,就是从人治到法治。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互相对立的治国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是高度重视法制的。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把法律作为办事的参考,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跌入低谷,宪法被虚置,成为一纸空文。(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深刻地阐述了厉行法治、摒弃人治的历史规律和深远意义。他指出:“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3.不同行为主体在依法治国中的职责和作用(1)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2)科学立法的主体主要是设区的市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3)严格执法的主体主要是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是政府。(4)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依法审判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法院。(5)守法的主体指的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个人等。1.为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意在()①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②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③提高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④充分发挥党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党依法执政不是依法行政,③错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④错误。①②正确,当选。答案:A2.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步加强,广场舞风靡盛行。但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扰民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①广场舞参加者应遵守社会公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②政府应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③社区居委会应遵照国家关于噪音的相关规定,对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进行禁止④人大应依法规范广场舞行为,加强对公共娱乐活动的执法检查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以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①符合题意;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问题,也需政府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②符合题意;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故社区居委会没有权利禁止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③错误;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不具有行政执法权,行政执法的主体是政府,④错误。答案:A议题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探究分享]材料习近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问题](1)如何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2)人民与法治是什么关系?[提示](1)党的领导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系统认知]1.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也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证。(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法律手段实现和保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2.坚持依法治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将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尽可能纳入法律调整范围,转化为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法律规则,让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人民作为衡量法治建设水平和能力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把法律监督工作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监督评判之下法治建设要依靠人民要创新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法治建设要造福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法治建设要保护人民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让公平正义之光普照每一个人3.法治与德治(1)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更好地发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使法治和德治在价值取向和导向上相向而行,使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遵循一样的价值观标准。(2)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就有了明确一致的价值观基础;有了法律法规的支撑,道德建设就有了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4.法治应当体现国情与特色(1)世界上既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法治体系,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法治模式。一国的法治体系总要与该国的国体、政体相适应,规定并反映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等,从而具有显著的“个性”。(2)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体系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它与这个国家实际情况是否适应。因此,“良法善治”意味着法治既要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相符合,也要切实体现一国的国情与特色。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不能凭空想象,而必须从实际出发。1.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遵循的原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③坚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④坚持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有机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①正确;国家和社会治理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②正确;③④不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遵循的原则。答案:A2.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我们要坚决反对特权和歧视,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________原则。()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析:反对特权,反对歧视,即体现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B项当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具备科学思维]全面依法治国永远在路上1.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建国以后,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一度有过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设的良好势头急转直下。2.依法治国的作用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