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1单元 2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烛之武退秦师【助读博览】一、魅力作家“鲁之君子”——左丘明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4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主要作品:《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和现存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景行行止】辞官著书左丘明自小就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加之受父辈文化底蕴的影响,博学多才,特别是对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有浓厚的兴趣,成年后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受到鲁王赏识,任左史官。在任期间尽职尽责,德才兼备,受众人尊敬。但身居官场,需要应付的繁杂琐事多如牛毛,各种规矩礼仪又极大地束缚了他的手脚,因此,虽然他做左史官二十多年,所编写出的《春秋左氏传》篇章却很有限。眼看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体力越来越弱,还有大量的篇章未编撰出来,他如坐针毡,焦虑万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以年老体衰,不能胜任正常工作为由向鲁王辞去了官职。二、背景回眸秦晋围郑的原因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其原因有二:原因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向晋国示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原因二:秦晋围郑,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且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是必然的选择。【初读任务】1.通读全文,请选出下面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B.作为一国之君,郑伯在说服烛之武的时候能够引咎自责并晓之以利害,说明他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君主。C.佚之狐虽然在本文中只有一句话,却也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既是一个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人。D.在子犯请求袭击秦军的时候,晋文公制止了他。这说明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贸然攻击,只能自取灭亡。【解析】选D。晋文公不同意袭击秦军的理由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并不是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受命于危难之际,虽有不满情绪,但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智说秦伯,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审美鉴赏】1.阅读全文,你认为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明确】本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烛之武这一形象却刻画得相当丰满。文章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充分展示了他作为“志士”“勇士”“辩士”的性格特征。形象具体表现志士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的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表,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营。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形象具体表现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营,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辩士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复向秦伯陈述利害。实则为郑,但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着想。最终说服秦伯,使其退兵2.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请结合原文填写下表。【明确】劝说托词(原文)劝说方法郑既知亡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欲擒故纵,分析利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挑拨离间,步步紧逼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设身处地,循循利诱3.本文篇幅短小却构思缜密,充分运用伏笔和照应,结合原文,补充下表。【明确】伏笔照应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秦伯说,与郑人盟”,面对利诱,秦撤军伏笔照应“晋侯、秦伯围郑”“国危矣”“今急而求子”,说明形势危急“夜缒而出”体现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计个人安危的爱国情操“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说明晋君背信弃义,有愧于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照应了上文秦、晋虽联合行动,本有矛盾,貌合神离【综合素养实践】1.(语言建构与运用)宋代诗人陈造在《予七十赵监税见贺以诗次韵》中这样写道:“平生烛之武,况已雪髯翁。誉我犹时用,君言恐未公。”请结合课文,解说这首小诗的意思。【名师导引】结合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等语句,可以看出这是诗人借烛之武的遭遇感慨自己的生平,并对赵监税的赞誉表达自己不赞同的观点。参考答案:诗人陈造认为,自己一生就像烛之武一样,从没有被重用过,何况现在已经是头发雪白的七十岁老人。您赞誉我说还会被重用,我担心您说的不是公允话。2.(思维发展与提升)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认为晋文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参考答案:观点1:晋文公是一个虚伪并不失理智的君主。“不仁”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同“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预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起作用。观点2:晋文公是一个冷静、理智、随机应变的古代君主,面对曾是盟友的秦国成了郑国的盟友这一风云突变的形势,思维严密,头脑冷静,做出了毅然撤军的理智判断。应该说,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日后成就霸业的根本原因。观点3:晋文公是一个仁义的君主,他在流亡的时候,曾经受到过秦穆公的帮助,所以当秦国军队背盟,子犯请击的时候,他认为不仁,所以坚决退兵。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